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中的科学密码:《珊瑚颂》为什么这么红

2021-04-09 10:48:26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李若达

一树红花照碧海

一团火焰出水来

珊瑚树红春常在

风波浪里把花开哎

云来遮雾来盖

云里雾里放光彩

风吹来浪打来

风吹浪打花常开哎

……

《珊瑚颂》是歌剧《红珊瑚》的主题曲,原唱赵云卿,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歌唱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一起解放沿海岛屿的一段故事。深刻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对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意义以及军民之间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情。

时至今日,《珊瑚颂》仍是红歌中的经典,更是被多次翻唱。2020年这首歌曲被歌手毕宏伟翻唱,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听众直呼“磅礴大气,穿透心灵”。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心境也在改变,从原唱的高亢婉转到翻唱的磅礴大气,歌曲新的风格对于听众而言不仅是新的听觉体验,更是对国家情怀深层次的诠释。

或许当代年轻人对于《珊瑚颂》这首歌曲有些陌生,但歌曲所传递的红色记忆和爱国情怀却深深触动和感染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珊瑚树红春常在,风波浪里把花开”。我们的国家也好像一个巨大的珊瑚礁,一代代生长繁衍,不断壮大,每个人都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了不起。如今,时代已经将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代人的手上,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有无数前辈奋斗的痕迹,我们的肩上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同样是时代的“风波浪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就能迎来“风波浪里把花开”的时刻,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我们惊艳于珊瑚美丽的颜色,而这些美丽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科学秘密,很多珊瑚的主要颜色来源就是虫黄藻的叶绿素A等光和色素,这些色素所造成的颜色就是最常见的土色。而真正让珊瑚拥有美丽色彩的是源于色蛋白,色蛋白就是有颜色的蛋白,通常以红色、粉色、紫色、蓝色的色蛋白比较常见。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许多人认为珊瑚是植物,其实珊瑚是由无数个微小的珊瑚虫聚集形成。珊瑚虫是一种腔肠动物,它个头很小,往往只有几毫米,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十分娇气,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阳光照射充足,退潮时不能长时间暴露在水面之上。只有满足这些苛刻条件,珊瑚虫才能繁衍生长,建造珊瑚礁。它的形态就像花朵一样,顶端由一圈圈触手构成,如同花瓣。 珊瑚有许多种颜色,真实的珊瑚世界就像《海底总动员》里的场景那般奇妙。

近年来全球珊瑚白化现象频发,原本五颜六色的珊瑚变成大片的白色组织包裹着珊瑚骨骼,珊瑚白化是由于各种因素(如高温,低温,高光等等)使得珊瑚失去了它的好伙伴虫黄藻。想要让白化的珊瑚恢复昔日的美丽,首先要明确,珊瑚生长的两大能量来源——虫黄藻的光合作用和珊瑚虫自身触手捕捉浮游生物,正是这些能量来源才给珊瑚白化后恢复的可能。如果这些外界因素不去除,珊瑚的好伙伴虫黄藻将不会再回到它的身边,珊瑚将长期处于白化状态,最终走向死亡。珊瑚虫一群群聚居在一起,一代代的生长繁衍不断分泌石灰质,老的珊瑚死去之后他们的骨骼也就和石灰质混在一起了,新的珊瑚虫在原来的石灰质上生长,就这样成千上万年过去了,便形成了巨大的珊瑚礁。

保护珊瑚礁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珊瑚礁本身标志着海洋环境的洁净程度。正如法国著名海洋学家雅克·依夫·古斯在著作中指出的“只要珊瑚死掉,海洋也注定消亡”。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