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带我走人家

2022-11-18 10:57:58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郭光文

湘北农村说的走人家,就是现在城里人所讲的走亲戚。母亲离我们而去已经整整10年了。可她老人家当年带着年幼的我走人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令人记忆犹新。

我们家里的亲戚虽然很多,但与母亲感情相投,并且符合她“在生产队里表现好”的要求,同时又能够供得上客人饭的亲戚更是没有几家。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带我走人家去得最多的就是姨妈和表姐家。姨父擅长做坛坛罐罐,是当地一位有名的泥匠师傅,号称“有点本事的人”;表姐夫是部队复员军人,属于当地“见了世面的人”,还当上了生产队里的民兵排长,是当时家里亲戚中的职位最高者。

这两家亲戚对我很有吸引力。行伍出身的表姐夫,每次去后少不了给我讲军中故事和兵器知识。做“泥巴文章”的姨父,则总是领着我去他工场,看产品制造和观烧窑淬火,往往半天下来,不是弄得满面烟灰,就是搞得浑身是泥,有时姨父还让我带几个次品回家做模仿游戏,那个高兴的心情是今天小朋友们无法想象的!正因为如此,我不仅为拥有这两位亲戚而自豪,经常拿其在外面“炫耀”,甚至填学生“政审表”时都把他们写在突出位置,并且还暗地里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参军当兵,复员后当民兵排长,学会做陶瓷工艺……

母亲带我走人家,不仅在去哪里的问题上十分讲究,大有“孟母择邻而居”般的认真,而且在如何去的问题上也“规矩”很多。首先是收集信息——包括亲戚是否在家、日子是否吉祥和天气是否晴朗等等。其次是思想武装——进门如何喊人、吃饭如何夹菜和离开如何道谢等等。再则是物质准备——一般是八到十个鸡蛋、一斤面条、一包糖粒子和一样时鲜蔬菜,用母亲的话说送“四件礼物”的寓意是祝贺“四季发财”。这些礼品,用现在的眼光看是寒酸至极,但在当时却是倾家所有,非常厚重了。

母亲走人家很注意穿戴。家里偶尔给我做件新衣服,她总是要留待走人家时给我穿第一次,即使是破旧衣服,她也总是帮我洗得干干净净补得整整齐齐。母亲的“理论依据”是“物靠包装,人靠衣裳”和“人的衣服穿得破,狗子见了咬得多”。有一次去表姐家,半路上母亲发现我裤子上的补疤同衣服本色不“协调”,硬是拉着我返回家里重新“整理”后才上路。

母亲带我走人家,既是她对我关心疼爱的一种表现,也是她对我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母亲目不识丁,从未进过学校门,父亲在我4岁时就撒手人寰。家里生计,全靠母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哥哥在生产队里干农活争工分维持。因此,母亲在我小时候的教育和管理上,既没有多少时间的精心呵护,也没有多少书本的知识灌输,更没有多少“提神”的物质刺激。母亲使用最多的办法就是“带我走人家”。有时早上睡懒觉赖床,她总是以“别睡了,别睡了,下次带你走人家”来“蒙哄”我起床;有时要我做家务喊不动,她总是以“帮点忙,帮点忙,下次带你走人家”来“诱惑”我干活;特别是上小学后,每当我考试得了百分或受到老师表扬时,她总是以“真听话,真听话,下次带你走人家”来“奖励”我进步。

母亲带我走人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7岁加入少先队后的一天。1965年“六一”儿童节,我因品学兼优,成为学校一年级中第一批少先队员,并且还当上了中队长。当我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回到家里时,母亲那股高兴劲就别提了,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乖孩子,下次带你走人家”。母亲言而有信,果然那个星期的周末就带着我去姨妈家。我们两家虽然相距只有十几里,但由于穿行的是田野羊肠小道和山间崎岖林路,所以走个单程也要花上近两个钟头。碰巧这天,在途中遇上一位老太太挑着一担柴火,累得满头大汗。母亲望着上气不接下气的老太太,把行装和礼品往我手里一塞,二话没说就把老太太的柴火担子“抢”到了自己肩上,年过半百且又身体瘦弱的母亲硬是帮老太太把柴火送到了家。再等我和“雷锋母亲”赶到姨妈家时已经是午饭时分。姨妈看到我们母子后又喜又急。喜的是迎来了大半年没有见到的亲戚,急的是没有做好饭菜准备。只见姨妈屋里屋外张罗,好不容易把饭菜弄上了桌,接着“特意”给我盛了满满的一碗米饭。别看我那时候年龄小,但却特别能吃,不一会儿整碗饭就下肚了。姨妈试探性地问道:“我再给你添点饭好吗?”可母亲却在桌下用脚“提醒”我。于是我只得彬彬有礼地连声说:“吃饱了,吃饱了,再怎么也吃不下了!”姨妈满面堆笑地望着我脖子上的红领巾,会意地夸赞说:“孩子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

其实我这个“懂事”也是来自母亲多年的教诲。小时候母亲带我走人家,无论是临行前还是路途中少不了嘱咐的一句话,就是在亲戚家里吃饭,不要添碗,饭吃个七八分饱就行了。开始时我对母亲的话不理解。因为那个年代,我之所以跟母亲走人家图的就是吃顿饱饭和玩个痛快。后来,母亲拉着我的手、摸着我的头细声地告诉我:“现在家家户户粮食都不充足,不能‘胡吃海喝’,再说在亲戚家里吃饭不添碗也是一种礼数,显得自己很有‘教养’……”

光阴荏苒,似水流年。转眼自己已是儿孙绕膝的花甲老人了。可母亲当年带我走人家的记忆却仍然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特别是她老人家勤劳俭朴、知艰知苦和善解人意、乐于相助的美德,更是成为我正己修身和教儿育孙不可多得的范本。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