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湖南地区早期文化的盖头——2019年湖南考古汇报会侧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薇 梁铃艳]

掀起湖南地区早期文化的盖头

——2019年湖南考古汇报会侧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薇 通讯员 梁铃艳

考古是一门神奇的工作。因为考古总不断有新发现,将蒙尘已久的历史的盖子揭开、再揭开。

1月8日,“2019湖南考古工作汇报会”在湖南省博物馆召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14个考古发掘成果。考古一线工作者分享了过去一年中考古勘探、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技考古等一系列工作与收获,许多发掘项目和文保成果首次与公众见面。

诚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所言:“近几年,在湘北道水流域一带开展的工作有助于我们去认识最早的湖南人和最远古的湖南历史,去认识人类的童年和少儿时节。”2019年,湖南地区早期文化的考古成果令人瞩目。

伞顶盖遗址:

为了解早期现代人在湖南的演化进程提供重要材料

澧水流域是湖南旧石器遗址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2019年,临澧条头岗遗址的发掘又增添了新的内容,该遗址具有当时湖南地区最为先进的旧石器技术与文化,石器的组合、形态和制作水平均体现出石器技术的新进步。

同一年,临澧县伞顶盖遗址出土了大量以优质燧石为原料制作的石器,出土的石制品类型包括砾石、石锤、石核、石片、断块、碎屑和工具。其中,工具的种类多样,以边刮器、锯齿器、钻、凹缺器等小型石片工具为主,另有少量手镐等重型工具,不少石片刃缘还可见直接使用形成的微痕。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员对燧石原料进行调查,结果证明伞顶盖遗址附近存在大量优质燧石原料。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李意愿分析,这可能是吸引古人类在该地生存和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这批石器标本的分析,能够为解决原料与石器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证据。

同时,根据初步地层对比结果,伞顶盖遗址年代可能处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阶段,从旧石器技术发展轨迹来看,刚好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时期是早期现代人在欧亚大陆出现和扩散的关键时期,专家认为,伞顶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能够为我们了解早期现代人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演化历史提供重要材料。

孙家岗类型遗存:

为了解洞庭湖区在中国早期文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打开窗口

从2017年国家文物局设立“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围绕“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这个子课题,在华容七星墩、澧县孙家岗、澧县鸡叫城、石门宝塔等遗址连续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七星墩遗址是目前湖南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其内外两圈的双重城壕结构在湖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史前城址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其城墙始建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使用时间延续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2019年,通过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七星墩内外两圈城垣的始建年代相当,均为屈家岭文化早期;另在该遗址有发现屈家岭文化早期的疑似水稻田遗迹,专家推测外城可能成为稻田种植区。

经过连续多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截至2019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基本完成了对孙家岗遗址墓地南区现存墓葬的完全揭露,除了确认该墓区分为南北两个墓群外,专家辨析出孙家岗遗址墓地各土坑墓中普遍存在一种“垫器葬”的独特葬式——先在墓底垫放破碎陶器(多为罐、盆类、打碎放入,或放入后敲碎),之后放入葬具,葬具上或其边缘再放置盘、杯、壶等日常宴饮用器,玉器则随尸体置于葬具之内的特殊葬式;其次,发掘过程中还获取了一批随葬品,有陶器和玉器两类,其中玉器40余件,较完整器有笄、鹰首笄、鸟首璜、虎、圆牌等,并有一枚獠牙神面牌饰。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赵亚峰介绍称,“孙家岗类型遗存”的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200~1800年间,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夏代早期。这个发现不仅填补了湖南考古在石家河文化与商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800年空白期的前半段,同时也为了解洞庭湖区在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打开了一扇窗口。

卢保山遗址:

史前身份的确认,让湖南有了四座史前城址

2019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对南县卢保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断定卢保山遗址是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史前城址,其主体时代是石家河文化时期。已有考古成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在史前时期共发现有20座城址,史前文明达到顶峰,文化影响辐射一度北进中原。

虽然卢保山遗址的城址面积仅10万平方米左右,但它是目前为止长江中游史前城址群中位置最南的一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何赞认为,卢保山遗址的发现将为长江中游史前城址群的研究增添新的材料。

湖南之前发现有澧县城头山、鸡叫城,华容七星墩等三座史前城址,卢保山遗址是第四座发现和确认的史前城址。何赞介绍称,卢保山遗址考古作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课题的一部分,其目标是揭示遗址群考古学文化面貌与聚落结构的演变过程,了解特殊环境下聚落集群形成过程与生存模式,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的形态与模式,为长江中游地区文化发展年代框架与谱系的细化和完善、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过程的揭示、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形态与模式的研究等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基础资料支撑。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