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鸡叫城,凭什么一鸣惊人

2022-04-01 07:14:34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龙文泱] [编辑:潘华]字体:【  
鸡叫城之所以成功入选,因为它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典型案例。它展现了长江中游地区,在稻作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地方文明。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

3月31日,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揭晓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澧县鸡叫城遗址从众多重大发现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考古专家、媒体对此评价:沉寂千年,一鸣惊人。

“入围本次评选终评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6个,辐射的年代是公元前5000年左右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个历史时段,人类史前社会从简单到复杂化加速发展,是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表示,6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展现了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最终,3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包括鸡叫城遗址。

鸡叫城之所以成功入选,因为它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典型案例。它展现了长江中游地区,在稻作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地方文明。

(“史前豪宅”F63复原图。 被访者供图)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

关键词:F63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规模体量之大,保存之完整,刷新了我国木构建筑史”……鸡叫城里的木构豪宅F63惊艳了全国考古界。新石器时代考古头一次发现这样保存完整、规模体量都非常大的高等级建筑,更新了考古工作者的认知。

它位于遗址的西区。这里因为揭露出了一批木构建筑,被认为是高等级建筑区,F63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F63的布局是规规整整的长方形,五开间七室,面积达420平方米,加上回廊面积达630平方米。它的建造年代为距今约4700年前,比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目前我国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晚1000多年。但F63让人惊叹的是它地下的建筑基础。

一开始建造干栏式建筑时,远古人类往往是在地上打一个洞,把木柱(或竹子)插进去,没有在木柱底部垫板。后来的人们为了不让柱子在较软的泥土中下陷,会在柱子下垫上比柱子横断面大的垫板。鸡叫城遗址的F63,柱子下垫的是超大的木板,最长近8米。

考古工作者为我们复原了鸡叫城人打地基的过程。第一步:挖出又长又宽又深的基槽。第二步:垫上又长又宽的完整木板。它们最长的近8米,宽度多在0.43米左右,厚度多在0.1米左右。第三步:在木板上立上又粗又长的大木柱。粗壮的黑色木柱残段显示,木柱直径多在55厘米左右。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柱子的受力面积。当时没有金属工具,鸡叫城人是用石制工具和木制工具加工出这些巨大的木材的。

这座房子长什么样?人们很好奇。

在3月30日举行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鸡叫城遗址项目负责人郭伟民首次向公众披露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怡涛教授团队的复原研究结果。4个方案中的F63均以木结构为主,茅草屋顶,十分雄伟。

(2021年10月9日,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史前社会与文明过程的典型标本

关键词:鸡叫城聚落群

毫无疑问,史前豪宅F63不是凭空诞生的。它的建造,必定以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城或聚落为基础。

鸡叫城遗址位于常德澧县,距离“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13公里。遗址于1975年被发现,在2019年之前,历经4次发掘。2019至2021年,鸡叫城遗址作为“考古中国”重点实施项目,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了连续三年的发掘,时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担任项目负责人。

在这一次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鸡叫城聚落群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彭头山文化时期到肖家屋脊文化时期,即距今约8000年至距今约4000年前。这4000多年里,它的发展是连续且稳定的,逐渐从普通居住点发展为环壕聚落,最后形成城壕聚落及聚落群。

鸡叫城最终形成的三重环壕的聚落结构,在长江流域属于首次发现。城内的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含城墙),功能分区明确:第一圈环壕以内是城的主体;第二圈环壕以内是生活区、居住区;二重环壕以外,主要用来种水稻。

这些发掘成果显示,鸡叫城聚落完整经历了史前稻作农业社会从初步复杂化到史前文明起源、发展、兴盛、衰落的全过程,是研究我国史前社会与文明过程的典型标本。

展示史前稻作农业文明盛景

关键词:2.2万公斤粮食仓储

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国家起源,这是国际考古界关注的三大课题。

在鸡叫城遗址所处的澧阳平原,城头山遗址、彭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等早已证明,这里具有高度发达的史前稻作文明。

考古工作者厘清了鸡叫城聚落群鼎盛时期的整体布局。在石家河文化时期,鸡叫城形成了由城址、城外遗址点、外围环壕与沟渠组成的网状灌溉水系及其间稻田所构成的城壕聚落集群,呈现出史前稻作农业文明繁盛的社会图景。

2021年1月,考古工作者在城中发掘出谷糠层堆积,面积约80平方米、平均厚约15厘米。根据测算,产生这些谷糠的稻谷重量达2.2万公斤。如果按照一日两餐、每餐3两米饭的标准,大约可供1000个成年人吃46天。

这个数量在全国都是比较罕见的。城中还有更多的粮食,只是它们暂时没被发掘出来。

澧阳平原从来不吝啬对人类的赠予,如今的鸡叫城遗址上,水稻依旧茂盛生长。这导致古代水稻田与现代水稻田重叠,早期水稻田不易辨识。

3月30日,鸡叫城遗址项目负责人郭伟民发布了关于水稻田的新消息。他们在二重环壕以外的西北地区发现了古稻田,年代为石家河文化时期。已经揭露出的水稻田至少有100平方米,有数层水田叠压,疑似有犁痕、足印。

以上种种发现,构成了这样的一个鸡叫城聚落群——

小区域内,长时间连续稳定发展,基本自给自足,不从外部社会获得收益。

它的发展过程,展示了早期中国文明产生的主要途径与方式,这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赓续不绝的奥秘所在。

■链接1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按时代早晚顺序)

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2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3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4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5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6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7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8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9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10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链接2

湖南13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名单

1. 1992年 澧县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城址

2. 1993年 长沙西汉王室墓

3. 1995年 道县玉蟾岩遗址

4. 1996年 长沙三国吴纪年简牍

5. 1997年 澧县城头山大溪文化城墙及汤家岗文化水稻田遗址

6. 1999年 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

7. 2002年 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

8. 2004年 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

9. 2005年 洪江高庙遗址

10. 2010年 永顺老司城遗址

11. 2013年 益阳兔子山遗址

12. 2016年 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

13. 2021年 澧县鸡叫城遗址

(湖南省文物局提供)

■记者手记

迷人的鸡叫城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

初闻鸡叫城,大约在25年前。

当时,考古学家何介钧曾带我父亲考察鸡叫城,并说如果对这个遗址进行发掘,成果可能很惊人。

热爱历史文化的父亲很快和年幼的我分享了这个新知识:在“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附近,还有一座神秘的鸡叫城。它建在高岗上,至少有5000年历史,有城墙和护城河。当地的农民在护城河河床的淤泥下发现了很多很大的古树。树没有坏,见了阳光就会迅速变黑。

这两座城和它们所在的澧阳平原,为我打开了考古世界的大门。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发掘揭示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太美妙了。因此,当我长大成为记者后,主动选择做考古报道。

考古是项长期工作。从1975年被澧县当地的考古工作者曹传松发现(他也是城头山的发现者),到获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鸡叫城遗址凝聚了几代考古人的心血。

2021年春天,我获知鸡叫城有了中国考古史上未曾有过的重大发现,马上向报社领导汇报。湖南日报历来重视对湖湘文明探索的报道,决定组建报道团队。

鸡叫城出土的遗迹遗存和火爆的四川三星堆等遗址不一样,它的观赏性不强。考古的学术门槛本来就高,因此,如何在保证学术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通俗化地向大众介绍鸡叫城成为我们面临的难题。为此,我们冒着酷暑和秋雨,多次去考古工地进行实地采访。

第一次去工地,我们没有见到令众多考古学家惊叹的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因为不易保存,它们被土掩埋了起来。直到当年秋天,它才再次被揭露出来。巨大的木垫板、木柱,让我和摄影记者惊呆了。这时,建筑基础的复原图刚好做出来了,它是读者理解这个建筑基础的关键。

融媒体时代,媒体展现所报道的内容有了更多选择。于是,除了传统的深度报道,我们的报道团队决定用Vlog的方式,以“去一线城市买大别墅”为线索串联相关的考古发现和知识点。鸡叫城遗址项目执行领队范宪军饰演房产中介,竟然有模有样。视频录制的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者一直在喷水保持木板、木柱的湿度。

在多次往返澧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柱洞的痕迹、木板上残存的绳子,看到显微镜里稻谷、粟的样子,看到照片里工地的变化,看到范宪军夫妇房里用铁架子支起的空调……考古人的执着、科技为考古带来的变化、史前文明的巨大魅力,一点点展露出来,让我着迷。

因此,当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宣布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念出“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时,我双手颤抖、眼眶湿润,好像我也是发掘队伍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