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湖南】新城崛起,未来已来——探访株洲中国动力谷

2021-04-29 07:21: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罗毅 李永亮] [编辑:刘茜]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罗毅 李永亮

春雨润物,万木争春。4月28日,记者乘车沿京港澳高速穿过株洲城西,从株洲西收费站下高速,来到神农福地、动力之都株洲。

紧靠高速,“搭车”发展

才上株洲大道,就看到位于中国动力谷核心区的株洲汽博园。各大品牌4S店林立,汽车交易中心、二手车交易中心、汽车服务中心、车检站等一应俱全,客商云集。

“去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汽车销售仍比上年增长14.2%,底气足、空间大。”株洲高新区(天元区)商务和粮食局局长文洁丽说,一个月前,该区在此举办汽车消费节,2天售车500余台,成交额6000余万元。

株洲斥资200亿元,历时7年,在天元区马家河建起占地5600余亩的株洲汽博园,涵盖汽车商贸与物流、汽车文化与运动、汽车研发与商住配套三大业务板块,成为株洲千亿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重要载体。

湖南机动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媛睿敏告诉记者,正是看中这里交通便利,上海总部才决定将湖南公司选在株洲。该公司去年5月营运以来,已与60余家汽车企业合作。去年营业额25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7500万元。

目前,株洲聚集北汽、中车时代电动等整车制造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41家,以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20余家。去年,汽车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创新创业,成就梦想

由此西行约4公里,中国动力谷大厦傲然挺立。

在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湖南傲英创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红外搜索跟踪一体化光电雷达系列产品打破国外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掉头就上高速,技术团队每天长沙、株洲两头跑。”该公司总经理徐君说,自2019年进驻株洲以来,他们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加上交通便捷,与高校合作密切,公司发展迈入快车道。

动力谷创新园,创新创业梦想地。目前,有200余家企业、7000余人在此追梦,一大批科技成果涌现、转化。

在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研发中心C栋三楼,北京交通大学和耶鲁大学共同培养的博士黄迪,正与电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同事领着几名湖南工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生在做实验。黄迪的研究方向是光电材料与器件,2018年他经人推荐来到湖南工大任教,看中的就是株洲的新能源、轨道交通产业,以及动力谷对实验室的资金、场地支持。他们团队共有5位博士,研发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湖南立方新能源公司正准备与他们合作。

“特斯拉汽车的电池占整车成本很大部分,且体积较大。我们希望做出容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更好的电池。”三十出头的硕士生导师黄迪笑着说。

湖南工大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朱永祥介绍,株洲高新区给了中心1000万元科研与创新创业经费支持。在这个26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里,成体系建立电子材料与器件、车载信息与通信系统、电力传动与控制等6个实验室,并与天桥起重、长沙睿牵等企业联合建设两个校企合作实验室。

株洲自2013年提出打造中国动力谷以来,17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轨道交通、服饰产业过千亿元,一批过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或竣工投产,基本形成具有株洲特色的“3+5+2+N”现代产业体系。

当下出发,永远不晚

动力谷创新园北临湘江。登楼远眺,对岸清水塘吊塔林立,施工正酣。

一个月前,三一石油装备产业园主厂房主体结构封顶,有望今年9月开始生产石油装备。该项目从启动建设到主厂房封顶,仅耗时4个多月。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感慨:“投资株洲,我们来晚了!”

当下出发,永远不晚。

株洲痛定思痛,壮士断腕,坚决打响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2016年至2018年,3年时间,啃下硬骨头,清水塘老工业区推倒重来,再绘新图。

今天,在这片15.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一集团、绿地集团先后进驻,数字智造产业园、高端动力新材产业园、产业服务中心、数智科创中心全速推进。

新城崛起,未来已来。

清水塘霞湾港,曾经的湖南最大工业排污口,如今江湾水清,草长莺飞。旁边新建的清水塘大桥跨江向南,将清水塘与中国动力谷核心区紧紧相连。

一塘一谷,以退为进。清水塘科技新城启动建设。中国动力谷十大产业占株洲工业比重达78%,挺起了株洲发展脊梁,开拓了中国制造新版图。

新动能,新发展。今年一季度,株洲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2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居全省第一,比2019年同期增长15%。经济总体呈现加快回稳、开局良好局面。

春江水涨,潮涌湘江。迎着朝阳,工业巨舰,又赴征程。

相关专题:沿着高速看湖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