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良
近年来,为贯彻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长沙各中小学积极配合信息化课改工作,加强智慧课堂建设,纷纷推出了“信息化课改班”或“智慧课堂教学班”。“智慧课堂教学班”是什么样的班?“信息化教学”到底怎么样?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场探访
课堂上师生频繁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天心区青雅丽发学校初中部2007班,上午第二节课,语文老师杨芳正在给同学们上《诗词三首》一课。记者注意到,杨芳老师的手里端着一台平板,每个同学的桌子上也摆放着一台平板。“通过学习李白、刘禹锡、苏轼的三首诗词,你们觉得三人中哪个最难?并写出理由。”杨芳提问。同学们纷纷在平板上做答。“5分钟时间到,看一下大家的回答。”杨芳说,“袁海洋同学认为苏轼最难,获得了同学们的5个赞和3个评论,受关注度最高。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
当天上午第三节课,记者来到该校小学部18009班。“请大家打开平板,进入课堂。”语文老师肖茂刚好开始上课,“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制定班级公约。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对班级公约从各个方面提出建议。”只见邻近的几名同学迅速聚在了一起,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的“成果”写在平板上提交。通过手里的平板,肖茂老师第一时间看到了大家的答案。
“平板可以将传统的知识讲授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自主学习课堂,师生频繁互动,同学们的参与度更高,上课的效果自然更好。特别是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写出答案上传后,老师立即就可看到,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节奏。”杨芳说。
用平板上课有助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长沙晚报通讯员 余依依 摄
校长感受
改变“教”和“学”的方式,课堂更具活力
“作为天心区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天心区信息化教学改革基地学校、湖湘智慧教育实践共同体联盟单位,我们学校已实现‘智慧课堂’应用的常态化,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信息化有机融合。”青雅丽发学校校长丁再南告诉记者,该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现有教学班83个,其中信息化课改班18个。近年来,学校在智慧课堂、智慧作业、智慧教研、智慧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改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使课堂更具活力,使教学更具实效。
长沙市雷锋学校2020年开始在高一年级6个班试点,设置智慧课堂教学课改班,通过OKay智慧课堂系统探索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的试点工作。目前,“智慧课堂”在该校已成为常态。“智慧课堂一反过去课堂的场景,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走上讲台当起‘小老师’,从课堂的倾听者变成课堂的主宰者。”校长章捷说。
对此,长沙市教科院基教室副主任戴岳为表示,过去老师是凭经验和感觉教学,现在可以以数据指导教学,根据学生个性,利用大数据技术推送所需学习资料,及时帮助每个学生解答疑惑。“教师教得更加精准高效,学生课堂学得更加轻松高效,课后作业精准推送,作业布置个性化,作业量就得到减少,真正有助于‘双减’落到实处。”
专家观点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平板应常态化使用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课改班’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用平板上课,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图像、有音频、有视频,更加生动直观,既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何四海表示。
戴岳为表示,以现代信息技术及数字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智慧课堂,将彻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分析学生课前自主预先学习、课中交流探究教学、课后作业辅导行为数据,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将更多的思考时间留给学生,将更多的讨论留给师生。“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课改要真正‘改’到位,不能终端使用和教师课堂教学两张皮,平板不能只供教师上公开课表演课使用,而要常态化使用。”他建议,平板不能只是在课堂上使用,还要在课外引导学生利用平板进行学习。
记者手记
信息化课改,要在探索中边试边改
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信息化进行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一改革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以教育信息化为名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前不久,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在山西调研时发现,多所学校以是否购买平板电脑为标准划分“智慧班”和普通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长沙各学校“信息化课改班”一般采用自主申请报名、超员摇号录取、学生现场确认的模式,不会额外收取费用。但是,也有个别学校要求家长到指定商家购买指定型号的平板。市民刘先生的女儿现在读初二,去年8月,他给女儿报了“课改班”后,根据学校提供的电话与一家公司联系,花5000余元从该公司购买了一个平板,但同样质量的平板,市场价只要3000元左右。
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作为教学、管理工具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移动应用,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显然,学校暗示和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属于违规行为。对此,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管督察,相关法规机制也需不断完善。
此外,教育信息化改革过程中,购买平板才能进“课改班”会不会产生新的教育不公、会不会增加家长负担,以及使用平板会不会加重学生近视等问题,也应引起各方重视。这些问题,都应在边试边改中得到解决。惟其如此,“信息化课改班”才能真正受到更多家长的欢迎,“信息化课改”才能真正逐步走向成功。
来源:长沙晚报
责编:潘华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