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湖南之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领跑世界

2021-04-10 07:57: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阳乐] [编辑:刘茜]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阳乐

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首次描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病态”特征。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看到论文后,立即请示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给湖南省科委以及袁隆平当时任教的安江农校发函,要求全力支持袁隆平的研究工作。

在国家科委和湖南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科研小组正式开展工作。当时,“水稻雄性不孕性选育计划”研究遇到瓶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鼓励袁隆平继续研究下去,并提出农业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农民和土地,要将研究拿到群众中去搞。

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他们及时把“野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协作攻关,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1971年,袁隆平领导的杂交水稻科研组调入省农科院。

1973年10月,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当时华国锋同志已调国务院工作,主持工作的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提出,以“最大的干劲、最快的速度”把杂交水稻生产搞上去。

1975年,湖南、广西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杂交水稻超过4000多亩,1976年在全国推广228万亩。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1984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成为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的专业科研机构。从当时的省科委提议到研究中心建成,只花了一年多时间。

1995年,两系法获得成功,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再次发起超级稻研究,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实现了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2018年9月,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实现了百亩片平均亩产1152.3公斤,刷新了水稻大面积种植产量的世界纪录。

相关专题:党史上的湖南之最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