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重新开馆

2015-04-18 09:00:11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受降名城铸国魂

——记从勤杂工到纪念馆馆长的吴建宏

4月16日,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吴建宏在介绍他收集、整理的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刘桂林 摄


4月16日,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施工人员在做重新开馆前的扫尾施工。湖南日报记者 刘桂林 摄

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临近,芷江,这个闻名中外的受降名城又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受降名城,名副其实,这里不仅有着众多的受降遗存,而且以和平文化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眼光。

可谁能想到,这个受降名城是从一块残碑上建起来的。现在,它与卢沟桥纪念馆、南京纪念馆齐名,是抗战文化的积沉“洼地”,也是和平文化弘扬的“高地”。这中间,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叫吴建宏,现在是设在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龚卫国

4月中旬,记者来到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名城芷江。人们忙碌的身影告诉我们,这里正在筹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活动。设在这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经面向全国征集抗战文物后,将以更丰富翔实的史料,于4月18日重新开馆。另有一个醒目之处,是新增加的中华和谐与和平标志性建筑——太和塔。

塔内,我们找到了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他正在组织人们布展,因为塔内设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定于今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我们调侃他“家当越来越多”时,他郑重回答:“以史铸魂是大业。”

“受降一日落芷江”

吴建宏光大受降名城的心愿萌发于少年时。他的家在芷江县城东街,与受降纪念坊很近,儿时他经常到受降纪念坊参观。“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览胜地重千秋”,牌坊上的对联让他感受到了小城的历史分量。

“那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就发生在这里,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一定要好好发掘,让它光耀后人。”吴建宏当时想,要考上大学,毕业后研究这段历史。由于家庭贫困,急于就业挑起家庭大梁的吴建宏大学没上成,但到芷江文物所负责管理受降坊的心愿却实现了。1987年,他从芷江一家企业调到了这里。28年来,他从勤杂工做起,当讲解员、副馆长,直至当馆长。

吴建宏见证了芷江从一块残碑到修复受降纪念坊、再到建设纪念馆、打造受降名城的全过程。他记得,受降纪念坊是1983年复修、1985年落成的。当时,整个受降纪念馆占地仅12亩,只有受降纪念坊和受降堂两栋建筑。

初到纪念馆的吴建宏,干的是勤杂工作。闲暇时,他借来很多抗战类书籍,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广泛收集芷江受降的历史资料。一有机会,他“偷”学老同志的讲解艺术,并做着笔记。“我特别注意他们在讲解过程中一些没讲的内容,加以挖掘、升华、提高。”他告诉记者。

“烽火八年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八年血泪流江海,一纸降书落芷江。”吴建宏用一首诗概括出芷江在世界、中国那段沉甸甸历史中的地位。通俗的表达、准确的定位,得到各方认同,至今是芷江文化名片的重要元素。游客来了,在没人讲解时,他就“客串”当起讲解员来。慢慢地,他的讲解受到游客欢迎和当地有关部门认可。

1992年,芷江打造受降坊,成立受降园建设筹备处,吴建宏作为专业人才参与相关工作。

吴建宏讲解很成功,而最出彩的一次是感动了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1994年5月,陈香梅前来凭吊飞虎队,吴建宏为她做专题讲解。“陈纳德将军用枪弹击破了太阳旗,用枪弹保卫了芷江城,陈纳德将军永远活在芷江人民心中……”听了讲解,陈香梅女士不停点头,眼眶都湿润了,她深情题诗:“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

1997年12月18日,芷江成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吴建宏任副馆长,1999年5月任馆长。这既是对他强烈责任心和艰辛付出的认同,也意味着给了他更大的担当。

不仅是“中国凯旋门”

好在有志光大受降名城的吴建宏,早就有了担当的准备。早在当勤杂工时,他就认定,芷江既是受降名城,也是抗战名城。

这里,曾是盟军重要空军基地,驻扎过苏联、美国航空志愿队。机场完整保留着中美空军指挥塔、中美空军俱乐部等遗存,历史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受降纪念牌坊的造型很有内涵,是纪念性、传统性文化的结合,其厚度、造型、朝向都有特别的意义。

吴建宏一方面把求知的视野扩展到建筑学上,恶补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在心里琢磨着恢复抗战名城原貌的方案。

这样,吴建宏接手搞起抗战纪念设施建设来,显得轻车熟路。他先后争取到5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加大抗战遗址遗物保护发掘,建设了多项全国唯一性抗战纪念设施,包括受降纪念坊、受降大院、受降纪念馆、兵器陈列馆、受降亭,其中受降纪念坊是目前中国唯一纪念抗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物,被誉为“中国凯旋门”。

飞虎队纪念馆的建成,缘于吴建宏在抢救抗战文物时发现的一张民工拉着石碾子修建芷江机场的老照片。

为了提升受降纪念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的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吴建宏主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请求在芷江机场原中美空军指挥塔旁建飞虎队纪念馆。可当时芷江机场由部队管理。吴建宏自告奋勇做这方面工作。他多次找空军领导,从中美友好、民族团结出发反复宣传建飞虎队纪念馆的理由,并把海内外各界人士支持的信件让他们看。他的真情感动了空军领导,也争取到了在原址修建飞虎队纪念馆的土地。

2005年第二届和平文化节期间,国内第一家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战的专题性纪念馆落成、开馆。

在吴建宏推动下,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占地也从原来12亩发展到300亩,形成了胜利受降、飞虎队、和平文化园3大版块,收藏着5000多件珍贵的抗战文物和资料。

2014年9月,国家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芷江受降旧址、纪念馆和飞虎队纪念馆名列其中。

20余年漫长寻觅

2014年7月7日,全民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首次公布了日本在芷江向中国投降的原始视频资料,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多分钟视频,20余年漫长寻觅”。为寻找这段视频资料,吴建宏遍寻全国与抗战有关的纪念馆,5次去台湾,甚至找到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直到去年5月,才通过有关途径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找到原始视频。

为抢救与芷江有关的抗战文物和史料,吴建宏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机。

他有10余本通讯录,记载了多年来与国内外有关人员的联络地址、电话号码。凡来受降纪念馆参观的抗战老战士、与当年受降有关的人员等,他都亲自陪同讲解,从他们那里获得有关信息,并一一记录在联络本上。

有一次,他听一个参观的台胞说,当年主持芷江受降典礼的萧毅肃将军的后人在美国。可当他千方百计找到电话号码联系时,对方却不乐意。从1994年起,他坚持在节日里给对方发贺卡致意,发信息问候,10年如一日。诚心终于打动了对方。2003年,突然一个远洋电话打来,萧毅肃的儿子萧惠麟在电话中告诉他,萧家在台湾地区的兄弟姐妹等还保存着父亲大量的受降遗物。

随后,萧家和他保持了友好联系,萧家兄妹5次从美国及台湾地区来到芷江,捐赠了萧毅肃将军的文物、文献、证书、勋章、历史照片、国民党元老手迹等400多件,还将陈纳德将军亲手绘制送给萧毅肃、保存在美国国会博物馆的一幅水彩画取出送到芷江。萧家人还动情地说:“这些东西不再属于萧家,而属于中华民族。”

通过多方努力,吴建宏还联络上了当年国民政府芷江受降主持者何应钦、受降典礼主要参加者冷欣以及白崇禧的后人们,他们纷纷捐赠各种文物。这让纪念馆得到了宝贵的抗战时期芷江机场航拍图、1946年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坊落成典礼场面等珍贵历史照片、受降典礼会场原始影像资料等。

通过吴建宏的努力,近几年受降纪念馆共从海内外征集到2000多件珍贵文物与资料,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80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2014年,来芷江考察的一位高层领导称赞吴建宏“了不得”,“能够利用一块残碑建成受降纪念馆,一张照片建成飞虎队纪念馆”。

相关专题: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重新开馆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