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第一村”红星村给村民分红,这里有发往全省的水果市场

2024-02-06 10:22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周培]
字体:【

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举办年货节,客流如织。图/受访者提供

红星全球农批中心里堆成“山”的年货用品。图/记者孙庆云

本报记者孙庆云黄康睿长沙报道

位于长沙市南大门口的红星村,集体资产过百亿,被誉为“三湘第一村”,总被人羡慕地称作“别人家的村庄”。

每月25日是红星村股民分红的日子,20年间,这笔钱从红包现金变成银行汇款再到电子转账,支付方式一直在变,金额也从几百元慢慢攀升到4000元。

临近春节,村里下辖一小区的股民又收到了一条好消息,每人可获2.5万元“年终奖”,原因是小区集体经济的营收以分红形式发放了。

村组也能发放“年终奖”

站在长沙市德思勤商圈的中央向四周环视,高楼林立,人来车往,只看繁华一面,似乎很难与20年前种稻、种菜、养猪的红星村沾上关系。

时光倒回至2002年12月31日,村里通过评估集体资产,2534名户籍居民被认定为村集体企业股东,随之衍生出一个以农业为主、附带投资经营业务的超大型现代产业集团“红星实业”。到了2012年,顺利完成“村改居”的红星村,最终形成了“4个社区+10个分公司”的集体模式。

在这里,村民变成居民,居民变成股民,村委变成居委,10个村民小组变成了村里年轻一代所熟悉的10个组级公司。

只是,有一些传统始终保留着。1999年出生的龚璐从记事以来就知道,村里每月会给家里发钱,当然也包括自己的那一份。

“村里、组上的钱无论是盖建筑还是搞投资,赚到收益都要拿出来分给老百姓。”57岁的张新明既是红星村一组级公司的董事长,也是其所在村民小组的组长。他负责的范围内,大到一笔钱怎么投资盈利,小到居民活动室添置用品,都要运营管理,必要时征求股民意见。

2023年,小组居民最开心的一件事莫过于组级集体经济在开发建设方面,有了新结果,在距离德思勤商圈不远处,一座新广场拔地而起,已完成主体封顶,有望在2024年开门迎客。

临近春节,组上股民收获2.5万元“年终奖”。身为组长的张新明胸有成竹:“未来几年,有信心这个数字会持续增长。”

农村宴席大棚摆到小区里,老师傅手艺三代传承

传统村庄向现代村庄“迈步”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富裕是喜事,但要如何守住“村味”里的人情味?

红星村一角,蓝色油纸搭建起的农村宴席大棚,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朴素答案。

大棚主人名叫李启明,村里人常喊他“李师傅”。李师傅出生于1967年,十几岁便跟着父亲学做菜,家里到他这辈已经是三代厨艺传承,以摆席、做宴为营生。

早年,红星村村民家逢喜事等大事,马上就会想到李师傅。滚火热油下锅,掌勺几道硬菜,从他手里烹饪出的美食,被端到餐桌上,是多少红星人记忆里的味道。

六年前,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选择到酒店办宴的人越来越多。李师傅耐不住,也去创办了几家酒店,兜兜转转三年时间,还是放不下大棚做菜的爽快感,向组里申请了一块场地,每逢节日给居民做些热菜供应。

1月31日下午1时,记者在大棚见到李启明时,他正端着香气四溢的红烧鹅掌往外走,满脸笑意盈盈。大棚布置简单,他雇用的帮手在四处忙活,洗菜的、切菜的、炒菜的……热闹场景,映入眼帘。

聊起过往,李师傅说,年轻时跟着父亲学做菜,觉得烦、觉得累,一路走来发现这反倒成了令自己骄傲的独门手艺。他指了指大棚深处站立在锅炉旁的年轻人,对记者说:“我还收了徒弟,里面那个穿花衣服的。”

春节到来前,这座简易大棚成为组里居民最爱光顾的“打卡点”之一,除了去市场买年货,就是到这里打包些“硬菜”回家。每天下午3时,取菜的居民会相继赶来,一如过往谁家有了大事赶去赴宴的红星村村民一样。

餐桌上的水果,湖南人最爱吃甜的

汽车驶入跳马镇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引人注意的第一个标语就是位于广场“C位”的“中部菜篮子领鲜新红星”。2020年10月,红星大市场对外宣布搬迁至此的消息,曾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的本地热搜。有人这样解释它在长沙人心中的地位:“中有五一广场,南有红星大市场。”

对于红星村村民来说,每年春节前到红星大市场采购年货,是必不可少的一躺行程。春运开启前两三天,这里便会进入年货交易“忙碌模式”。

1月31日,新红星水果市场园区内,大型车辆不断驶进驶出,装箱、卸货,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性水果将会在这里被“交换”,然后送至大家过年的餐桌上。江西商家拉走了湖南产的耙耙柑,与此同时给湖南人带来了甘甜多汁的脐橙。

扎根红星水果批发市场二十多年的黄保长,已经连续多个年头没在除夕夜与家人相聚,进入“年货期”,更是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迎接来自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的采购商。他算了下时间,按照今年采购商要求,仅是目前订单都要排到腊月二十九,“交易量比去年还要大一点,货源也很充足”。

“湖南人过年最爱吃什么水果?”对各地人水果口味了如指掌的黄保长想了一下,马上脱口而出“耙耙柑”:“湖南人吃水果,要甜一点嘛!”

泰国的榴莲、智利的车厘子……黄色、红色,堆满货仓。与黄保长门面相隔三条车行道,跨过马路即可加载出进口水果的“斑斓世界”。90后老板吴金勇自12月中旬起,就开始为春节销售旺季做准备,提前联系国外供货商,“这些年进口水果卖得越来越好,而且外国供货商也很看好中国市场,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会主动联系”。

记者前去探访时,87岁股民代表肖树均家里正好存放着一些从批发中心买回的水果。老人家借用小时候的记忆,形容这些年村里发生的改变:小时候过节只盼着能够穿新衣,走村拜年,亲戚给颗糖都要高兴半天,现在出手都是大红包,“日子是越过越好喽”。

来源:潇湘晨报

责编:周培

来源:潇湘晨报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