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的沙

2022-12-02 10:34:4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鸣沙山。

宋建民

坐落在我国西北大漠中的鸣沙山,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坊间一直流传,鸣沙山的沙会唱歌;鸣沙山对山脚下的月牙泉百般呵护,无论山上的沙怎样移动,但位于山脚下的这湾泉水千百年来不曾被掩埋。为探寻鸣沙山这个神奇的奥秘,深秋的一天,我们驱车来到了这里。

车刚临近鸣沙山,就有一阵阵动听的声音,由远及近的飘至我们的耳际,距鸣沙山越近,这种声音越清晰。是什么原因,让这里发出如此悦耳的声音呢?之前听人说:“这里的沙子是空心多棱的,经风一吹,沙子发生碰撞,便会发出悦耳的歌声。”我想,大漠的沙子形状都大同小异,而唯独这里的沙子会发出声音,这恐怕不是真正的原因。还有人解释更神秘:“鸣沙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会让沙子唱歌。”这种说法更无法让人相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里产生如此神奇的声音呢?带着一种十分好奇的心理,我们走近了鸣沙山。

在鸣沙山不远处,我们下了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大漠景象。深秋的大漠,万里无云,阳光格外灿烂,天空像海水洗过一般湛蓝湛蓝。鸣沙山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光芒。抬眼望去,整个沙山上人声鼎沸,人影憧憧,仿佛无数个斑斑点点在沙山上移动。据当地人介绍,鸣沙山一边沙坡上埋有绳梯,以减少人们登山的阻力;沙山的另一边是滑沙区,可供人们乘着滑沙小车从山顶滑下山。为了体验踩沙登山的感觉,我们选择了没有埋绳梯的区域登山。

在沙山下,我们穿上了防沙的塑料套鞋,将脚包裹得严严实实,便开始了往沙山顶上攀登。走惯了平路的人,登山是很难的,而登沙山更是难上加难。走在斜坡较大的沙里,就感到脚渐渐不听使唤,前脚刚踩实,稍一使劲,脚底就像踩在棉花上,不由自主地往下滑,前脚一滑,后脚也跟着往下滑。而脚用力越大,往下滑得越快,就这样一步一滑,跌跌撞撞地往沙山攀登。爬了很久,只感觉我们还在半山腰上,不由得心生疲惫的。正当我们想歇歇时,在我们侧面,一辆辆滑沙车快速地从我们身边滑过,滑沙车擦着沙体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随着滑沙车由慢到快,由几辆到几十辆乃至百余辆,这声音也由小到大,像由丝竹管弦弹奏变成金鼓齐鸣。乘着滑沙车的人们受到急速下滑的刺激,也不由得发出阵阵尖叫声。滑沙车的声音,人们的叫声,最后汇成了一阵阵交响曲在山谷中轰鸣。这时。我猛然感到,鸣沙山的声音原来是由这上百辆滑沙车急速从沙山顶上滑下时所形成。实地体验、现场的感受,让我们发现了鸣沙山悦耳声音的奥秘,我们不由得兴奋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发现感充溢着我的周身,我们顿时感到浑身轻松很多,脚下也似乎没那么沉了,驱使我们快速地登上了山顶。

当我们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的沙山与沙丘如金黄色波浪自天边滚滚而来,那气势如翻江倒海一般,看了让人激情澎湃。蓝天与大漠相接之处,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图画。见此情景,我感到心胸变得辽远开阔,一股酣畅幸福之感让我们情不自禁,不由得循着沙山向山下望去。

此时的鸣沙山脚下的月牙泉水像是镶嵌在大漠深处的一颗巨大的绿宝石,这颗绿宝石就坐落在三面陡峭的沙山脚下。同行的当地同志向我们介绍,千百年来,不论鸣沙山的风沙怎样移动,却一直未能将月牙泉掩灭。听罢介绍,看着坐落在沙山脚下且三面被陡峭沙山包围的月牙泉,想着它百年不涸、千年不掩,这真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处自然景观。过去我们从各种史料中约略知道,在这西北大漠中,由于风沙的位移,有多少湖泊被干涸,有多少河流被改道,有多少楼兰城堡被掩埋。而在这十分险峻的沙山周围的一弯泉水,却始终未被风沙掩埋,一直沙水共存,这的确是让人感到神奇的事。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许多人都把这种神奇的现象认为是超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显然,这种说法让我们无法认同。

离开鸣沙山有几年时间了,月牙泉为什么百年不涸、千年不掩的原因,一直萦绕在心挥之不去。有一天偶尔从一份最新出版的地理科技杂志上,看到了地质学家通过常年的实证分析,对鸣沙山的沙之所以未能淹没月牙泉所作的结论,才使我心中的疑问释然。

原来,月牙泉周围东南和西南、西北和西南高大的沙山,对月牙泉形成了包围之势的地理特征,同时在这个区域内还存在不同季节吹着相反方向的风。这些地理特征和相反方向的风在月牙泉内环形沙山中产生了向上的回旋风,把沙山滑下的沙粒往沙山脊上和山顶上吹,使月牙泉周边的沙山往下滑动的沙一直无法靠近泉边,从而形成了沙水共存的地貌奇观。这段关于月牙泉的百年不涸、千年不掩的解释,比较接近了客观事实。我相信这个实证是科学的,也是令人信服的。

到鸣沙山上的经历,让我感到,当人们未能对某种现象作出科学合理解释时,很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也很容易以讹传讹,甚至会坠入迷信的陷阱。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