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可去看书画展!长沙众多展览均免费向市民开放

2022-09-29 09:27:34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尹玮] [编辑:贺瑜]
字体:【

长沙看书画 越看越有范儿

观众参观“时代篇章——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文献展”。

长沙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国庆假期,长沙美术馆、李自健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准备了多场重量级的书画展览。来自全国的草书名家为怀素故里长沙挥毫泼墨,张之洞等历史文化名人的墨宝展现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程小轩博士从青铜器铭文汲取创作灵感、展现汉字发展史,中央美术学院的大画家亲手揭秘重大主题创作是如何画出来的,百米长卷《走出巴颜喀拉》颠覆普通人对画的理解……众多展览均免费向市民开放。

长沙美术馆看书法,汉字还能这么写?

长沙美术馆3至5楼,三场各有特色的书法展依次呈现。

3楼的“潇湘问道——程小轩书法作品展”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程小轩博士近年创作的近70件书画作品。步入展厅,一副形如小学生写字的对联引起了记者兴趣,这和平时看到的书法展怎么不太一样呢?其实,这略带童趣的字正是汉字的童年时代,它源自西周晚期青铜器散氏盘的铭文。程小轩一直从事书法篆刻创作的学习和实践,从陶器刻符到甲骨文,从篆籀到狂草,展览体现了她从学术角度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文字发展脉络的清晰认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师王佳宁带着学生来观展学习,她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我最大的体会是,艺术家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创意,作品别开生面,令人眼前一亮。”

4楼的长沙首届“怀素故里——当代全国草书名家邀请展”来头不小,代表当代中国书坛草书艺术最高水平、最新成果的73位名家作品集中亮相,成为长沙文艺界、中国书法界的一大盛事。“草圣”怀素与“楷圣”欧阳询的存在,使长沙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省文联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省书协主席鄢福初评价道,来自全国各地的草书名家满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敬畏,创作了一批文质兼美、书风雅正、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体现时代正大气象的精品力作,展现了当代书法家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良好精神风貌。参展艺术家陈阳静以略带诗意的语言说道:“这次展览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书法意义,充满了文化仪式感,正如怀素不属于某一个世纪,而是超越了时代的永恒存在。”观众任彧婵告诉记者:“我不懂草书,但还是觉得很有意思。‘人’字像在飞奔,从一个屋顶跳到另一个屋顶,‘之’字一泻千里,‘夫’字像背着手走路,‘千’字像蜿蜒的一条河,‘也’字像根竹篙……不对着释文还真看不出是这字,原来汉字还能这么写,太奇妙了!”

5楼的“素心怀远——古代名家行草作品展”展出了收藏于湖南博物院、长沙博物馆、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48幅古代名家行草书作品,包括王闿运、熊希龄、曾纪泽、沈从文、谭延闿、郭嵩焘、丁宝桢、张之洞、何绍基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的墨宝。历史书上的张之洞是晚清名臣,谁能想到百忙之中的他竟然是一位“美食博主”,张之洞的《橘酪帖》就记录了他动手制作好吃的橘酪,并广邀好友品尝的生活情调,让人忍俊不禁。

李自健美术馆看画,幕后故事多

观众参观“怀素故里——当代全国草书名家邀请展”。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中央美术学院是享誉画坛的艺术殿堂,过去的几年间,央美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创作了一批主题重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性美术作品。步入李自健美术馆“时代篇章——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文献展”湖南巡展的展厅,仿佛踏上了时光机,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段段熟悉的历史,全部映入眼帘、涌上心头。从抗日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转战陕北》,从《以大国之姿登上国际舞台——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到《宝钢建设》,从《梨园代代传》到《中国“天眼”》,还有长沙观众备感亲切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件件厚重的作品既描绘了可知可感的历史场景,又焕发着中国文艺新气象。

这些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展览除了展出油画、国画、版画、雕塑作品外,还有创作草图、手稿、局部图、创作札记,为总结主题创作的规律与经验提供了宝贵资料。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刚告诉记者:“这次展览特意展出了创作背后的手稿、创作研究过程,是特意所为,目的是为当下、为将来的创作提供规律性的成果,使我们的主题性创作更上一层楼。”马刚以他创作的《东方红》为例,这件描绘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同名油画为3.3×8.3米的巨幅作品,内容和情节很多。马刚画了大量的草图来处理画中的人物关系,每组人物的造型样式,都是在小稿中反复推敲的。马刚说:“草图,它最鲜明地展现了艺术家的构思、构图能力,它聚焦着作品的最核心内容。一幅画如果没有构思、构图,它就不叫创作。”

“太震撼了,这真的是一幅画吗?”一幅长达121.5米、描绘了266位真人大小人物形象的国画《走出巴颜喀拉》正在李自健美术馆展出。站在长卷前,雄伟的雪峰、浩瀚的云雾、阔达的庙宇,交织成一幅壮丽的青藏高原图。更绝的是266个形态各异、苍茫凝重、与真人等大的人物形象,在高1.88米的大尺寸画卷中徐徐展开。他们或策马扬鞭,或扶老携幼,或顶礼膜拜,或舞或行,或思或笑,再现了普通藏民的真实生存状态。如此恢弘的巨制震撼了众多观众。李自健告诉记者,《走出巴颜喀拉》是李伯安“十年磨一画”的遗作,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这是该画入藏清华后的第三次公开对外展出,也是计划中近期的最后一次亮相,未来将长期封存保护,因而十分难得。

来源:长沙晚报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