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成
蔡栋曾耕耘报纸文化副刊数十年,是知名的文化学者、作家。蔡栋经史内蕴,情怀很深,身边的文化名人也很多,经常与他们做深层次的交流访谈。他的人物特写,用生花妙笔把名人们的艺术成就、思想境界、真诚与善意,一一传递给喧嚣的世间。这其中也包括他推介、评论过的一些当时还很年轻的书法家,后来也一一真正成长为名人大家,印证了他文中的预言。看人,他的目光是犀利的。他与他们做朋友,一起成长,不知不觉间,他自己也成了书法家。
省书法院成立后,积极整理湖湘书法文献,邀请国内名流来湘讲座,年年开办书法培训班,成就斐然,就近年来书家入选国展情况而言,书法湘军已堂堂进入全国三甲。蔡栋是书法院的特聘导师。近来,书法院隆重推出第一辑十二卷本的“湖南省书法院艺术丛书”,意在积累,意在传承。十二个人是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仔细斟酌敲定的,各有其代表性,其中就有一册《蔡栋卷》。书是八开本精装精印,素朴典雅而大气。
是书开篇收录了蔡栋的《字中有笔与字外有字》一文,代为自序,表达了他对书法的理解和主张。我以前就拜读过,很受启发,今日重读,又有收益。蔡先生从大量书法文献、典故的不经意处,单单拈出“字中有笔”与“字外有字”这八个字,来论定书法修习与欣赏的标准,直接影响了我,把它当作读碑帖读书论的一个基本门径。蔡栋平时的创作以行草为主,自言是“集古字”,讨百家米煮自家饭,结体时有独到之处,用笔顿挫蹁跹,如白云在霄,舒卷自如,文人独有的那份天趣十足。他于颜真卿、米芾、王铎用力颇深,但终究是自家路数——不守故常、自抒性灵的路数,没有数十年读书养气的功夫是养不出来的。他的书法,我能明白看出其自立于流风之外的那份气势,却还不易懂得其心路,总之,书卷气扑面而来,是谦谦君子,又锋芒灼灼。
偶尔读到曾国藩日记一段:“旋窦兰泉来,言理见商,余实未能心领其语意,而妄有所陈,自欺欺人,莫此为甚。总由心有不诚,故词气虚憍,即与人谈理,亦是自文浅陋,徇外为人,果何益哉?可恨,可羞!”曾国藩为自己“徇外为人”的毛病竟是如此的痛恨!这且当作是一个大读书人的可爱可敬之处吧。想起蔡栋那文气彰显的书法,就觉得书法原来亦有徇外为人与不徇外为人之分,或曰徇外之书与徇内之书。他的书法,笔墨技巧或尚有可探讨之处,然则必是不徇外为人之书。
徇者,曲从、屈服也。所谓徇外为人就是好取巧、乡愿、阉然媚于世也者,对立面就是不守故常、不惮世之毁誉是非、特立独行的君子。书法是一门天然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诸如线条、结构、笔势、笔法、布局等,皆只是“迹”;情感才是“所以迹”。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美的关键在人心,在性情,明心见性的功夫还得从文心的培养着手。我常常想,学书法的人不懂文学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仅仅把书法看成一门技术,创作从技巧入,从外而入,就是典型的徇外之书;注重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铺纸落笔有不得不写,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从内流出,是曰徇内之书。
当下大量专业书家之中,不少人有很好的笔墨技巧,可是,他们的所谓创作或紧趋时流,或揣摩评委,或讨好老板,故作姿态,忙迫于色相,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世多技巧华丽、情感苍白的徇外之书。书法的修炼是由功力而风格而意境的层层递进,最终唯有人心之美转化的作品意境才能真正让欣赏者感受到灵魂的震撼,达到两心相视而笑的喜悦。蔡栋的字转益多师,灵机内敛、清风外流,日新日又新,无疑是经史内蕴外乃滋的徇内之书。
字中有笔,又字外有字。字中有笔不易,不过终究是寒窗下昏昏暗暗的死功夫,字外有字更难,这需要操守、学养、才情、天分,书法最感动人心的终究是文人表达出来的那份天趣,所谓“翰不虚动,下必有由”,那“由”必须来自文心。蔡栋本色是书生,家中藏书两万多册,见好书必收入囊中而后快,有时就因封面几个题字漂亮而买下一本不会通读的书,我很喜欢他那种自由自在不为人羁的读书、作文、写字生活。
在“湖南省书法院艺术丛书”中,蔡栋卷无疑是相对独特的一卷,在春日的窗前,翻开蔡先生的大书,开篇刚好就是“春风”两个大字,平庸、浮华与困顿已久的日常生活,顿时“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信可乐矣!
(《湖南省书法院艺术丛书·蔡栋卷》,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