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团圆饭,年味浓又暖

2023-01-16 08:58:08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开云 周游 李卓 颜家文 张禹] [编辑:刘畅畅]
字体:【

晚报记者深入城乡基层,见证项目工人、街坊邻居、孤寡老人、种粮大户、农民画师的小年饭——

别样团圆饭,年味浓又暖

西园北里的百年法梧树下摆起长桌,50户老街坊“益”起团圆。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 摄

1月15日小年夜,新安社区网格员黄芳一家邀请社区孤寡听障老人彭寿松同吃团圆饭。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阳 摄

趁着小年团圆走访慰问种粮大户邓志华(左四),宁乡市夏铎铺镇党政干部送上了衷心祝福。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编者按

1月15日,农历腊月廿四,南方小年。这一天,长沙飘起了雪花,让年味越发浓郁。在小年当天或前一天,晚报记者深入城乡一线,走进项目工地、城市老街、农民画室等地,见证了几场不一样的小年团圆饭。热气腾腾的餐桌上,大家举杯共庆,回顾一年的收获,展望未来的图景,情意暖暖,祝福满满。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周游 李卓 颜家文 张禹

项目工地 为物流产业园“双11”前投入运营干杯

15日一大早,饶晓福就忙着张罗起了小年饭,虽然他所在的盒马鲜生长沙运营中心暨申通长沙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春节期间不施工,但为了感谢工友们一年来的辛勤付出,项目部特意为最后一批30多位工人安排了丰盛的团圆饭。

项目位于雨花区电子商务物流中心,2021年11月开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在各方齐心协力之下,目前项目主体施工已完成,预计今年7月竣工,“双11”前投入运营。

走进食堂,四张大圆桌已摆好,随处可见的火红“福”字带来浓浓年味。厨房里,饶晓福熟练地切菜、下锅,蒸炒煎炸,一道道地道美味的菜品次第出炉:“腊鱼腊肉自己做,猪肝自己卤,连青菜都是自己种的,食材绝对放心!”

临近中午,工人们陆续来到食堂,热热闹闹地围坐一堂,提前互祝新春快乐。项目负责人陈红平告诉记者,项目占地面积191亩,投资总额预计超8亿元,建成后将是申通快递在省内集中转、分拣、配送为一体的最大智慧枢纽中心,还将通过与阿里巴巴、盒马鲜生战略合作的优势,合力打造盒马鲜生长沙运营中心。

“上菜啦!”随着一声吆喝,白灼基围虾、萝卜干腊肉、卤猪肝、凉拌皮蛋、海带龙骨汤、酱椒炒腊肠……中午时分,虽然室外有些寒冷,但食堂内各色菜品热气腾腾。

“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也希望我们的项目能按时竣工、投入运营。来,干杯!”陈红平举杯提议,大家热情响应,食堂内一片欢声笑语。

记者从雨花区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了解到,该园区目前共有产业项目13个,其中投入运营项目4个,在建项目7个,待建项目2个,总投资超百亿元,力争到2023年底,仓储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冷库面积超100万立方米,以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资源聚焦、设施配套齐全、生产方式安全、辐射带动有力的新零售现代物流集聚区。

城市老街 摆下“满巷全席”,老街坊“云”团圆

8户厨艺最棒的街坊,一户捧出一道当家菜;商户、居民你来擀皮我来剁馅,50户老巷居民在百年法国梧桐树下,众筹一席饺子宴,“益”起迎小年!14日,长沙首条历史步道西园北里提前摆下小年“满巷全席”,远在北京的袁娭毑也被视频连线惊喜地邀上席,老街坊“云”团圆,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我忙着包饺子,没时间做招牌菜梅菜扣肉,炒个辣椒炒肉将就一下。”西园北里公认的“厨神”付淑媛没想到的是,自己“将就”炒出来的辣椒炒肉,上席就被众口一词评为“讲究”不“将就”。付大姐的辣椒炒肉,居民任正坤的老姜云耳炒鸡、李海煌的红烧猪脚……8户居民代表各出一道当家菜,成了饺子宴上的“群宠”。

作为开福区睦邻党建的品牌活动,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连续5年在南方农历小年前举办“满巷全席”,组织常住老街坊和留守外来户一起露天开团圆宴。当天,社区推出“益起来”公益品牌,养老机构善孝堂擀好饺子皮,辖区饭馆鲁哥饭店送来猪肉韭菜馅儿,社区干部和居民一起动手包,“益”起众筹了这席温馨团圆宴。

“就馋老付你炒的辣椒炒肉,隔着屏都能闻到家乡味啊!”今年70岁的社区老党员袁金秀女儿在北京,她也随着女儿“北漂”多年。前不久喜添小孙女,中午正带着小孙女准备吃饭,女儿手机的腾讯会议软件惊喜地接到邀请。

“老街坊‘云’团圆,相隔千里一家亲!”西园社区党委书记程蓉和老街坊特意在团圆宴现场摆放一台大屏幕电视,用手机投屏让袁娭毑和大家“云”欢聚,团圆席更“圆”。

饭店包厢 网格员家的团圆饭,少不了孤寡老人

15日下午,黄芳踏着积雪来到彭寿松家,她用手语告诉老人:“晚餐不要做了,今天一起到外面吃团圆饭。”老人摇了摇手,怕太破费,但被黄芳笑着阻止了。

每到年终邀老人一起吃团圆饭,已经成为黄芳家的一个固定节目。

彭寿松是芙蓉区马坡岭街道新安社区的一名孤寡听障老人,今年83岁,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需经常住院治疗。两人非亲非故,可从交流的熟稔程度看,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黄芳是新安社区的一名网格员,来社区工作后,获悉彭寿松的情况,她就对老人格外多了一份关心。平常不仅每周定期上门看望老人,还为他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物资,并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做饭。

为更好地与老人沟通,黄芳还自学了手语。多了个“说话”的对象,老人心情开朗了不少,他早把黄芳当成了自己的孙女,偶尔还跟黄芳斗斗嘴,耍耍小脾气。

当天下午5时30分,黄芳像往年一样,早早把彭寿松接到订好的乡水农情饭店包厢。同来吃饭的还有黄芳的爱人、母亲、妹妹等,大家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孩子们开心嬉戏,一股浓浓的年味在房间里弥漫。

2022年,对于这个特殊家庭来说过得并不轻松,彭寿松老人先是因糖尿病发作导致一根脚趾坏死,做了截趾手术,后又因感染新冠病毒,被送去医院住了一周,得亏黄芳和同事一起忙前忙后悉心打理,成功渡过难关。

饭桌上,黄芳的父亲没有来,前些日子,他因慢性肺病在医院住了10多天,身体还没恢复,独自在家静养。

过去的一年,对于黄芳来说,是忙碌的一年。除了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一道走上防疫一线外,作为社区民政专干的她,还负责帮助社区52个残疾人家庭。眼看着生活一天天回归正常,她也很高兴。

下午6时许,热腾腾的饭菜上桌,看着康复的老人、快乐的孩子、窗外的大雪,黄芳和爱人端起倒满饮料的杯子站了起来:“大家一起来,为美好新年干一杯。”

丰收小院 种粮大户感党恩,今年要种800亩

“邓老哥呀,你为咱们镇的粮食生产作出巨大贡献,我代表镇党委、政府衷心感谢你,祝家人们身体健康,新年快乐!”隆冬时节的乡野原本寂寥,而在宁乡市夏铎铺镇长龙新村,一阵欢声笑语让村民邓志华家的小院顿时热闹起来,镇党委书记李锷华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曦芝一行,特意准备了新鲜鱼肉、食用油、米酒、春联等过节物资,趁着小年上门慰问这位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今年57岁的邓志华声音洪亮地告诉记者,自己做了多年的农资销售生意,从2015年起,流转了100多亩地,全心投入种植双季稻,没想到从此“上了瘾”。

“种植面积逐年提升,2022年流转了附近216户村民的602亩地,部分还是抛荒之后复耕,全部种上了优质双季稻。”大伙围坐在炉火边,听邓志华绘声绘色地讲述种田故事。他插过秧,踩过打谷机,也进行过人工抛秧、直播,现在“鸟枪换炮”——实现机械化,植保机、旋耕机、收割机都是他的好帮手。

“新时代当农民,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邓志华成立的菖蒲桥家庭农场,2020年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家庭农场,他也评了职称——高级新型职业农民。2022年,他精心种植高产田,亩产超过900公斤,全年打谷400多吨,纯收入超过40万元。“上次宁乡市长黄滔来走访,看到我的水稻高产,还说要我当他的种田师傅呢!”邓志华开心地说。

2022年啥事最难忘?邓志华坦言,罕见的夏秋连旱一度让他心焦,400多亩水田遭旱,镇党委书记、镇长多次上门,指挥人员多方调水,提供水泵、水管、电线等急需物品以及1.5万多元的现金支持,确保了大旱之年无大灾。

“今天贵客上门,咱们一大家子吃团圆饭啦!”邓志华的妻子洪春晖和小舅子一起操持着,很快就端上了一桌好菜:水晶肘子、香辣牛排、口味牛蛙、紫苏鳝鱼,还有自家种的红菜薹、包菜,干部群众的情谊也在一桌年饭里更加浓厚。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今年准备再流转200多亩水田,向着800亩的丰收目标前进!我采取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双季稻每亩少用30公斤化肥,增收100多元,尤其是保证重金属不超标,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田土。”邓志华以茶代酒举杯,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而他的种田经验,也会在夏铎铺镇创建双季稻轮作示范区的3.2万多亩水田推广。

农民画室 画里有好山好水更有美好生活

为了准备小年饭,邱贵荣把开饭店的大厨兄弟拉上了。作为浏阳市新河乡村画室的负责人,他邀请了多位农民画师一起聚餐,“本来想要大家一起的,但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人家里事多来不了”。

49岁的邱贵荣是浏阳市小河乡新河村人,年轻时南下深圳打工,曾在大芬油画村干过几年。2016年,得知家乡小河引进了乡村画室产业,他凑了150万元,也回老家开办了画室,免费提供绘画场地、耗材,培训农民画师,并统一回收画稿。

“如今画室共有30多名画师,都是本地村民。”厨房里,灶上火焰跳动,锅里热气腾腾,邱贵荣一边打着下手,一边跟记者介绍,农民画师相当于在流水线上作业,有人皴山石,有人画树木,有人负责上色。“大部分人都没有绘画基础,挥锄头的手乍拿画笔,有劲使不上,不过练得多慢慢就好了。”

54岁的詹秋明就是其中一员。6年前从山上移民下来后,他就加入了画室。如今,勤学苦练又肯钻研的他,成了画室拿固定工资的助教老师,并被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吸纳为浏阳唯一的会员。造冲山、叠水坝、小河梯田、“云上的小店”……詹秋明还积极写生创作,将家乡的美景画进了作品里。

“在这里画画最大的好处是,既赚了钱,又能兼顾家庭。”新手画师黄柏友从数百米外的家中赶来帮忙,把画室里一张大桌子收拾干净,铺上桌布,摆上碗筷,静待开餐。

她说,丈夫在外打工,因为老人年纪大了,自己只能留在家里,而画室给了她一个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一个月收入两千多元,算是少的,多的有四五千元,邱老板每年要发一两百万元工资咧!”

时至正午,谈笑间,10多道菜已逐一摆上桌,菜品丰盛,香气四溢。

“来,干杯!”倒上红酒兑雪碧,邱贵荣与大家举杯共庆小年。“新的一年里,我们的订单肯定会越来越多。”“村里正在洽谈引进农耕研学项目,我们的画室体验项目也会有更多客源。”……

由老粮仓改造而成的宽敞画室里,每一张脸都笑意盈盈,背景是挂满四壁的画作。那是农民画师们亲笔描绘的美好山水,也寓意着他们亲手绘就的美好生活。

来源:长沙晚报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