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深山里,“麻雀”正在变“凤凰”

2021-04-22 06:50: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倜]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倜

“零零散散”分布在深山里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人们称其为“麻雀校”。由于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生源少,一度成为阻碍农村教育优化提质的瓶颈。

但在永州新田县,一年多时间里,这个难题已经解决。撤点并校、内涵提质、盘活资源……曾经的“麻雀校”如今“五脏俱全”,“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了新的风景。

娃娃们回来了,“读好书”不必再去“远方”

今年春季开学,新田县金盆镇骆铭孙村骆铭孙学校又多了27个孩子。如今,全校2个班共47个孩子,校园里书声琅琅。

74岁的村民骆柳保看到自己的两个孙子“回来”,满是轻松。3月初,孩子们在此读二年级。

以前,两个孩子在距村里4公里外的金盆镇中心小学就读。由于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接送孙儿一度成了老人的重担。“我老了,背不动他们的书包了。”老人感慨。

谁能帮自己减轻重担?2020年底,应邀去骆铭孙学校开的一场特殊会议,让老人有了盼头。

走进校园,多媒体教学设施、功能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小球场……老人对中心小学再熟悉不过了,眼前所见实景,令他心里直嘀咕“这哪有什么差别”。

他和村民们坐在一起,听着新田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的“宣讲”。

金盆镇中心小学将从教学计划、内容等方面全面管理骆铭孙学校;和双碧学校“结对”,对方提供派驻走教教师定点上课等帮助;全部联网,每班都有“班班通”,并配备一间以上直播教室;3名固定教师全是年轻的公办编制教师……未来,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村外好学校“同课表、同试卷、同内容、同质量”的教学。

“家门口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老人心生欢喜,在电话里对儿子儿媳“炫耀”,最终说服了他们。

4月18日上午,记者在学校看到,25个二年级孩子正与金盆镇中心小学同屏同步上语文课,骆柳保的两个孙子学得很认真;而22个一年级孩子,正在电子阅览室里齐声读着课文。

此时,分管该教学点的金盆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刘贤仁正思考着一项“新任务”——最近他接到不少家长的来电或实地探访,今年9月份,这里将会有更多孩子“回来”,他估摸着突破100人不成问题,得提前筹划。

“小火种”留下了,每一份“成长需求”都值得尊重

104个农村教学点如今变成24个,新田县的一些“小火种”却未被遗忘。

4月20日上午,阳光正好,新田县毛里中心幼儿园查林村分园的操场里,19个孩子正在嬉戏玩耍。两层小楼,一楼是漂亮的教室,二楼是“留守儿童之家”,每天放学后会有不少孩子在此活动。

此前,这里是查林小学,撤点合并后,这里改建成幼儿园。

这是新田县农村教学点优化工作中对闲置资源整合的缩影。去年以来,新田县已将14所符合条件的村级教学点改建为公办幼儿园,吸收870名幼儿就读;闲置校舍统统不浪费,新建成了87个“留守儿童之家”。孩子放学有去处,不少家长直呼“放心了”。

再微小的星光,也有照亮希望的力量。骥村上槎小学,便只为两个孩子而存在。

4月20日下午,同为7岁的李宇航和李绪荣正在操场玩耍,整个学校就他俩共同接受一年级课程的学习。

只有两个孩子,符合撤点合并的要求,为何不撤?

原来,由于种种原因,两个孩子现在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看到老人家的特殊困难,这所特殊的教学点被保留下来。多媒体联网教学、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均全部配齐,还有一名专职教师。“该有的我们都有,该学的我们都能学”,这是两个孩子的真切感受。

他们每天都在“上小课”,教学资源格外“集中”;学校评优栏上的名字“轮着来”,原本内向的两人自信心反而提高了不少。学校有时候也很热闹,放学后总会有小伙伴来“留守儿童之家”玩耍;班主任何丹更像是“妈妈”,天天都能在学校吃上她亲手做的午餐……他们并不孤单。

今年9月,他俩就要从这所学校“毕业”去新学校读二年级了,而何丹还将驻守这里迎接新孩子的到来。她从当地教育部门打听到,“设立二年级、迎来新同事”已提上日程。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