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家属区2号宿舍楼正式封顶。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元旦节就能住进新房啦!”11月4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家属区2号宿舍楼封顶,预计2025年元旦交房,居民开心不已。这座有着45年历史的老建筑,即将获得新生。据悉,这是雨花区首个“四原”(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使用性质)重建危房项目。
老宿舍成危房,如何处理引争议
4日,位于雨花区东塘街道芙蓉南路社区的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家属区2号宿舍楼被久违的人潮包围。几条长长的横幅从楼顶垂直而下:“携手共筑封顶大吉,温暖家园幸福起航”,满载居民的喜悦。
这幢5层楼老宿舍建于1979年,作为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单位宿舍房,户均面积约50平方米,承载了20户住户多年的生活记忆。2022年5月,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对院内房屋和建筑开展结构安全检测,该院家属区2号、3号宿舍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部分公共围墙和挡墙为危墙。
住了几十年的老宿舍,突然被打上“D 级危房”的标签,这一结果,让楼里的20户居民陷入了两难的抉择:是维修加固,还是原址重建?一场关乎老楼的争论就此展开。
芙蓉南路党总支书记熊瑛介绍,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协商议事、共建共治为依托,借助“小巷回声”居民议事会平台,组织福利院、街道、社区、居民代表多方协商,通过“需求定位,议事讨论,达成共识,形成议案,责任落实”的五步工作法逐步达成共识。
按照 “危房不住人,人不进危房” 的要求,街道社区迅速行动,组织居民搬离。可起初,这一行动遭遇了部分居民的不理解,毕竟住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成了必须立刻搬离的危房呢?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总务科副科长吴洋是业主也是议事会成员,他揣着几份鉴定报告,和几位居民代表配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做起了居民工作:“经专业鉴定,这栋老房子因为砂浆风化,地基已经开始沉降;3楼以上结构是空斗墙,这意味着预制板直接架在空斗墙上,承重不佳;钢筋用量也很少。”在大家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仅仅30天,2号、3号宿舍楼40户居民全部撤离。
业主自治分工协作,招标开工有序推进
然而,关于危房的处理方式,居民们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论。在赞成加固的居民看来,每户只需花费四五万元,而且不需要搬出房子过渡,加固似乎是省时省钱的好办法。另一部分居民则认为,简单的加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加固要在屋内增加柱子承重,这必然会让原本就狭窄的屋内空间更加逼仄。
居民慕容英是坚定的“重建派”,她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房子设计缺乏合理分区,重建虽然无法扩面,但可以重新设计和优化户型,让大家住得更舒适。
她还仔细地给大家算了笔账:按前期测算,新房建安成本每平方米2950元左右,其中政府补贴配套1050元每平方米,居民需承担1900元每平方米。按宿舍楼平均建筑面积50多平方米算,户均出资10万元左右就能住新房。居民自发组织了几轮探讨,权衡利弊后最终一致决定原址重建。
通过业主选举,吴洋等业主代表组成了业主代表委员会,设立手续组、财务组、宣讲组、安全组,分工推进合作。
“最难的部分是手续办理,由于我们是雨花区首例‘四原’重建危房项目,很多手续都没有前例参照。” 吴洋感慨地说。为了更快推进建设,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东塘街道和芙蓉南路社区积极协调,专门召开多次会议。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雨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雨花区城市人居环境局、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雨花分局给予了大力支持,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半年内办完了所有手续,1个月内收齐了重建费用。随后,业主们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施工单位,并于7月底正式开工建设。
“以前的房子客厅小、卧室大,这次优化后,增加了阳台和客厅面积,适当缩小了卧室面积。”吴洋介绍,对于居民们关心的户型问题,业主代表委员会收集居民意见后,找来专业设计公司对功能分区进行优化,并做成3D设计图,经过10多轮修改,业主们签字认可确定。
记者了解到,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家属区2号宿舍楼预计2025年元旦交房。参照2号宿舍的做法,3号宿舍也将启动“四原”重建。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