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新春走基层】王家坪,记得住乡愁

2015-02-14 10:08:22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蒋祖烜] [编辑:张梅]
字体:【

■编者的话

羊年春节马上到来。本报“记者新春走基层”鸣锣了。

以“行进湖南 精彩故事”为主题,总编辑带头,记者们到一线、去现场,蹲点访问,贴身采访,解民情,探民生,获取最原生态的素材,记录最具现场感的镜头,小中见大,讲好湖南故事,传播正能量。

本次采访,所有稿件在纸媒刊发;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属下华声在线、湖南在线,湖南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三湘华声无线湖南、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将及时推送,立体传播。

即日起,到3月5日(元宵节),恭请您关注。

湖南日报记者 蒋祖烜

2月12日,农历小年,土家族的小年。

山谷响起零星的鞭炮声。

登上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马头山,山寨全景尽收眼底,吊脚楼错落点缀,白水田倒映蓝天,炊烟、山岚袅袅升腾。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挂在他嘴边——全建国,石堰坪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壮实的土家汉子,引着我们边走边看。谈起土家民居的保护,全建国滔滔不停。

“外面的人,把我们吊脚楼当宝贝。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好好保护它?”

全建国记得,2002年,陪同中央电视台导演拍摄土家吊脚楼,从此对土家民居保护“开了窍”。

“一些年轻人打工挣了钱,就想拆掉吊脚楼,砌砖瓦洋楼。要劝阻他们,很不容易,有时一户人家要上十次门。”

全建国说,10多年来,自己心思全放在了村里成片的吊脚楼群。

3年前,在外创业成功的全子科,准备回村修幢气派的别墅。全建国一趟趟上门做工作,还请出他的老父亲全宙平一起“游说”。

最终,被诚心打动,别墅不修了,全子科请来六个老师傅,花120万元,改修了一座吊脚楼小院。

石堰坪村的吊脚楼古建筑群,渐成气候,光“国字号”招牌就扛回来6块:“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中国魅力乡村20强”……

保住吊脚楼,守住青山绿水,留住农耕文明,石堰坪这个边远山寨愈益山清水秀、文厚人美,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现在离春节假期还有一星期,村里旅社宾馆的床位,已被订满,连村里的一些农家也已客满。

沿石堰坪上行,桥边河村、韭菜垭村、马头溪村,村村都可见飞檐翘角的吊脚楼。

这些古朴的建筑,串起一个个土家群落,在远山近水间,构成了一条长长的土家民族风情走廊。

行至关水坪村,恰逢“油菜花艺术团”演出,跳“阳春舞”,唱“采茶歌”,30多名演员全是村民。团长龚桂梅,80高龄老太,土家民歌传承人,也是镇中心学校土家民间艺术辅导员,每周都去给学生娃上课。

在王家坪镇,龚桂梅这样的“辅导员”还有12人,不少娃娃从他们手中“接棒”,成了土家民间艺术传承人。

做年粑、扯老糖、吃团圆饭……

沿途,记者看到一些在外创业的村民回来后,聚在村部过小年,品年俗,话家常,其乐融融。得知村支书开通了宣传家乡的微信,年轻人争相拿出手机“扫一扫”,都说今后要多点赞、多转发。

思乡、念家、怀旧。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以后,会时常想念这个地方。

离开过王家坪的人,谁不会拥有一段美丽乡愁呢?

相关专题:记者新春走基层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