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媒湖南行】旅游+扶贫 “神州瑶都”江华驶上脱贫快车道

[来源:华声在线]

秦岩村瑶族文化特色节目表演。 李健 摄

秦岩景区。 肖云良 摄

传统瑶族工艺品制作。

华声在线7月28日讯(记者 黄煌 刘涛 刘玉锋 康蒙) “玉鼠偷桃”、“玉犬望腊”、“石龙河马”……作为湖南省最南的县,永州江华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秦岩景区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溶洞景观让人叹为观止,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让当地村民驶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28日上午,“旅游扶贫 文旅兴县”全国网媒湖南行记者团来到永州江华,江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黎氢接受了来自全国记者们的采访,重点介绍了江华旅游扶贫的经验和未来规划。

打造“瑶都” 助两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江华是全国13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县,主打“瑶族特色”也成为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黎氢介绍,江华一直在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工作模式。“2011年,江华县就提出了打造“神州瑶都”,建设旅游度假休闲胜地的目标。”

通过“旅游+扶贫”模式,江华打造了瑶族文化园、秦岩、香草源、井头湾等3A旅游风景区,建成漕渡、牛路、水东、宝镜、消江湾等10多个乡村旅游点。黎氢表示,“通过景区、乡村旅游点的辐射作用,江华建成了农庄、休闲农庄、农家乐、家庭旅馆100多个。同时,各乡镇结合风俗,开发出了桃花节、大端午、尝新节、茶文化节等瑶族特色节庆活动,推出长鼓舞、火烧龙狮等多个节日旅游品牌和瑶家织锦、香包、瑶家腊味、瑶山香菇、瑶山蜂蜜等瑶族特色商品,以推进乡村旅游,助力“旅游+扶贫”,帮助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数据显示,江华目前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110余户共470余人;在旅游产业中参与就业服务的达到1800余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出售自家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的有11000余人,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的3200余人;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的1780余人。

“双带双加” 江华旅游扶贫的经验之谈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江华旅游扶贫的主阵地,旅游扶贫也已成为江华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

谈起江华旅游+扶贫的经验和模式,黎氢侃侃而谈,“一是景区带村。我们利用秦岩旅游风景区的品牌优势,积极推动秦岩乡村旅游发展,建成漕渡乡村旅游点;先后带动景区周边村种植油葵500亩、柑桔800亩、杨梅200亩、西瓜种植500亩;景区周边形成了洪泥塘农庄、龙腾山庄、秦岩山庄、平湖山庄和芦坝岩农庄等农家乐10余家。”“二是能人带户。比如说,绿健生态旅游公司董事长易桂华,他在外打拚多年后回乡创业,开发生态休闲旅游,建成了绿健生态旅游休闲农庄一期工程,通过有机种养带动村民致富,目前,周边村民种植的蔬菜、养殖的家禽全部供给绿健生态酒店;还有瑶山雪梨基地目前已完成5000余亩梨树种植,带动了200余户村民就业”“三是公司+农户。以神州瑶都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发挥扶贫主力军作用,与电商微商联合打造旅游扶贫商城,为扶贫户搭建了网络销售的平台,目前,入驻扶贫商城的旅游扶贫户商品达到180多种,联系扶贫户近千户。”“四是合作社+农户。村民通过开设民宿、餐饮、种植瑶药、生产旅游商品,并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未来之道 发展全域旅游助推扶贫

作为资源大县,江华境内山雄、水秀、洞奇、林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素有“华南之肺”的美誉。如果说“输血”式扶贫只能是解决贫困群众一时之急,那么培育支柱产业的发展才是实现贫困群众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根本。黎氢坦言,目前江华县旅游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面临着一些困难。如“规划有待完善,成熟产品支撑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完善不够等。旅游业态欠缺,乡村产业发展不够等。”

下一步,江华将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黎氢强调,“江华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带动旅游扶贫工作。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开发,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加快推进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区点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旅游线路沿线景观节点建筑风貌建设。”同时,江华还要“以项目建设推动旅游扶贫工作。按照“旅游+”模式,推进工业、农业等旅游项目开发。”

“以产业扶持发展促动旅游扶贫工作。进一步拓展旅游扶贫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打赢旅游扶贫攻坚战役。”黎氢说。


相关专题:

湖南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旅游扶贫 文旅兴县”全国网媒湖南行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