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长江——益阳市资阳区专业捕捞渔民全面退捕的背后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邢玲 黄世玉 袁鹤立]

邢 玲 黄世玉 袁鹤立

今年56岁的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居民胡志明,在资江里已捕了40多年的鱼。11月19日这天,他和妻子把自家渔船送到资阳区渔政码头拆解。对这陪伴自家多年、维持一家四口生计的“老伙计”,胡志明有千般不舍,但他还是在退捕协议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因为,“禁渔是好事,不然以后江里都没鱼了。”他说。

在资阳区,跟胡志明一同“上岸”的,有专业捕捞渔民260户509人。目前,该区已全部完成专业捕捞渔民船舶牌证收回和渔船拆解、渔具回收工作,并签订了退捕协议。资阳区成为全省第一个专业捕捞渔民已全部退捕的区县。

10年禁捕,保护长江

“前些年,一些只顾捞钱的人用 ‘迷魂阵’捕鱼,就连小虾米都有进无出。还有人用电捕鱼,大鱼小鱼都被通通电死,我们近些年能捕到的鱼越来越少。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会没鱼吃。”胡志明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初,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2019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以前,完成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的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这些空前严格、正在积极推进中的长江“10年禁捕”措施,将为长江摆脱“无鱼”状态带来希望。

我省78个县市区有退捕任务,资阳区在此之列。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启动后,资阳区迅速行动。成立了书记、区长挂帅的指挥部,指挥部工作人员逐户深入调查,做到每户必验、每船必查、每证必核,并建立一户一档案。渔民签字确认申报信息,村(社区)支部书记、乡镇(街道)书记对调查表审核签名盖章。工作人员还对渔船编号并拍照,一船一编号一照片。经调查摸底,资阳区对2470户7796名渔民、2708艘渔船建立了详细档案。

资阳区又将摸底结果,经村(社区)组织村民(居民)代表进行评议后,进行第1次公示。乡镇(街道)逐户上门核查,研究通过后,进行第2次公示。区退捕禁捕工作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审核,村(社区)、乡镇(街道)根据审核情况对3类渔民信息修改后,分别进行第3次、第4次公示。区指挥部汇总情况后,进行第5次公示;区人民政府审核后,进行第6次公示。如此6次公示后,资阳区确定专业捕捞渔民269户528人、渔船329艘。

在渔民身份认定、渔船渔具评估等关键点上,资阳区探索出的充分运用相关部门数据核查、确认工作从严审核公开透明、聘请专业中介机构评估渔船渔具等经验做法,分别于2019年8月、9月和11月在全省专题会议上作了3次经验介绍。11月5日,全省退捕禁捕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也在资阳区召开。

精准补偿,转产转业

专业捕捞渔民上岸,从此告别他们赖以生存的滚滚江水,他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资阳区在精准补偿和帮助渔民转产转业上,已经迈出了步子。

资阳区严格执行程序,精准补偿退捕专业捕捞渔民及其渔船、渔具。该区聘请中介机构对退捕渔民的渔船、渔具进行公证评估,每艘船出1个评估报告,并公示评估结果。公示结束后,在实际回收拆解阶段,对上交的渔船信息再次确认。渔民上交船舶证书和牌照,工作人员现场逐项填写《资阳区退捕渔船渔具拆解验收表》并签名。退捕协议书分别由专人填写、专人审核并签名,再由渔政部门负责人与退捕渔民签订协议。专业拆解公司则在退捕渔民监督下,拆解渔船渔具。目前,资阳区已打卡发放渔船渔具牌证回收及奖励补偿资金541.51万元,拆解渔船327艘,销毁渔具37446公斤。

退捕工作推进同时,资阳区也在帮助专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上积极努力。目前该区人社、卫健、园区等部门,将采取养老保险、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医疗保障、创业扶持等措施,全力做好退捕渔民的分类帮扶和保障工作,确保小康路上,渔民一个不掉队。

而闲不住的渔民们,自己也在想方设法开始全新的生活。胡志明已然谋到了新活计,成为了一名送水工人,一个月能有两三千元收入。与他同岁的专业捕捞渔民阳吉平也在一家银行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一个月工资1800元。据了解,目前该区已有三成以上专业捕捞渔民有了新工作。

下一步,资阳区将加强宣传退捕禁捕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日常执法、联合巡查制度,形成部门合力;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提高办案水平;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形成高压态势;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助力恢复长江生态。

保护长江,资阳人矢志护航。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