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种田变得轻松又赚钱——记蓝山县新农民陈昌军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严万达 杨雄春 雷克军]

让种田变得轻松又赚钱

——记新农民陈昌军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者 严万达 通讯员 杨雄春 雷克军

3月24日,湘江源头蓝山县塔峰镇八甲村,一场春雨过后,远山如黛,云烟翻滚。

80后种粮大户陈昌军无暇欣赏美景,正忙着调试恒温育秧设备。他开心地说,有了这套设备,半天能装3500多个秧盘,谷种发芽率在95%以上。

为应对疫情,抢抓农时,陈昌军比去年提早10天采购了5000公斤优质稻种和100多吨肥料。目前,已落实种粮面积3.8万亩,田地翻耕顺利。

“我现在是个新农民。”陈昌军乐呵呵地说,父辈们也是靠种粮为生,不过种田就没这么轻松了,一年到头起早摸黑,不仅辛苦,所得也微薄。

2010年,在外打拼多年、长了不少见识的陈昌军,回家过年时看到大量耕地抛荒,十分心痛,决定留下来“当个新农民”。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父亲,当时特别不理解。

当年,在蓝山县农业部门支持下,陈昌军流转160亩耕地,单枪匹马开始创业。很快,他遇到了父辈们一样的难题,一年下来,每亩地人工成本就有300元,再除去种子、化肥等成本,收入所剩无几。年底一盘算,160亩地还倒贴2万多元。

如何让种田变得既轻松又赚钱?陈昌军决定改变策略,抱团取暖、机械化作业。

2012年,陈昌军和吴楠等80后好友成立同心种植合作社,并购买农机。效果立竿见影,当年,每亩粮食用工成本减少到100元以内,亩均收益300多元。此外合作社还提供机耕服务,耕一亩地能净赚200多元。

多年努力,陈昌军发起的同心种植合作社发展会员200多户,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创建了蓝山首个千亩粮食生产绿色食品认证基地,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护、统一收割,农机设备资源共享。陈昌军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种粮大户”。

如今,陈昌军将眼光放得更远,决定延长产业链条。他与人合股成立舜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起优质大米加工生产线,加工的大米畅销粤港澳地区,提升了种粮综合效益。

“跟着陈总干,没得错!”种粮大户封海辉驾着“铁牛”在田间来回奔忙,身后掀起层层泥花。加入合作社后,他的种田面积由300亩扩至700余亩,平均每亩年增收200元以上。

湘江源头,春耕图里洋溢着欢快气氛。喜讯传来:蓝山县今年已落实早中稻种植面积17万亩,已翻耕早稻秧田3200多亩。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