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咪 通讯员 张和生
炎陵,一片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许多个“第一”。新时代,这里又涌现出了“时代楷模”黄诗燕这样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好干部,谱写了脱贫攻坚的奋斗赞歌。
秋晨空气凉爽清新。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来到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只见四周青山环绕,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一派田园美景。
“大源村原来可没这么美。”村党总支书记廖国平带记者在村里边转悠边讲述大源村蝶变背后的故事。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大源村曾经的写照。要致富,先修路。2015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大源村。时任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在此联点,县交通运输局和县人民医院两家后盾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和51名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扶贫干部和乡亲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修路、搞种植、办产业……
跟随廖国平的脚步,记者走上一条整洁宽敞的道路。路旁一块黑灰色的石板上,镌刻着“燕归路”三个金色大字。廖国平说,这条路是村民为纪念黄诗燕而命名的。
“燕归路修了17年最终建成通车,凝聚着黄诗燕书记的心血。”廖国平说,燕归路旁的石碑虽不高大,却是用民心夯起的精神丰碑,是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象征。
“党和政府把村里的路修通了,骑着摩托上下班,只要半小时,上班种粮两不误。”大源村脱贫户张曼鹅是“株洲市转移就业勤劳之星”。通过就业帮扶,张曼鹅夫妻俩都在炎陵县九龙工业园打工,月入五六千元。说起现在的生活,张曼鹅脸上写满了幸福。
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发展也红火。近年来,大源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建+扶贫”“党建+产业”,引导农户种植黄桃100多亩,发展黄牛、黑山羊等养殖业,村民增收门路越来越多。如今的大源村村民,自信而满足。
今年清明节,炎陵县国学亲子诵读会的老师们,组织大源村的孩子们来到燕归路,讲述黄诗燕的扶贫故事,教育孩子们学习传承他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
诵读会负责人刘云慧曾是大源村帮扶队员。她告诉记者,是黄诗燕的精神鼓舞着自己,把乡村文化振兴这份公益文化事业坚持下去。
“正是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下,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有了村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廖国平说,下一步要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村开设红色课堂,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