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废弃煤都”如何变身“创意煤城”

2021-12-01 09:43:17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李曼斯 周小雷] [编辑:刘茜]字体:【  
正在拍戏的竹山塘矿区不仅模样变了,名字也变了。如今,这里被称之为“创意煤城”。

有近400年采煤历史的宁乡煤炭坝,煤矿关停后几经探索,转型为集影视拍摄、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热门打卡地——

“废弃煤都”如何变身“创意煤城”

电影《八百矿工上井冈》拍摄场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远志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曼斯 周小雷

11月20日,宁乡市煤炭坝镇。

落日余晖在银发上投下一片金色光影,97岁的贺莲珍坐着轮椅,在阔别数十年的竹山塘街道上,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乡——

红色的砖房、高耸的水塔、黝黑的铁轨,似曾相识;彩色的海报、复古的布景、穿梭的游客,见所未见。

贺莲珍把仰靠在椅背上的头抬起来,试图看得更清楚,熟悉又陌生的街景令她茫然又惊奇。她自言自语:“不一样哒!”儿子侧耳来听,她又点着头说:“是这里!”

“娘老子年纪大了,说话不利索,但我看得出来,她很高兴。”贺莲珍的儿子一边推着母亲前行,一边和记者聊天。他的母亲出生在煤炭坝镇贺石桥村,父亲是竹山塘矿区的一名矿工。20多年前,父亲离世,他将母亲接到城里。之后,因行动不便,贺莲珍再未回乡。不久前,母亲得知竹山塘矿区正在拍戏,还是革命剧,说什么都要过来看看。

正在拍戏的竹山塘矿区不仅模样变了,名字也变了。如今,这里被称之为“创意煤城”。

缘起:让遗存之物重获用武之地

2014年底,因资源将枯竭,生态遭破坏,煤炭坝镇全域煤矿关停。各矿区大量建筑、设备荒废。为保护国有资产,政府不得不进行定期维护,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即便如此,久无人居的矿区还是逐渐破败起来。

“有些人放肆搞破坏,要不是带不走,连墙上的砖块都能给敲没了。”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说。

这一幕令当地政府头痛不已。

明明是难以复制的工业遗存,为何不将其重新利用起来呢?

“创意煤城”概念由此而生。

一开始,当地政府试图将全域打造成矿山工业遗址公园。各矿区引入艺术、人才、美食等元素,让沉寂的矿区重新璀璨。

既为遗址公园,须尽可能保留煤矿生产活动遗留的痕迹,并对其内部功能、外部形象进行升级改造。其中,最先被重塑的,是竹山塘矿区。

锈迹与斑驳被覆上色彩,破损的建筑被修缮加固,曾深藏地底的“重器”被摆上展台。摇摇欲坠的老矿区,重焕光彩。

“为尽快投入使用,我们决定引入社会资本,收取少量租金,将竹山塘遗址公园委托打理。”煤炭坝镇党委书记胡浪说。

最先将目光投向这里的,是宁乡人任泉。他投资汽车影院,看中了竹山塘呈阶梯状分布的煤坪,还有与生俱来的神秘氛围。幽幽发光的电影幕布,曾短暂地点亮了老矿区黑夜。但这一独特而小众的娱乐方式,因未能与老矿区血脉交融而最终放弃。

随后,真人CS(一种军事模拟类真人户外竞技运动)风靡一时。竹山塘矿区因构造复杂、地形多样,适合模拟巷战攻防,又短暂地变成了CS基地……人们竭力探索着与竹山塘相符的产业内核。

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周琦正在寻找他的“理想之城”。因拍摄电影《青春雷锋》,周琦需要找到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县城布景。

“场景的年代感必须与电影情节匹配。”周琦介绍,解放前留下来的街道多破损萧条,上世纪70年代的街道漆红披绿木门窗和铁栏杆开始流行,都不适合作为拍摄《青春雷锋》的场景,必须找到上世纪50年代的街道,在延续解放前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整体环境更干净整洁。

周琦走访各地,却遍寻不获。无奈,他最终只能在辽宁抚顺进行人工搭景。

搭景不仅成本昂贵,还要花费时间精力。既然在全国都找不到这段时期的布景,何不打造一个这样的影视基地呢?2015年,在一位宁乡朋友的推荐下,周琦来到了煤炭坝竹山塘矿区。

或许是人们长年累月将目光聚集在地下,让日光下的矿区错过了更迭的时光,留下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模样。踏入矿区的周琦,仿佛来到“理想之城”。这一刻,那些原本褪色的、沉默的、静止的电影角色,顺理成章地在这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变得鲜活而真实。

绵延在矿区之外的,是大片平原与青山。宽阔的地形便于搭建场景,又能给外景拍摄带来自然美感。

如果说浓烈的时代底色让周琦一见钟情,而巨大的改造潜力则让他一锤定音:就在这儿,建起省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

周琦开始汇聚一群志同道合之人,与当地政府谈起了合作。一方求地,一方求人,合作来得水到渠成。

2019年5月,周琦成立周影影视公司,正式签下合约,入驻“创意煤城”。

蜕变:将无价之宝托予用心之人

向来与潮流绝缘的竹山塘矿区,不再仅有枯燥的黑色——鼎鼎大名的长沙“北正街”携着民国风情,端于居中要道;白墙黛瓦的四合院僻居一角,显得雅致清幽;矿井窑洞依旧深邃难测,但仔细端详却发现砖瓦轻如泡沫……

一年时间,1000万元投资,“创意煤城”蜕变成初具雏形的影视拍摄基地。经周影影视雕琢,“创意煤城”在时空之门里穿梭变换。这些改造都不曾损坏原本的建筑结构,浓妆淡抹间,竹山塘一半留在了过去,一半赢得了新生。

从此,这里成为了一个还原历史的窗口——

时间回到上世纪20年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水口山矿工为争取基本生存权利,发动声势浩大的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力量终于觉醒,800多名矿工扔下手中的铁锄,浩浩荡荡直奔井冈山!

11月20日,电影《八百矿工上井冈》拍摄第八天,剧情进入小高潮:矿难之际,百余名矿工聚集在被封锁的窑洞前试图拯救被困同胞,罢工一触即发。

“咔!准备下一条。”导演一声令下,剑拔弩张的氛围瞬间消弭无踪。制片人邓泽辉带着记者穿过人潮拥挤的片场,来到绿幕之后。了解到拍摄进展顺利,邓泽辉颇为高兴:“‘创意煤城’的基础条件与改造空间都很不错,我们前期搭景花了3个月,接下来还要拍摄20天,将在这里完成90%左右的取景。”

“创意煤城”对红色影视剧有着独特的吸引力,矿区的场景基础、周影的量身打造,使其很快在影视拍摄基地的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一年的时间,《秋收起义》《共产党人刘少奇》《英雄若兰》《中流击水》等8部电影来此取景。

对于初出茅庐的“创意煤城”而言,这是个不错的开端。然而,一年来,除了100天左右的拍摄工期外,“创意煤城”再度陷入闲置状态。

2020年,周影影视与中悦文旅签订合作协议,将除影视基地以外的部分,交由他们运营打理。

中悦文旅擅长运营之道,它以百年煤矿文化为骨架,以红色影视剧拍摄地为卖点,主打工业研学与红色党建两类活动。

这一招很快奏效。

其一,这里确有历史可读。“创意煤城”里,有一个煤炭坝遗址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数百件老物件和大型采煤机器,是煤炭坝百年历史的缩影。依托工业遗存,中悦文旅挖掘出一条矿区体验的特色研学路线,使“创意煤城”成了长沙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创建基地。

其二,红色文化血脉丰满。新中国成立后,煤矿工人迎难而上,煤炭坝进入辉煌的“黑金年代”。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足以树立一座记忆丰碑。红色影视剧拍摄经历,也使得这里拥有了“打卡”价值。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中悦将“创意煤城”改造成为党性教育基地。

在未受新冠肺炎疫情波及的日子里,每月有2万多名游客来此开展活动,人气与收入随之攀升。

前景:助新生之城走出长远之路

人来人往间,“创意煤城”重归繁华。

迁居益阳的老矿工蔡端初乐见于此,不时故地重游,看看斑驳掉漆的老矿车,还有博物馆里熟悉的“老朋友”。老矿工呢喃轻语,怀念之情溢于言表,本身也成了一道令游客注目感叹的风景。

今年70岁的胡本根同为矿工,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叹:“当年的煤炭坝煤灰满天,下井回家黑得连亲娘都认不出来,哪里比得上现在。”

胡本根对“创意煤城”充满期待。听说《八百矿工上井冈》开拍,扔下手边的事情,排着队也想当一回群众演员。

当地干部刘炼红最知晓群众的热情:“自从电影开拍,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十里八乡的朋友全都找过来了,想过一把群众演员的瘾。还有很多人想组团来探班,‘创意煤城’一下子火了起来。”

事事难尽如人意。欢喜之外,也有烦忧。

《八百矿工上井冈》的剧组人员远居在20公里外,为路途奔波而苦恼:“我们剧组共有200多名常驻工作人员,但煤炭坝镇的宾馆只住得下100人,分散居住不便沟通、统筹。现在住的地方离拍摄地有30分钟车程,有些不太方便。”

对于剧组而言,在影视基地的选址上,衣食住行还是其次,服装、化妆、道具等配套需求能否被及时满足更为关键。道具组举了个例子:“比如搭建窑洞用到的木材、泡沫、油漆等,如果当地买得到,就不必大老远的运过来了。”

有需求就有商机,有挑战就有机遇。

要想长久发展,搭建配套基础设施,吸引服装、化妆、道具等器材公司集聚,完成稳定的群演储备……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其中最迫切的是解决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

煤炭坝镇镇长冯亮介绍:“住宿、餐饮的招商已经摆上议程,这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言也是一大利好。政府还会着手推出一些扶持政策,鼓励剧组前来拍摄。”

中悦文旅期盼影视基地声名鹊起后带来更多游客,同时自己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文旅行业很难不受波及,对团队活动影响尤其大。”中悦文旅主要负责人杨雄军说,为了吸引更多散客,创意煤城推出了沉浸式剧本杀。这种换装上阵、解谜断案的玩法很受年轻人喜爱。“创意煤城”里场景宏大,“NPC”(角色类型)众多,比坐在室内游玩体验更佳。短短20天,已经声名在外,报名者络绎不绝。

历经繁华,又历经孤寂。沉浮几番,辗转走到今天的“创意煤城”仍将面临诸多坎坷。但好在同行者众,此路不孤,虽远将至。

■短评

老矿新生需要“创意”

周小雷

从享有“三湘第一煤都”美誉,到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地质沉陷,全域煤矿关停……煤炭坝镇因煤而兴,因煤而困。

锈迹斑斑的生产设备、破败的老旧建筑,一个个满目疮痍的废弃煤矿,如同一块块难看的疤痕横亘在青山绿水间。为了保护这些国有资产,当地政府还不得不花费人力物力进行定期维护。

如何抚平这些“伤疤”,变废为宝?

思路决定出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从开始试图将全域打造成矿山工业遗址公园,到后来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独具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红色研学基地,几经探索,煤炭坝走过一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实现从“地下开挖”到“地上开花”的转变。

摄影棚搭起来了,各色红色影视剧相继开拍,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人来人往间,昔日沉寂的“黑金之都”重归繁华。

“黑”与“红”的转变,是苦尽甘来的释然,更是不走寻常路,转变思路大胆创新的必然。当前正是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