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当农民】人在城里,就把乡下的田种了

2022-04-29 06:37:31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种田上云端,田间管理远程操作——

人在城里,就把乡下的田种了

4月19日,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中联智慧农业基地,莫磊在观测站调试设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田间课堂】

学习科目:智慧农业

拜师地点: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中联智慧农业基地

师傅名片:莫磊,39岁,湖南农大植保专业毕业;中联智慧农业益阳片区负责人,用一台手机种了700多亩农田。

【课堂实录】

场景一:手机种田,智慧决策

暮春时节,春耕大忙。4月19日,记者来到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中联智慧农业基地,只见秧苗新绿,旋耕机翻滚。基地负责人莫磊却悠闲得很,一身游客打扮:衬衣、皮鞋、牛仔裤,还不时拿出手机,在上面点点画画。

“在智慧农业平台上,只需一台手机,就能在城里把乡下的田种了。”莫磊得意地扬了扬手机说。他的话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当即拜他为师,学习如何用手机种田。

打开手机微信,在小程序中输入“中联智农云”,注册登录;根据实时定位,将基地381亩农田圈入农场管理中。在莫磊的指导下,一分钟时间,记者成为了基地管理者,381亩农田,按丘编号,精细管理。

种什么品种,决定产量和收益。记者在“中联智农云”中点击“品种推荐”,湘早籼、佳优长晶、美香占等多个系列品种,立即呈现在眼前;选择好品种,点击“种植计划”,播种、移栽时间具体到每一天,只要按图操作,无需多费脑筋。

4月19日,“中联智农云”平台根据天气和节气,在主页醒目提示:适宜引水、翻地。记者在手机上下达“翻地”指令,20分钟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两台旋耕机便到达了农田,开始作业。

“从哪里引水?”记者请教莫磊,他笑而不答,接过记者手机,点击“灌溉”一栏,出现20多组数字。

“每一组数字对应一丘田的引水沟。”莫磊指着屏幕上每一丘农田的颜色说,3号、7号、15号农田是红色,表明地很干,需要立即引水,黄色农田可以缓一缓,绿色表示暂时不需引水。

记者来到15号农田,在手机上点击引水开关,引水沟里顿时喷出一股水流,手机上农田的颜色随着水流的流向慢慢由红变黄最后变成绿色。

场景二:云端管理,精准作业

“翻地、引水只是常规操作。”莫磊说,种田最难、耗时最多的是田间管理,而智慧农业最吸引人的正是通过云端管理,就可实现病虫害识别、防治和水肥等田间管理。

“还要插深一点,标尺要没入泥中。”在莫磊的指导下,记者在一丘田里插上一套水、肥(土壤水位)管理设备,包括水位仪、测肥杆(土壤仪)和数据发射器。

“智能管理,离不开智能设备。”莫磊边示范边介绍,水位仪、测肥杆(土壤仪)将数据实时上传到发射器上,再通过发射器上传到后台,哪一丘地缺水、少肥了,都会在手机上报警、提醒。

记者插完水、肥(土壤水位)管理设备,抬眼望去,看到气象站、虫情灯、摄影头、水位仪等设备,分布在田间的各个角落。

“田间设备通过智能感知,将数据和情况实时上传到后台,后台通过智慧决策给出解决方案,管理者根据方案发出指令,实现精准作业。”莫磊以病虫害识别、防治为例,给记者演示远程防治病虫害过程。

打开“中联智农云”,点击“病虫害识别”,将无人机空中拍摄或当地专业合作社现场拍摄的禾苗照片上传到系统,很快便出现了病虫害种类,跟手机看图识物一样简单方便,同时还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选择“无人机喷药”解决方案,约30分钟后,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出现在空中,找到图片中的禾苗,精准喷药。

“人在城里,就可以把乡下的田种了。”莫磊说,所有的田间管理都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在智能设备的加持下,莫磊用一台手机在沅江和大通湖两个地方种了700多亩农田。

场景三:“老把式”洗脚上田,年轻人穿皮鞋种地

4月19日,沅江市天气晴朗,是一个春耕的好天气。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65岁的高建明穿着皮鞋,坐在家里,悠闲地喝着新采摘的春茶。

“以前这个时候,耙田、筑田埂,每天搞得一身泥。”高建明说,以前自己种田,靠天吃饭,一亩田纯收入800元就很不错了,还要花大把的时间精力。

去年,把田流转给中联智慧农业后,高建明便洗脚上田了。但收入不减反增,每年土地流转费一亩田就有760元,腾出的时间用来打工,一年收入2万元轻轻松松。如今,上码头村40多户村民跟高建民一样,将田流转给了中联智慧农业。

“老把式”洗脚上田,但村里的年轻人却回来了。今年33岁的周波就是其中之一。“我是穿皮鞋种田的新农人。”周波笑着说。

6年前,周波辞去体育老师的工作,从长沙回到村里,联合村民成立沅江市正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为散户、小规模户提供育苗、翻地、收割、烘干、加工等社会化服务,托管了沅江市中联智慧农业基地。

4月19日,记者在“中联智农云”上发出“翻地”指令,周波接到指令后,就近调配旋耕机,到达现场作业,实现无缝对接。

“提供水稻种植服务,比种植水稻赚钱,还能让水稻提质增效。”周波说。

【学习体验】

智慧农业 渐行渐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接到“今天我来当农民”的采访任务,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幅春耕图:农民挽起裤脚,吆喝水牛犁田,穿着雨衣插秧。出发前,我特意在网上购买了雨衣、雨鞋等“装备”,准备到田里大干一场。

到了目的地,现场的情景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田里机声“隆隆”,一台台旋耕机和大型履带拖拉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田埂上的年轻人衣着光鲜、皮鞋锃亮,在手机上点点画画,发出指令,就把田种了。

随着智慧农业的应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正在慢慢消失,省时省力、自动化、智能化正成为新潮流,也大大改变了过去农民种田“一身泥巴一脸脏”的形象。新农人运用智能设备,种田上云端,打破时空限制,带领村民科技种田鼓腰包。

春天里,智慧农业播下的一粒粒种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专题:今天我来当农民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