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胡盼盼 通讯员 谭华坤
“你好,小拖,原地转弯。”11月26日,在工作人员的唤醒下,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发的纯电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向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们展示了它的AI本领——语音驾驶、自主规划路线、精准作业……这款农机可搭载多种农具,满足耕种、播种、施肥、收割等多项水稻生产需求。
农机唱主角,田野好“丰”光。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插秧机、抛秧机等机具实施省级累加购机补贴,对集中育秧、机插(抛)实施作业补贴等措施,推动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升。今年,全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3.89%,全省水稻机抛机插作业面积达1000万亩。
(11月26日,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发的纯电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在展示它的AI本领。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田超 摄)
政策给力,农机开进田间地头
智控强火焰田间管理机、收获打捆一体机、智能自序抛秧机......11月26日,在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的试验田里,各种农业机械一字排开,挨个向来访者展示它们的“独家本领”。
首先登场的是智能自序高效抛秧机。只见工作人员一键启动后,约2分钟时间,便抛完了一排秧苗。“智能自序高效抛秧机不仅解放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一台抛秧机一天可实现60亩左右的种植效率。”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所长李明说。
湖南是水稻生产大省,扛牢粮食生产责任,机械化生产势在必行。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各地开展水稻生产机械种植。2020年以来省级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8亿元,支持水稻机械化栽植作业补贴。
政策给力,各种新型水稻农机纷纷登台亮相。“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再生稻种植,我们专门针对再生稻生产研发了三款收获机。”李明说。
(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专门针对再生稻生产研发了三款收获机。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田超 摄)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茬的高效种植技术模式,第二茬的生长成穗是利用第一茬存活的稻桩。目前,普通水稻收获机在收获第一茬时普遍存在碾压率高,造成再生季产量不高。
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开发的再生稻专用收获机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将碾压率降低至25%左右,使再生季产量提高30%以上。
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快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一批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插秧机和抛秧机开进田间地头。目前,全省水稻移栽机具总保有量达19559台。
(一个200余平方米的智能育秧苗中心可以满足2万亩水田的秧苗供应。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田超 摄)
企业作为,新型农机有“智慧”
“开沟、耙田。”11月26日,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用随身携带的控制手柄操作一台自动履带拖拉机,就完成了多项水稻种植作业。
“传统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难免一身泥,新型农机让种植户告别‘泥腿子’,站在田埂上当‘甩手掌柜’,就能完成种植作业。”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菲说。
政策给力,企业积极作为。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智能农机的设计、研发,大获成功。该公司主营的智能履带拖拉机系列产品,解决了我国水稻产区水田保护性耕作难题;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育秧播种流水线设备,成功替代韩国和日本同类产品,畅销东南亚和北美等地。
11月26日,记者在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南方智能育秧苗中心看到,一个个大小统一的秧盘通过传送带经培土、播种、脱水、催芽等环节后,输送到100米外的育秧大棚里。
“一个200余平方米的智能育秧苗中心可以满足2万亩水田的秧苗供应。”益阳市资阳区农业农村局刘亮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已建成了5个智能育秧苗中心,可为10万亩水田提供秧苗。
智能集中育秧不仅可降低成本,还可缩短育秧时间,确保秧苗品质统一,为后续机械化插秧提供良好条件。我省大力支持育秧设施建设,全省集中育秧面积达到1428万平方米,批次服务大田42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