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毛泽东》开播 有“温度”的史诗作品

2013-12-26 08:19: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名慧] [编辑:周舜]
字体:【

  “我想这样,想那样,

  就是没想过自己的爹娘”

  《毛泽东》剧本精彩片段选摘

  整理/三湘华声全媒体 记者 匡萍

  

  《毛泽东》剧照。

  导演高希希说:“我特别担心把这类重大题材的戏拍得冷冰冰的,我希望做一个有温度的大戏。”这部人物传记性质的电视剧,如何演绎一个伟人的成长历程,展现一个有温度的毛泽东?本报为您精选了《毛泽东》剧本中的精彩场景,有软弱、有强硬、有温情,在电视剧播映之初先来一睹为快。

  场景①

  痛哭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带着父亲回长沙看病。毛顺生发现儿子并非像自己以为的那样,在长沙安安稳稳教书过日子,还做着“抵制日货”这样可能掉脑袋的事情——

  倚在栏杆前,毛泽东望着远方。何叔衡陪在他身边。

  毛泽东:“过去我到处跑,去长沙,去北京,还想去法兰西,我想这样,想那样,就是没想过自己的爹娘。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我娘就是那个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念着我、帮着我、照顾我的人,我爹就是那个不管我干什么,都会骂我、拦我、管着我的人。我一路跑啊跑,越跑越远,其实,未必不是想离开这种照顾,摆脱这种管束。”何叔衡默默地听着。

  努力地压抑着悲伤,毛泽东深吸了一口气:“直到这回,我娘去了,我带我爹来长沙看病,背着我爹上楼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发现,他在我背上居然那么轻,他的手,居然那么无力。我爹原来是那么刚强的一个人,每次打我,都打得我很痛很痛的啊……可不知不觉,他就衰弱成这样了……”

  何叔衡:“润之,你心里一直有你爹你娘,这就是尽孝了。”

  毛泽东却摇头:“我真的心里一直有他们吗?我娘在家里病成那样,我不是不晓得啊,可这半年,我在长沙忙的时候,扪心自问,我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念着我娘?不是,我有忘记的时候,我甚至买好了药,都放了整整三天,没有寄回家……”说到这里,他不禁哽咽失声。

  抵制日货群众被驱赶、打杀,《湘江评论》编辑部被搜查后,在家为父亲庆祝生日的毛泽东赶到现场——

  门外,毛泽民搀扶着毛顺生,父子二人气喘吁吁,显然是一路追赶而来,毛顺生更是几乎要支撑不住身体。喘息着,他的目光期盼地盯着毛泽东。

  这一刻,父子二人再次目光相对。毛顺生的目光,充满祈盼,他显然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要把儿子拉回到自己的身边。“三伢子……”轻轻地,他再次召唤。

  毛泽东的目光,从父亲的脸,移到了面前一个个受伤的伙伴身上,再移到满地狼藉,与手中攥紧的《湘江评论》。他的目光,再次望回父亲,充满内疚,充满歉意。然后,他面向众人,举起了拳头:“我宣布,从今天开始,成立湖南各界驱张联合会,长沙各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张敬尧一日不滚出湖南,我们一日不罢休!”他的拳头,砰然砸在桌上!

  场景②

  舌战

  抗战结束,毛泽东受邀去重庆谈判。在欢迎酒宴上,毛泽东舌战群儒,机智又有风度地应对各种挑衅——

  走到中山像前,毛泽东站定,整顿衣裳,向中山像深深三鞠躬。见毛泽东行礼已毕,戴季陶率先发难:“怎么,中国共产党主席,也拜中国国民党的先总理了?”

  毛泽东:“当然要拜。”

  戴季陶:“哦?不是一家人,倒拜起一个祖宗来了?”

  毛泽东:“中山先生于公,是领导民主革命、推翻帝制之领袖,只要是中国人,都该怀念尊敬他老人家。于私,我年轻时,也曾在国民党中央工作过,当时多蒙先生教诲,至今记忆犹新,不敢稍忘。至于说党派之见,戴先生想必还记得中山先生当年亲自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之三大政策吧?国共那时就是一家人,在中山先生那里,又何来什么党派之见?”

  张群:“我们来玩个猜谜游戏。我这谜面是:日本投降之原因。打中国古代人名。答案不限数量,只要言之成理,多者为胜。”

  何应钦写的是“屈原”:“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一扔,日本就屈服投了降,故日本之败,可称屈原。”

  张澜:“我的答案是——”他翻开答案,写的是“苏武”。

  陈布雷翻开答案,亮给宾客们,写的是“蒋干”。“日本之最终投降,根本在蒋委员长抗战到底,一柱擎天之赫赫功勋,可曰‘蒋干’!”

  毛泽东亮出答案,上写“共工”。“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结成同盟,这是战胜日寇的外因,蒋委员长领导全国抗战,也功莫大焉。而我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独立自主,坚持敌后抗战,同样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抗战之胜利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所以,前三个答案之外,还应该加上这第四个:共工。”

  中央社记者:“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抗战时期,贵党所属之八路军、新四军游而不击,不打日寇,却专门制造摩擦,扰乱正面抗日战场,这些事实有目共睹,则抗战之胜利,何来共工?”全场气氛为之一僵。毛泽东反而笑了:“不着急,你的第二个问题呢,一起问完吧。”中央社记者:“我第二个问题是,贵党抗战不出力,当此胜利之际,却违反中央军令,大肆争抢受降,意图扩大割据,这算不算是窃取中央政府血战八年得来的胜利果实?”

  毛泽东微笑着道:“这位记者朋友,我也请教你两个问题好吗?你说共产党争夺胜利成果,证据何在?”记者:“华北、华中那么多日占区都落到你们手里了,这还不是证据吗?”毛泽东:“好,那我再请教第二个问题,这么多日占区,为什么中央政府的部队没去接收,却被我们先接收到了呢?”记者:“这……你们挨得近嘛,所以趁机占便宜。”毛泽东:“我们挨得近,这句话说对了。你刚才说,八路军、新四军不抗日,现在又说我们离日寇更近,按照常理,不抗日的军队,应该离敌人越远越好,为什么政府的主力远在西南、西北,而你口中不抗日的八路军、新四军,却都出现在敌人眼前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场景③

  重聚

  1946年国共签署停战协定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高烧不退,斯大林亲自下令,安排毛岸英与苏联医疗组一同回中国,父子俩时隔十八年再次相见——

  毛泽东:“这么些年了,我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妈妈,你,还有你两个弟弟。你妈妈牺牲的时候,还不满29岁,你5岁爸爸就离开了你,你8岁就没了妈妈,10来岁你就带着两个弟弟,在上海当叫花子……”

  岸英流着泪:“是我没带好弟弟,都怪我没有带好他们,害得岸青生了病,岸龙没了,岸龙他才5岁,他就这么没了……都怪我没用……”

  毛泽东:“你说什么呢你!你自己才10来岁,才10来岁啊,人家这个年纪,还爹娘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呢,爸爸却没顾上你,让你带着两个弟弟去当叫花子……你得有多苦啊岸英,得有多苦啊岸英……”

  岸英:“爸,没事,都过去了,都过去了……”

  毛泽东:“不光你妈妈,不光你,也不光你两个弟弟,还有泽民叔叔,泽覃叔叔,泽建姑姑,一个一个的,都没了,我们毛家的人,就没剩下来几个啊……这些年我就不敢想这些,一想起来我就睡不着,这心里头就跟有把刀子在那里绞啊绞啊绞,绞得我睡不着……我对不起你们啊!”

  ■整理/三湘华声全媒体 记者 匡萍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