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圆梦小康】梦想点亮生活——湖南日报“圆梦小康”大型报道综述

2021-12-07 06:38:08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苏原平]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原平

小康,一个存续千年的梦想,在三湘大地已演绎为五彩斑斓的现实!

随着12月6日《洞庭“卖米郎”》刊发,湖南日报历时3个多月的“圆梦小康”大型主题报道活动,在初冬的暖阳中圆满收官。湖南日报社14个市州分社的记者,深入山寨村庄、街道社区,用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湖湘儿女以实干圆梦小康、用双手成就幸福的鲜活故事,感受三湘四水小康社会建设的强劲脉动,展现潇湘大地小康社会的五彩画卷。

为梦想打拼的日子更有滋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康梦如同万家灯火,点亮了每个人的生活,让为梦想打拼的日子更有滋味。

“好生活在前面,我们得跑起来。”全面禁捕退捕后,岳阳市君山区上岸渔民李德发,成功转型,成立六门闸风干鱼食品有限公司,带领16户居民共同致富,每年能赚50万元。如今,六门闸社区的风干鱼年产销近1000吨,“李德发们”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走路都带着风。

大山,阻隔了很多人的梦想,但也是一些人圆梦的地方。桃源县九溪镇白岩村村民毛志成、姜华夫妇,“靠山吃山”,承包300多亩荒山,种植果树,开展生态养殖。两口子早起百鸟前,夜归日落后,年收入逐步增长,最高时达40多万元。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澧县澧南镇上官宫村村民郝功旭患脑血管瘤,落下残疾。在外打工的弟弟郝功明回乡照顾哥哥,兄弟俩流转土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今年每人净赚12万元。

成功了是事业,失败了是生活。双峰县梓门桥镇涧东村村民黄炎辉、邹君香夫妻,承包竹林,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开办农庄,发展休闲乡村游;创立“梅龙山干货”品牌,制作销售干笋、红薯干。两人历经坎坷,不离不弃,演绎如诗如歌的“竹海”爱情。

从“一把手”,到“一把好手”。汝城县泉水镇星村村的何造田,在广东打工时不慎炸断右手,成了令人痛惜的“一把手”。但他身残志坚,勤劳肯干,种田、养鱼、养鸭、养鹅样样都是“一把好手”,成为村里致富奔小康的榜样。

踏平坎坷路,我自向天歌。武冈市文坪镇幸福村村民杨海坤,身患尿毒症,不言放弃,用双手编织致富梦,成为铜鹅养殖大户,一年纯收入超15万元。

只要有恒心,稻草变黄金。“丢掉”安逸生活,湘潭县谭家山镇石荷村村民刘花香,拉着丈夫回村养鸡、种红薯。亏本、贷款、东山再起……几经坎坷,夫妻俩的事业渐有起色,年收入超过20万元。

茶有沉浮,人有得失,只有经受生活的挫折和考验,才能更加香气四溢。保靖县清水坪镇客寨村村民周海林,引种黄金茶,历经10年风雨,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让“空心村”呈现勃勃生机与活力。

共同致富是小康梦的最高追求

个人富足只是实现“小康”的小目标,与乡亲们一起致富才是实现“小康”的最高追求。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益阳市大通湖区青年沈文超辞职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科技种田,在田野里放飞梦想。入股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21户,年营业额达2400多万元。

为了圆更多人的小康梦,女工程师赵芳琴下乡当“新农人”,在中方县泸阳镇桥上村创办湖南吉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现代科技发展生态农业,让种植更生态、简单、高效,帮助更多果农走生态化、标准化、智能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7000余人脱贫增收。

“读书不是为了离开家乡,而是为了让生我养我的家乡远离贫困。”攸县宁家坪镇双凡村王敏返乡创业,养过黑山羊、乌骨鸡,种过有机稻,自创品牌“凡稻凡米”,采取技术输出、产品回购等方式,带动周边270多户农户共同致富。

让漫山遍野的黄栀子成为村民的致富花、幸福果,“全国十佳农民”、岳阳市海泰栀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莉带领3000多户社员种植栀子,人均年收入4万多元;免费发放栀子种苗100多万株,带动周边村镇近万名农民增收致富。

打造一个品牌,带富一方乡亲。张家界市永定区龚乔回乡创办“米多”农场,发展集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张家界农旅融合的一张名片,带动附近村民发家致富。

从“种好田”到“卖好米”,他帮助农民种有信心、销有底气。湘阴县金龙镇燎原村朱剑锋回乡创业,推进大米精深加工,让“湘阴大米”香飘四方。目前,该县已有8万亩稻田参与订单农业,不少农户受益,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做村里老人的“小棉袄”,当亲情乡情的“传递者”。5年来,耒阳市乡村快递员胡夏穿梭在村寨,帮助400余名村民线上销售农产品,年销售额60万元。她说,要把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拓得更宽,走得更稳,当好乡村幸福生活的“加码器”。

小康快车“滴滴”驶来。祁阳市沿沽村唐高峰成立劳务公司,创新灵活就业方式,员工们就像“滴滴打车”,平时在家务农,接到用工信息后务工增收。通过“滴滴务工”,唐高峰带领400多名农民兄弟共同奔小康。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圆梦小康,既要促进物质上的丰富,也要实现精神上的丰盈,富裕与文明同在,这样的小康生活才丰富多彩。

“要在文化长河里打捞起这些‘珍珠’,让大家的脑袋都富起来。”益阳市赫山区赵建超、赵艺娟父女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建成全国最全的胡林翼藏品陈列馆,收集益阳历史文化名人信札、手稿、文献2万多册,年均参观人数超4万人次,吸引更多的人传承优秀地方文化。

既要躬耕陇亩,也要寻找诗和远方。龙山县桃心村刘大印勤劳致富后,心心念念自己多年的文学梦,以生活为底子,发表文学作品60余万字,办起“农家书屋”,创办《农民文学》杂志,描绘广大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启迪人们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既要接地气,更要弘扬正气。溆浦县低庄镇白毛湖社区梁柏春,组织当地村民成立文艺队,深入乡村义务演出,并指导该镇25个村寨成立文艺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今,村民革除了喝酒打牌的陋习,村风民风越来越好,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生活越来越幸福。

莫道桑榆晚,幸福乐陶陶。衡阳市珠晖区北斗星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冯玉兰点燃“助老梦”,为高龄、空巢、困难老人提供代缴费、助餐、助浴、走访探视、心理慰藉等服务,不仅解决老人生活中的不便,还给予他们心灵慰藉,让老年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作为“大山里的120”,哪怕是半夜,一声敲门、一个电话,都是茶陵县上合村村医唐爱华出发的号令。25年来,他总是随喊随到,翻山越岭为村民看病送医,守护村民的“健康梦”。

垃圾分类,服务大众。长沙县北山镇莫四海夫妇,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开动脑筋对垃圾精细分类,创造经济效益,还把分类方法传授给其他保洁员,让垃圾产生最大价值。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公益梦”。

圆梦小康,一头连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梦想打拼,拥抱更加多彩的明天!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圆梦小康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