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8090】逐梦鹏城 湖南青年“深圳故事”

2015-02-14 10:29:30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张权 彭彭] [编辑:张梅]
字体:【

不离不弃护病妻——

有没有人告诉你,我很爱你

徐磊

湖南日报记者 彭彭

【名片】

徐磊,1985年出生,湘乡人,农家子弟。17岁赴深圳打工,妻子2011年被确诊患有遗传病多囊肾,徐磊对其不离不弃。在2014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2》第七集《三餐》中,厨艺不错的他,出镜7分钟。

【故事】

对于在深圳生活了12年的湘乡人徐磊来说,在火遍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2》中出镜,让他成为了厂里不大不小的“名人”。

在舌尖2的第七集《三餐》中,徐磊和妻子文菲在租住的农民房里,烹制着来自湖南老家的腊鱼和咸鸭蛋。徐磊告诉记者,央视《舌尖2》摄制组在他深圳的家里拍了3天,在他湘乡的岳母家里拍了将近一周,最后出来的成片7分钟。

吃饭,对于在深圳打拼的徐磊和文菲来说,是一天中难得的相聚时间。2011年,在文菲被确诊为多囊肾后,更是成了这个小家重要的事情。多囊肾是一种会危及生命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文菲的父亲和奶奶都因为这种病过早离世。

每天早晨5点半,徐磊就要起床给妻子做早餐。患病的妻子不能干体力活,还要吃得清淡,榨豆浆、蒸水蛋、炒青菜,是例行菜谱。

2月上旬,记者在深圳富士康厂区里见到徐磊时问,“你都上舌尖2了,做的饭很好吃吗?”他浅浅笑了笑,“我也不知道好不好吃,反正我老婆说好吃。”

早上8时开工,下午4时下班,每周休息一天,加班到晚上8时,一天工作10小时是家常便饭。如今的他,是手机外壳流水线上的组长。从普通工人做到组长,徐磊花了7年。2002年,富士康在湘乡招工,17岁的徐磊和200多名同乡一起上了去深圳的火车。这一待,就是12年。

与许多在深圳待了十几年甚至更久的人一样,徐磊在深圳买不起房,也没有车。连租房的地方都没换过,唯一变了的是翻了几番的租金。

下班以及难得的休息时间,除了陪妻子出门散散步、爬爬山之外,徐磊多半泡在了网上。他不是一个新潮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网游,发型十几年没换过,上网就是搜索查看多囊肾是否出了治疗新药。

在妻子的病上,他走在资讯最前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最新的治疗动态。

舌尖2播出后,来找他的人多了,甚至还有请他回湖南一起开食品厂的,他一概拒之门外,“这些事情我哪里懂?”日子照旧,该做的饭要做,该帮妻子做的护理要做,该加的班一样要加。

“我不优秀,真的。”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至少在跟我老婆结婚之前不优秀。”

说起新年的愿望,徐磊说,“其实每年都是一样的,希望老婆的病能研发出有疗效的新药,在厂里好好再干几年。”

追求圆满,活得圆润——

“最二”的理想主义者

费萼丽

湖南日报记者 张权

【名片】

费萼丽,女,1985年出生,岳阳人。干过记者,当过主持,边区支教,写过专栏,有微信个人订阅号之中国最美女作家之称。

【故事】

“除了瘦点,标准美女”,这是看她第一眼的印象。

“爱好文字,很有才气”,这是朋友对她的感受。

“总裁助理,有点高冷”,这是同事对她的评价。

这些标签与符号,恰当,也不恰当。她自曰:最痴迷的文艺爱好者,“最二”的理想主义者。

“我瘦吗?前几天公司的清洁大妈还说我胖了。是不是美女,不能自我评价,大学里被选做过校园形象代言人吧!”

“第一笔稿费是8岁时向报纸投稿挣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凤凰卫视做记者,第一本书正在筹备中。是否有才?借用林语堂的话来说,看人行径不看文章。”

“高冷?个子还可以,(停顿数秒)我冷吗?”

费萼丽的语速平缓、简洁,脸上“既无风雨也无晴”。这大概是一种职业素养造就的本领,长期在总裁身边工作,还协管着公司审计,小到几万元,大到几千万、几个亿的资金流向,对公司产生了什么效益?都得查个明白。

对于一个全年有大半时间在全国各地“飞”,闲暇还兼顾做电视台节目的人来说,这是标准的都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但其中冷暖,只能自知。

她办公室排放着唐浩明的《曾国藩》以及几本官场小说,她希望从这些书上吸取些韬光养晦的智慧,以此来应对纷繁的“办公室政治”。

现在遇到人夸她混得好,她都会赶紧用“打工的、只是个打工的”话搪塞过去。“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自己不够圆滑,不太会应对一些场面上的事。” 费萼丽说。有时候午餐在公司,她宁愿一个人叫份蛋炒饭,就着家里带来的咸菜。

看着这般“受累”,朋友和家人至今也不太理解当初她为何要褪去“无冕之王”的光环,进入到复杂纠结的房地产行业。她的回答充满禅意:人生要经过三条河,第一条是纯净无染的白色,第二条是黑白混杂的灰色,第三条是清澈见底的透明色。没有哪条河流就比另外一条河流更好,只是要经历一个完整的人生,三条河是必经的路途。

究竟为什么?其实她把答案都藏在了那本即将付梓出版的自传体书中,书名就一个字:《囤》。

“囤”的寓意,既是对自身修行的一种要求,也是对内心宁静的一种渴求。学不来圆滑,但必须活得圆润,经历过才能看懂世界,看清自己。

甘于服务230万湘籍务工青年—

一群执着理想的年轻人

图/吴希

湖南日报记者 彭彭

【名片】

在深圳,有这么一群来自湖南的年轻人。他们年轻,他们有梦想,他们的“头”才25岁。他们悉心打造了深圳市芙蓉青年服务中心——湖南人不回老家就可办理身份证、婚育证、港澳通行证的机构,为湖南来深找工作的年轻人开设免费旅社——

【故事】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激动得快哭了!”

深圳一家吃早餐的小茶楼里,接了几个电话之后,一向稳重的宋瑞雪,差点在记者面前失了仪态。

一辆为在深湘籍务工者专门开出的回家专列,大年二十七从深圳出发,大年二十八到达终点站怀化。但由于经停站点问题,不少湖南老乡到了怀化之后还要转车,十分不便。在宋瑞雪和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列车改道,经停株洲和衡阳!

1989年出生的宋瑞雪,是深圳市芙蓉青年服务中心的主任,这个服务中心是共青团湖南省委驻深圳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大型民间非营利组织。湖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长期在外务工人数超过750万,到2014年,深圳已有230万湘籍务工青年。这个中心,便是专门为这230万人服务的机构。中心总共18个年轻人,平均年龄不超过26岁,这群年轻人谈得最多的词语,便是——理想。

来自衡阳的阳芳芳今年26岁,在重庆上大学的她,在读书时来深圳,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大学毕业之后毫不犹豫地来了深圳,加入了这个年轻的团队。

1989年出生的聂金玉本来在上市公司做财务,收入不菲,“虽然现在收入减少很多,但真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中的快乐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只有2个人结了婚的年轻人团体,中午一起吃盒饭,下班后主动加班,无人早退,无人迟到,周末有事大家都自发前来。

没有高薪,福利一般,这样一个以服务湖南青年为宗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到底有什么魔力,能把这样一群高学历、有想法的年轻人留下?

用长沙伢子周则楷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是为自己在做事,不是在为组织做事。”来自常德桃源的翦聪则说,“我们在一起创业,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宋瑞雪更是信心满满:“理想、面包都会有的。”

这个诞生不足半年的机构,已经做成了不少大事:2014年9月,湖南省二代身份证异地受理点正式落户,在深圳的湖南人可以到芙蓉青年服务中心网站预约补办、挂失、到期更换二代身份证。第一家完全由服务中心运作的“芙蓉青年驿站”将要开张,大学毕业来深圳找工作的年轻人,在这里可以获得7天免费的住宿……

更多青春故事、更多精彩图片,请关注湖南日报微信公众号

相关专题:青春8090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