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这道选择题,你会怎么选】“慢就业”:主动为之还是无奈之举?

2023-03-30 07:02:5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茜]
字体:【

【讲述实录】

湖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许晴:

想给自己的热爱和奋斗一个交代,决定“二战”考研

我本科是在江南大学读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失利后开始找工作,向教培机构和出版社投过简历。2020年初,疫情暴发。由于之前全身心备考,缺乏相应的实习经历,自己也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我忽然发现,自己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当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在招募志愿者。我从高中起一直受国家资助,拿国家励志奖学金,所以就萌生了当志愿者回馈社会的想法。另一方面,我也想放慢脚步,主动间隔一段时间,让自己走出考研失利、求职不顺的阴霾,明确未来的方向。

2020年7月,我通过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到四川眉山市黑龙滩镇做一名基层办事员。一开始,我仍然摇摆不定,不知道今后是继续考研还是找工作。直到那年国庆放假回家,看到两大箱考研资料和密密麻麻的笔记,那一刻,我清楚看到了自己的内心。我不甘心就此放弃,我想给自己的热爱和奋斗一个交代,于是决定“二战”考研。

再次备考,我的想法更实际,研究了不同学校的考试内容,发现湖南大学的研究生初试题型与我本科所学内容更接近,于是转换目标,报考湖南大学。

很多人觉得“二战”考研很难熬。但相比前一年,我的心态更平和,没有太多杂念,不问结果,但求问心无愧。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二战”考研成功。

现在的我,漫步在岳麓山下。明年,我又将迎来毕业季。这次,我不再彷徨。在黑龙滩镇的基层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感受到,基层工作做得扎实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所以我打算毕业后去做“接地气”“入人心”的基层工作,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在实际工作中磨练自己,不断追求进步。

媒体从业者张曼曼(化名):

被迫“慢就业”的这一年,是找寻自我的一年

我的本科是在安徽大学读广播电视专业,四年成绩还不错,保研到中国传媒大学读新闻传播专硕。看起来顺风顺水的人生,却在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时候迎来一拳重击。

我的毕业设计进展得非常曲折,从开题、中期考核到预答辩,没有一次不出岔子的。因此在周围同学投简历、笔试面试的时候,我的时间和精力全花在修改、完善毕业设计上了。虽然最终答辩合格通过如期毕业,但我也成了“无业游民”。

何去何从?我陷入迷茫。早在研二时,父母就苦口婆心劝说我考公务员。在他们眼中,公务员是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我决定像以前一样“听爸妈的”,报考公务员。

我报了辅导班,打算全身心投入,“专职”备考。但日复一日的机械刷题让我陷入迷茫,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要考公务员”这个问题。

对我来说,相比当公务员,不管是在学校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知识,还是实习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都让我更快乐自在。

经过数次交流、争执之后,父母慢慢接受了女儿无法按照他们规划的路线走下去的事实。

掌握人生主动权后,我选择回归本行,向媒体行业投递了简历,最终选择在南京一家媒体从事编辑工作。

被迫“慢就业”的这一年,是找寻自我的一年。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快乐、更坚定,这就是“慢”下来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欣然 整理)

【记者手记】

“慢就业”不等于“懒就业”

黄欣然

近年来,“慢就业”成为一个常见现象。据报道,一项针对2023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16.93%的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慢就业”。

大学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有诸多原因,如:就业形势不明朗、职业规划不清晰、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个人想继续深造。

同样是“慢就业”,许晴是主动为之,张曼曼则是被动选择。这种“慢”,或许不被人理解,甚至会被诟病。但仔细聆听她们的讲述后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钟”,个人时针走向和快慢节奏不完全与“社会时钟”契合。在外界看来的“慢就业”,也许正是她们与自我对话、为“更好的自己”蓄力的绝佳时机。

但“慢就业”绝不等同于“懒就业”或“不就业”,“慢”下来的时候切忌懒散、拖延,也不能陷入焦虑、内耗的负面情绪无法自拔。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未来依然有无限可能!

相关专题:就业这道选择题,你会怎么选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