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茶统筹”看湖南 五彩湘茶香天下——茶业湘军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3-09-05 09:16:18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 安化县 ●

安化——黑茶首县,这一名头下聚集的是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市级龙头企业以及28家高新技术企业。它们,无不在彰显黑茶产量第一县、科技创新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的力量。不负黑茶千载名,近年来,安化县以茶旅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坚持文化创新铸魂;坚持产业带动,围绕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总体思路,安化着力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密切“政、产、学、研、用”,依托院士工作站,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推动现代科技要素聚集,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

● 古丈县 ●

古丈县立足自然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着力扩基地、树品牌、抓营销、增效益,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全县茶园总面积共达20.5万亩,实现产值16.17亿元。同时,古丈县瞄准产业提质,推进科技兴茶,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湖南农大、湖南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茶叶技术骨干2000余人。此外,古丈县还将茶文化与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茶礼、茶俗、茶歌、茶话、茶史,逐步建成茶文化浓郁、民族文化浑厚的旅游休闲山城。

● 保靖县 ●

保靖县茶产业的发展历程令人振奋:在全国首先启动茶叶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立保靖黄金茶产业研究院,做到“一茶三院士”推进;出台全省首部古茶树资源保护法;整村推进生态茶园绿色防控;率先启动5G茶园建设;开通“保靖黄金茶号”高铁专列;打造保靖黄金茶特色小镇,建立旅游+非遗、旅游+茶等新业态。短短10多年,茶园面积发展到15.5万亩,年产茶1358.5吨、综合产值21.36亿元,茶农人均增收从500元增长到8000元,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 石门县 ●

处于“中国名优绿茶走廊”上的石门,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以“三茶统筹”为引领,登临一个层峰又一个层峰:提质有机化-全县茶园面积18.8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2.41万亩、有机茶转换面积2.9万亩、有机认证企业14家,排在全省前列;提速产业化-通过政策扶持,诞生了2家省级、13家市级龙头企业,30多家骨干茶厂和155家专业社、300多家茶叶加工厂,产业规模效应凸显:2022年产茶2.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0.3亿元。先后斩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禅茶之乡”等荣誉。

● 吉首市 ●

吉首处于神秘湘西“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间的亚麻酸带”三带交汇核心地带。到2022年,全市茶园面积15.5万亩,干茶产量达1680吨,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以上。吉首市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通过茶园有机化、加工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等全面强化产业技术支撑,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实施茶旅融合,重点打造了十条黄金茶谷,培育出一批醉美茶乡、休闲茶庄。

● 沅陵县 ●

沅陵县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将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县财政每年整合产业发展资金5000万元,重点支持7大亿元单品产业链建设;与湖南农大、省茶科所、省茶叶学会、省茶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引进专业人才,组建研发团队,以科技创新提升茶叶品质;积极开展碣滩茶艺、茶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推广活动,积极开展碣滩茶相关文艺活动评奖活动,并组织编撰《碣滩茶志》,加大茶文化培训和传播。2022年底茶园面积18.3万亩,加工企业13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产茶1.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3亿元。

● 桃源县 ●

桃源县2022年产茶6.86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到29亿元。桃花源里芳菲尽,“三茶”统筹香满园:科技入茶增亮色,桃源县在基地建设、产品加工上不断创新,在产品销售上,让摄像头成为“新农具”,手机成为“云橱窗”,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智慧茶园的行列;产业聚茶强底色,桃源县的茶业体量不断壮大,形成了大小加工企业155家,规模以上茶企2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11家,15家茶叶企业取得了SC认证;文化+茶添成色,通过茶与文旅的融合,涌现出了百尼茶庵、君和、古洞春、春峰、匠者等企业品牌。

● 常宁市 ●

常宁市着力写好“三色”茶文章,让产业添“绿色”、科技出“新色”、文化增“亮色”,坚持“高山、生态、有机”核心理念,实现“绿色崛起”:与湖南农大、省茶科所开展深度合作,在产业规划、技术培训、产品研发等,率先推动5G智慧茶园建设,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深度挖掘塔山茶历史文化,做好瑶乡文化与茶文化结合文章,建设茶文化展示中心、打造精品茶旅路线。目前,全市茶园面积9.2万亩,年产茶2300余吨,综合产值超过5亿元,有4家省级、8家市级龙头企业,并荣膺“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

● 会同县 ●

会同县以湖南会同宝田茶业有限公司、会同家源尚壬茶叶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主力,立足“炎帝故里”的独特人文优势,挖掘提炼与宣传茶祖神农文化,同时结合炎帝故里等文化旅游资源,建设茶祖神农文化生态茶产业旅游观光线路,积极开发茶文化、茶保健、茶包装、茶工艺品和茶休闲、茶养生等旅游产品,构筑“生态+产业+科技+文化”,走绿色发展之路,践行“三茶统筹”理念,致力于将会同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科技和茶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大产业、大经济、大效益,打造县域特色生态文化经济走廊。

● 新宁县 ●

新宁县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山清水秀,气候生态环境适宜茶叶生长,茶叶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到2022年底,全县有生态茶园面积1.25万亩,野茶面积11.00万亩,全年生产干毛茶125吨、直接产值1.25亿元。此外,新宁县还坚持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舜皇山生态文化、茶文化,推动茶马古道等历史文物与舜帝文化等有机结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现在舜皇山已经成为新宁县生态旅游新名片。

● 岳阳县 ●

到2022年底,岳阳县全县茶园面积3.5万亩,其中50%为良种茶园,干茶年产量1.2万吨,为湖南重点产茶大县。近年,岳阳县积极践行“三茶统筹”理念,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龙头、品牌为主线的产业发展之路,全力推进高标准茶园建设;扎实抓好标准化生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全面打响“洞庭春”品牌,大力推广“洞庭春”云雾茶、湖景茶、古村茶、洗水茶等特色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坚持茶园建设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茶、文、旅融合一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茶业集团是一家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专业制茶、全产业链经营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在全省建立了99个优质生态茶园基地,茶园总面积64.5万亩,联结带动了50万户茶农增收,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是千亿湘茶企业龙头。近年来,为了更好助推湘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集团一直探索“茶+”模式,致力于茶文旅融合新产品的开发、新品牌的打造,重点推出了“湖南有好茶”系列产品,联合打造了地域性“湖南茶文化艺术空间”,塑造了湖南茶文旅的新名片,带动了全省地域茶文旅的融合发展。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老字号“白沙溪”流淌出了新的音符: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企业、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军企业、2022十佳茶旅融合标杆企业……连续14年跻身全国茶业百强。茶文化方面,白沙溪率先推出茶旅文一体化,打造一流的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建设第一家安化黑茶文化博物馆,成立白沙溪商务学院,并创建了研学教育基地、对台交流基地、非遗传承基地、大师工坊。茶科技方面,公司建立了首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安化黑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仲华院士工作站,牵头成立“湖南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黑茶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领导者。

湖南理想华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要做就做最好的黑茶”。理想华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秉持这一观念,紧紧围绕国家“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致力将理想华莱打造成为“中国茶产业的世界品”,实现“助力中国黑茶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安化和思茅,理想华莱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公司+基地+茶农”的方式,积极助力茶农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理想华莱累计捐资社会公益事业逾6亿元,涉及扶贫济弱、赈灾助学、公路修建、教育和体育事业支持等,累计创造关联就业岗位超50万个,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共创美好生活。

湖南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

从一间草屋,到一家商店,是因为一羽茶;从一株野茶,到一座茶镇,更是因为一羽茶。走进桃源县茶庵铺镇,“三茶统筹看湖南—湖南日报全媒体调研行”感受很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让人印象深刻。公司成立以来,努力创新机制,形成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的发展格局,带动4000余农民参与茶旅新产业,建成标准化茶园基地12000多亩,加工园区60多亩、年生产加工能力超过5000吨,旅游基地4处、面积5000亩、成功打造百尼茶庵开茶节,带动200多新农人创新创业。2022年实现经济效益超过1.8亿元。

衡阳市宝盖绿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宝盖绿康是一家集茶叶育苗、种植、加工、科研、销售和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依托当地茶产业基础、土壤条件十分宜茶的优势,建成了衡阳市最大的高标准连片、全良种有机茶园,亮出了企业实力。公司秉着科技兴茶、高科创新的发展思路,在科研方面善于“借力”,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业研究所、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一起推进科技创新,已拥有新型实用专利8项,发明专利1项。由刘仲华院士牵头指导的宝盖绿康专家工作站,去年被省科协认定为省级专家工作站。

新化县天门香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新化县天门香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致力于独立新概念有机茶品类“寒茶”的品牌打造,研究高山“寒茶”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公司拥有自主注册商标10余件,其中“寒”于 2016年被湖南省认定为著名商标。2018年,中国寒茶被澳门国际绿色环保产业联盟认定为首选推荐茶,并在悉尼茶博会中获得“2018中澳茶博会金奖”;2019年,公司获得寒茶马德里商标,冰里春获得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产品金奖;2020年,公司完成三年转换期,获得欧盟有机认证。2020年底,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021年,获得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衡阳市南岳怡绿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

衡阳市南岳怡绿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2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求发展的经营理念。怡绿茶业在“三茶统筹”实践中硕果累累——全国率先在茶园中实施病虫害防治生态控制技术,率先在茶叶加工中采用速冻干燥技术提高绿茶保绿保鲜效果,全省第一批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欧盟有机茶认证,全省首批获得湖南十大名茶称号企业。目前,公司拥有生产基地面积3800余亩,拥有员工226人,固定资产5593.96万元,年生产能力1000吨,茶叶年综合产值7000万元,其中茶叶产值4000万元,旅游服务业综合产值3000万元。

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莓茶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目前,共有合作种植莓茶面积4000亩,其中绿色食品种植基地1200亩,有机种植面积400亩,年产莓茶20万斤。为推动永顺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丰生态农业与湖南省农科院茶科所合作建立了“永顺莓茶专家工作室”,与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莓茶新型产品、食品,通过线上推广不断提升永顺莓茶知名度,2022年,该公司莓茶年销售突破3000万元,莓茶产品供不应求,合作农户收益良好,成为永顺莓茶龙头。

湖南省涟水双泉茶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涟水双泉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研发、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茶园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湘潭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拥有两个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共520亩,建设了2000平方米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组建了由湘潭市茶学专家陈刚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近年研发的“涟水双泉”系列名优绿茶产品,在国、省参赛评比中屡获金奖。上世纪60、70年代,湘乡市就是全国茶叶百强县,家家种茶、人人懂茶;而今,在新一轮茶叶高质量发展中,湘乡市茶企开始积极探索科技兴茶、茶旅融合等新“茶道”,涟水双泉也将再次迈上新的征程。

会同家源尚壬茶叶有限公司

家源尚壬公司由省级劳动模范张志勇于2009年创办,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出口的企业。近年来,公司坚持茶园的巩固优化,严格生产加工流程,将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确保产品品质,促进茶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公司利益链接贫困户3000余人,每年解决就业8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2022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会同银毫”、“会同毛尖”、“会同红茶”经专业检测,含氨基酸总量为22.95%,茶多酚24.9%,硒0.0872,535项农残检测结果均为ND,达到欧盟有机标准。

● 安化黑茶 ●

安化黑茶,源自古老历史,融汇深厚茶文化,早为皇室贡品。自2007年以来,安化县把安化黑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在政策支持、产业引导、项目培育、品牌塑造、营销推广上持续发力,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茶园提质增效、茶企转型升级、茶农增收致富,把“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演绎了“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传奇。近年来,安化围绕县域自然、人文和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茶企、文化公司、协会等行业主体挖掘安化黑茶文化价值,通过创新创意,打造成了湖南农产品名片、茶文旅融合发展典范。

● 郴州福茶 ●

“郴州福茶”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故事溢彩。它高度融合了郴州特有的神农文化、福地文化和寿福文化。“郴州福茶”包括郴州辖区内所产的优质红茶、绿茶、白茶和青茶。截至2022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43.3万亩,产茶1.71万吨,产值46.46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78.99亿元。近年来,郴州福茶品牌聘请湖南农大、省茶科所专家,组建“郴州福茶产业发展研究院”,为品牌科技赋能;同时,编辑出版了《中国茶全书·湖南郴州巻》,收录了郴州茶历史、茶文化的丰厚底蕴资料,丰富了郴州福茶的品牌文化和品牌故事。

● 张家界莓茶 ●

奇峰三千,秀水八百,莓茶之乡盛香来。永定区是张家界莓茶主产区,是“中国莓茶之乡”。近年来,永定区委、区政府坚持创新驱动、文化赋能,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良种化”之路,探索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茶业富民”通途。目前,全区莓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建成莓茶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3个、省级莓茶种质资源圃1个、星级茶旅融合示范园2个,拥有莓茶生产经营主体139家,实现年综合产值2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9.05万人,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昔日深山普通的植物叶,如今香飘四海、致富了千家万户。

● 岳阳黄茶 ●

中国黄茶,金花绽放,醇香世界。黄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 ,素有“茶中贵族,杯中黄金”之美誉。岳阳黄茶产量占全国的55.47%,产值占76.14%,是全国黄茶生产、加工与贸易规模最大的集中产区,是中国黄茶的排头兵和领头羊,2011年岳阳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黄茶之乡”称号。近年来,在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加速了岳阳黄茶品牌打造、黄茶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建基地、添设施、扩厂房;制定团体标准、推进茶园机械耕种,“岳阳黄茶”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迈入高质量发展征程。

● 南岳云雾 ●

南岳秀冠五岳,且唯一产茶。南岳云雾茶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吸天地精华、受云滋雾养,融“佛教、道教、儒家”寿文化一体,集“高山、有机、生态”好品质一身,近年来声名鹊起。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按照“扩面、提质、创品、拓市”产业发展思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2年底,全市茶园面积17.56万亩,规模茶叶企业113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下一步,将持续提高茶园质量、培育产业龙头、加强文化推广与品牌建设、推动科研合作与科技创新,做实“筹”的部分、做好“统”的文章,做强“南岳云雾茶”品牌、做大衡茶产业。

● 韶山红 ●

“韶山红”茶是韶山的传统农产品,该品牌由湖南省韶山茶业有限公司创建,现已作为湘潭公共区域茶品牌使用,只为实现伟人故里“红色文化,绿色产业,金色品牌”的深度融合。近年来,“韶山红”致力于打造茶产品矩阵,坚持“做好茶、做特色茶”的发展导向,主要依托湘潭、韶山的红色文化和区位优势,以文旅融合为主线,开发“历史伟人系”等文创茶品;同时,研发出适应市场具有湘潭自然人文、红色文化特色的特色茶树品种,努力开拓创新,开发新产品。

● 桑植白茶 ●

“有一个地方白茶飘香,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桑植新一代民歌传人李红艳的一曲《我的桑植》,让桑植白茶随着歌声走向全国。目前全县茶园面积7.95万亩,从业人员9.45万人,现有规范加工主体56家,其中6家省级、8家市级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0家,拥有“超白”“西莲云雾”等20多个桑植白茶子品牌,经营店260余家。融合科技与文化,桑植白茶通过“白+黑”“白+青”战略和白族文化的嫁接,秉持“新工艺、老茶味”,开发出了名优白茶和紧压茶类的“风、花、雪、月”系列产品,成功实现了桑植白茶品牌的突围与崛起。

● 保靖黄金茶 ●

保靖黄金茶源于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的古老特异茶树资源,其氨基酸含量是一般茶的2倍以上。近年来,保靖县围绕黄金茶种质资源,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系统推进保靖黄金茶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和传承,通过民族文化艺术节、茶王争霸赛、少儿茶艺大赛等活动传播品牌文化;启动种质基因库建设,开展古茶树资源立法保护,保靖黄金茶1号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和湖南十大优异种质资源;通过快速扩面提质,2022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5.5万亩,年综合产值21.36亿元,黄金茶成了湖南高端绿茶“顶流”和当地老百姓的“摇钱树”、致富“宝”。

● 古丈毛尖 ●

“山水精神,古丈毛尖”。古丈毛尖产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武陵山区古丈县,境内山峦重叠、沟深谷窄、云雾缭绕,十分适宜茶叶生长。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古丈毛尖的独特品质,具有紧直多毫、色泽翠绿、嫩香高悦、滋味醇爽回甘、耐冲泡等特点,被誉为“中国绿茶中的珍品”。近年来,古丈县按照“一县一特”发展思路,每年整合资金对所有自主开发茶园、农户新增茶叶基地无偿提供茶苗和培管肥料,并扶持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和龙头企业的发展,茶园面积迅速扩展到19.5万亩,是唯一人均茶园超过1亩的县。

● 新化红茶 ●

新化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红茶产业的发展,以“三茶统筹”为指引,全力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技术队伍建设和茶文化体系建设,牢牢扛起了“湖红”的大旗。该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顾问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安排专项财政资金1000万元,统筹乡村振兴资金3000万元,用于发展茶叶产业,出台了《新化县促进茶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新造和低改茶园每亩补助1500元,支持拓展产业链,加快红茶特色县建设,集中打造了集茶叶生产、加工、休闲、品购、观光、体验、养生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基地、最美茶旅之乡。

● 永顺莓茶 ●

永顺莓茶,俗称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在《诗经》中被称为“古茶钩藤”,可药、饮两用,具有“天然、绿色、富酮、回甘”的特点,被誉为植物“黄酮之王”,在永顺县已有千年利用历史。近年来,永顺县坚持以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推动莓茶产业全链条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永顺莓茶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从过去农户炒制的散茶为主,到如今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年产量2100余吨、年产值近7亿元;从无人知晓的土特产到越擦越亮的“永顺莓茶”金字招牌,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永顺莓茶”品牌质的飞跃。

● 汝城白毛茶 ●

“红色汝城,白毛茶香”。汝城白毛茶,原产汝城县,系当地珍贵大叶多毛野生茶,该品种1987年获湖南省地方良种认定,后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被誉为“茶中明珠”,成为汝城茶叶公用品牌。近年来,汝城县积极引导,通过以政府引导、品牌引领、创新营销、培育龙头、拓展新渠道等方式,“汝城白毛茶”成功塑造为茶界新锐品牌,扩大了影响力与市场份额,相继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中茶杯一等奖等多项大奖,2020年更是被中国茶叶学会评定为五星名茶。白毛茶正竭力展现老茶种的新魅力,助力汝城腾飞。

■ 吴汶奕

三茶统筹看湖南,五彩湘茶香天下。

一年一会,共品香茗,共叙茶缘,共商茶事。9月8日至11日,第十五届湖南茶业博览会将在长沙举行,五彩湘茶将再一次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大众。

湖南茶产业韧性十足、茶经济生机勃发,是我省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希望产业。截至2022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到345万亩、位居全国第六,产茶32万吨、位居全国第六;出口茶叶4.8万吨、位居全国第三,创汇1.4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五;实现综合产值1051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形成以“潇湘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三湘四水五彩茶”竞相发展的格局。

回望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新征程。湖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三茶统筹”发展这篇发文章,深挖文化资源讲好茶故事、积极打造茶叶品牌,推广智能化数字化技术、释放茶叶科技研发新动能,促进茶文旅康养融合、探索茶叶产业富民新模式,推动全省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挺起茶叶大省的产业“脊梁”。

2023第十五届湖南茶业博览会正扬帆起航,以茶为媒、以绿为柬,向五湖四海发出邀请,共同品味湖南省“三茶统筹”累累硕果——

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广电),30000平方米展厅、1500个参展参会企业,全省各茶叶主产市县组团出征参展……十五年,新跨越,“湖南茶业博览会”将以高水准的展览、高素质的服务、高品质的产品,交出湖南茶产业的精彩答卷。

湖南茶业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成效显著,2023年湖南省委1号文件明确,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强化农业品牌引领,办好湖南茶业博览会等活动。举办2023第十五届湖南茶业博览会,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的实际行动,更是全面展现湖南茶产业发展成绩、帮助边远山区茶农茶企对接广大市场、打造茶叶品牌、促进湘茶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举措。

愿得茶香飘四海,不负青山不负人。据主办方介绍,本届茶博会高度重视创新办展,在组织活动、吸引人气、增添亮点方面具有不少新尝试——如举办湘茶之歌展演大赛、五彩湘茶湘派茶馆建设和直播职业技能培训、“五彩湘茶”电商直播大赛、小茶人逛大茶博、打卡五彩湘茶、首届湖南省调饮师职业技能竞赛冠军现场调制赠饮等。在展会期间,还将召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会议、“湖南茶叶‘三茶统筹’先行县、示范品牌、标杆企业颁奖典礼”,举办“茶祖神农杯”名优茶颁奖典礼、《湖南省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宣贯启动仪式、发表《限制茶叶过度包装 弘扬绿色节俭风尚倡议书》,启动《湖南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市场价值评估》,开展湖南红茶进社区活动启动式暨深湘产销对接会,湖南红茶一届五次理事会,“‘挑担茶叶上北京’活动总结汇报会暨碣滩茶进钓鱼台签约仪式”,以及古丈毛尖、新化红茶、安化黑茶、韶山红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呈现给大家一个精彩纷呈、茶香四溢的茶文化大餐、茶产业盛会。

一年一度的“茶三十”评选推介活动,今年聚焦“三茶统筹”先行县、标杆企业、示范品牌,全面宣传、展示、推介我省茶产业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所取得的成绩,树立、表彰一批茶业湘军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湘茶如何历久弥新。8月,第十五届茶博会组委会、湖南省茶业协会与本报组织成立“湖南日报全媒体调研行”小组,深入全省各茶叶主产市县区,对本届“茶三十”候选对象进行考察调研。蓬勃发展的茶产业、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屡获突破的茶科技,共同成就了五彩湘茶香飘天下的新格局,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值此第十五届湖南茶博会开幕之际,本报特推出专题,对2023“茶三十”获奖者予以推介。

(一审:夏博 二审:余画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