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太阳照在丁玲故里——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见闻

2021-08-03 06:28: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洋桂 通讯员 龚文君 汪进] [编辑:刘茜]
字体:【

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田园风光美如画。 李先枝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洋桂

通讯员 龚文君 汪进

【村情概貌】

蒋家村位于临澧县城以西3公里处,著名作家丁玲的故乡。蒋家村共有810户3055人,其中脱贫村民96户299人。全村有水田4827亩、山林4200余亩、水面500余亩。

蒋家村利用其特有的历史人文资源,打响名人品牌,发展红色旅游;盘活闲置土地,发展油茶、果蔬产业。2017年整村脱贫,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现场见闻】

“果园里,红的、绿的葫芦冰,密密麻麻挂满枝头;海棠果一串串地垂下,红得比花还鲜艳;梨子结得又重又密,把枝条都倒拉了下来……”这是丁玲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描写的场景。

丁玲家乡——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如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月29日,记者走进蒋家村,见千亩连片的果园里种满果树,长满瓜果。青瓦白墙的民宅点缀在茶园与果园之间,湿地公园里不时有白鹭飞过。纷至沓来的游客,沉浸在田园风光里。

红色资源带旺人气

从临澧县城出发,沿临佘公路,驱车约20分钟,在“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蒋家村”标识牌处,拐入村道,穿过一片茶林,豁然开朗处,便进入丁玲故居景区。

原址重建的丁玲故居,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气势宏伟。“昔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走进馆内,慕名而来的游客聆听解说,参观物件,了解丁玲壮阔、传奇、革命的一生。

“丁玲,原名蒋伟,是蒋家人的骄傲。”蒋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祖祥说,蒋家老宅历经百年风雨,早已成断壁残垣,仅存半堵残墙。在有关部门鼎力支持下,蒋家后人慷慨解囊,2015年重建,2020年建成免费开放。

景区核心面积50亩,包括丁玲故居、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文学会馆。为发展旅游,村里将景区辐射面扩大,同时打造向阳湖湿地公园、果园、民宿园,推出集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丁玲故居一日游”精品线路。

故居前方200多米,便是向阳湖湿地公园。漫步在环湖路上,“半壁青山一湖水”尽收眼底。走上木制栈道,刚靠近芦苇,惊得白鹭翩翩起舞,向湿地深处飞去。

“这儿太美了,快帮我拍张照片!”来自东莞的游客高兵招呼妻子。今年32岁的高兵是一家企业老板,趁着小孩放暑假,驱车载着一家人到丁玲故居游玩。“这里山青水绿,保持原生态,是放飞心灵的好地方。”高兵说。

沿湖畔继续向前,距故居1.5公里处,是一片民俗建筑群。这里,丘岗与水库环抱,屋舍错落。一处粉墙黛瓦、栗柱灰砖的苏州园林式四合院十分醒目,如一块璞玉,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推门而入,假山、亭台、水池、花园,别有洞天。沿廊漫步,既像在室内,又像在室外。不同的空间感,尽显园林奥妙。

“目前,一年餐饮接待超过2万人次,还有更多的游客是来参观的。”四合院老板石女士表示,红色资源带旺了人气,民宿成了网红打卡地。

绿色产业富了百姓

村里有了人气,产业兴旺,百姓富了。

在千亩连片果园,栽满了黄金李、五月脆、青脆李等果树,长势喜人。林下套种西瓜、香瓜、甜瓜,绿的、黄的、白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当阳的地块,大面积套种油葵。油葵花盘在大绿叶衬托下,汇聚成金色海洋,蔚为壮观。

果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村民们一边除草施肥,一边聊天。脱贫村民王先富感叹,以前,他和妻子因病致贫,日子过得清苦。搭帮国家扶贫政策,减免了他家大部分医疗费用。在旅游消费带动下,村里兴起产业,他和妻子一年务工收入3万多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王先富将房子整修一新,还在屋前屋后建起了园子。屋前除了种蔬菜,还栽种了桃树、枇杷;屋后围了100多平方米的竹林,放养土鸡。“现在吃用不用愁,也不用担心生病,在家门口就有事做。这样的日子,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王先富说。

毗邻的千亩罗汉果基地,也有一群村民在忙活。每人随身挎着一个装满雄花的小桶,仔细地给雌花授粉。73岁的刘桃英手脚麻利,不一会工夫,就给大片的罗汉果完成授粉,还抹掉藤枝上多余的梢头。刘桃英告诉记者,以前守着3亩田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每年有1800元土地流转收入,还可在基地务工赚2万多元,不用子女负担,足够日常开销。

种了400亩罗汉果的村民陈祖国,正在地里安装滴灌设施,准备推行水肥一体智能化。陈祖国说,借助旅游东风,每亩罗汉果年纯收入超过2000元。他计划投入20万元建加工厂,将罗汉果制成像茶叶一样的袋装产品。

作为省级贫困村,蒋家村大胆推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广泛发动群众,盘活闲置土地。同时,引导致富能人发展绿色产业,兴起千亩李子、千亩罗汉果、千亩油茶等绿色产业,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实现村民、合作社、村集体共同富裕。

小康生活要“富态”,也要“颜值”。蒋家村多方筹资,完成通户公路硬化和沟渠、堰塘清淤。户户开展“厕所革命”,建成分散式小型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安排4个保洁员和1台清运车,确保环境卫生无死角。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村道亮化、荒地绿化和环境美化行动,打造“记得住乡情、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记者手记

依靠群众 服务群众

肖洋桂

面对青壮劳力纷纷外出,留守老人望着荒地过着穷日子,蒋家村干部结合当地优势找到了发展方向,广泛发动群众,筹措资金,盘活资源,兴起产业,美化环境,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

土地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生产要素,蒋家村干部为了打消群众顾虑,组织村民代表去外地考察,让农民转变观念,流转2100多亩土地,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丁玲故居重建、红色旅游发展,到绿色产业兴起、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蒋家村每步都充分依靠群众,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心服务群众,必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