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谷一桥飞虹出,矮寨天堑变通途

2021-03-19 09:21:4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周可] [编辑:印奕帆]
字体:【

深谷一桥飞虹出,矮寨天堑变通途

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正从神秘湘西走向世界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可

核心提示

矮寨,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西大门,原名鬼寨,后以四面高山耸峙,村居河谷更名矮寨,为苗族聚居镇。虽名矮寨,但矮寨内德夯大峡谷高度差达500米,其路尤险,其景尤美。

(朝霞映照下的矮寨大桥格外壮美。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国家8条西部高速公路大通道之一的湘渝高速全线贯通。以前从长沙开车到重庆,全程需要16个小时,自此仅需8小时。

一桥飞架,拔地通天。桥通、路通之后,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吉茶高速公路这条连通外界的开放之路,加速了湘西脱贫的步伐,成为了湘西迈向全面小康的希望之路、改善民生的致富之路。

8年一桥创造奇迹

湘西矮寨,地处云贵高原山脉断层处,山高坡陡。从吉首出发沿包茂高速向西,不出半小时便可到达矮寨大桥。

矮寨大桥,飞架于德夯大峡谷之上。

德夯大峡谷高度差达500米,地质条件又十分复杂,溶洞、漏斗、天坑、暗河密布。以什么样的方式拉通德夯大峡谷的两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可谓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2004年起,由时任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的胡建华领衔的20多位桥梁设计师,就开始踏勘、设计。历经近4年的反复讨论、试验之后,架设一座特大悬索桥飞跨矮寨大峡谷的方案才被确定下来。

2007年10月,矮寨大桥破土开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湖南路桥集团被称作“路桥湘军”,曾被交通运输部授予“中国桥梁十大英雄团队”。

“施工初期,很多外地的货车司机一听说是给矮寨大桥送材料都不愿意来。当时运输材料只能走矮寨盘山公路,要转13个弯,堵车是常态,一堵就是一天。”湖南路桥集团矮寨大桥项目部吉首岸工区长苏巧江回忆。

历时4年多的建设,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桥竣工通车,桥面距谷底高355米,跨度1176米,宛如一条空中巨龙飞在德夯大峡谷上空。1000余名建设者用“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在悬崖峭壁之间创造了奇迹。

大桥建成之初,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峡谷桥梁工程;世界首创“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新结构;世界首创“轨索滑移法”架设加劲梁新工艺;世界首创碳纤维材料岩锚体系。

(矮寨盘山公路犹如一条璀璨的巨龙蜿蜒盘旋在深山之中。 梁永鸿 摄)

半小时车程变1分钟

矮寨大桥通车之前,矮寨镇与外界的沟通主要依靠209国道。其中还有一段被称作“公路奇观”之称的矮寨盘山公路。这条6.25公里长的盘山公路,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达440米、坡度大小在70至90度,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左右回旋,转折13道锐角急弯。即使不堵车,通过这条路去吉首市最快也需要半个小时,一旦堵车,耗上半天都是常态。

而对于今年48岁的矮寨镇幸福村村民龙元斌来说,记忆中在这条路所花费的时间是一个晚上。

“小时候家里没钱,坐不起大巴,父亲母亲在箩筐里装着几十上百斤的货物,走大路、抄小道去吉首赶集。”龙元斌说,“第一天下午三四点出发,在路上走走停停,第二天早上6点多才能赶到吉首的集市。”

2007年矮寨大桥开工之后,龙元斌在工地上找了份杂工的工作。“这座桥一修就是4年多,我们眼看着这座大桥在悬崖沟壑之间腾空架起。”

矮寨大桥一通车,如同将一根弯折的绳索拉直一般,峡谷两端的车程由半小时直接缩短至1分钟。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以前从长沙开车到重庆,全程需要16个小时,自此仅需8小时。355米的高空中,一条跨度1176米的钢铁长龙连接了吉首与茶峒,连接了湖南与重庆,也连接了中国的中部与西部。

8年时间,车流量翻了近四倍。据湖南高速集团湘西分公司统计,2012年矮寨大桥的日均车流量约3989台次,到了2016年,日均车流量已经突破了11609台次,2020年的日均车流量更是达到14040台次。2021年2月17日(正月初六)当天,矮寨大桥日流量达2.7万台次。数据显示,在所有通过矮寨大桥的车型中,旅游车辆以及农产品等物流运输车辆占比约为40%。

现在,幸福村的村民们无需再背着背篓徒步赶集。想出门,大巴车直接到家门口;要卖货,商户上门收购农产品。

矮寨与外界的沟通日益密切,矮寨当地的优势资源与特色产业也走出大山,矮寨极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和俊美风景,以及矮寨大桥本身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3月15日,云雾中的矮寨奇观旅游区吉斗苗寨犹如一幅恬淡的山水田园画卷。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美丽峡谷苗鼓更响

路通了,山里的人走出去,山外的游人进来,从大山里走出去的村民,也回到了熟悉的故乡。

德夯村,位于矮寨镇的中部,地处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处的大峡谷,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溪河交错。德夯,苗语中意为“美丽的峡谷”。1986年吉首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发建设德夯风景名胜区,1987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

德夯不仅是美丽的峡谷,也是天下闻名的苗鼓之乡,德夯苗族鼓舞有“单人鼓舞”、“四面鼓舞”、“花鼓舞”、“团圆鼓舞”、“猴儿鼓舞”等多种形式。在德夯峡谷,更是走出了六代中国苗鼓王。

2002年,在德夯土生土长的龙菊献,在中国苗鼓节女子个人鼓王赛中,以99.02分的最高分,摘得第四代苗鼓王的桂冠。成为第四代苗鼓王之后,除了不时的外出表演,或者去外地授课教学,龙菊献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她还曾外出学习美容美发手艺,在外务工。

据湖南高速文旅公司旅游事业部部长张志介绍,矮寨大桥通车之前,德夯风景名胜区一年所接待的游客不超过10万人。

矮寨大桥建成通车之后,矮寨大桥、吉斗苗寨、德夯峡谷三个景区合为矮寨奇观旅游区。2019年接待游客547.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9亿元。

龙菊献不再外出务工了,但外出交流苗鼓文化的次数越来越多,教过的学生也从几十上百人变成了数千人。龙菊献说,不同于传统的德夯苗鼓,如今的德夯苗鼓将传统苗鼓与舞蹈、生活相结合,集传统文化和观赏特点为一体,颇受游客喜爱。

“德夯苗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到、所学习,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有了传承。”龙菊献笑着说,“以前只有农闲时节或节日才能听到鼓声,现在无论什么季节,寨子里也总能听见鼓声。”

(矮寨奇观景区,苗族同胞在进行苗鼓表演。 姚方 摄)

景区特色

六大奇观走向世界

矮寨奇观旅游区内的断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构造了六大“矮寨奇观”:奇路、奇桥、奇寨、奇谷、奇瀑、奇俗。

在矮寨奇观旅游区,吃住玩一体的旅游生态已经成型。

吉斗意为“骑在雄鹰背上的苗家寨子”,寨如其名,吉斗苗寨距德夯大峡谷底部近500米,不少地段紧挨着悬崖。从吉斗苗寨问天台景区下来之后,沿着石板路向右走,会看到一家山里农家柴火店,店主龙秀成可以说是寨子里最早做农家乐的人。

“1987年开始,很多电视剧在吉斗苗寨取景拍摄,中午晚上就在寨子里找户人家吃饭。那个时候还没有农家乐这个概念,我们有什么就给他们做什么。”龙秀成回忆,真正发生变化的是2014年,来吉斗苗寨的游客多了,龙秀成将家中饭店取名“山里农家柴火店”。一些游客觉得龙秀成家里的菜好吃,还会主动提出购买他家的农产品。生意红火之后,家里的收入也跟着翻了番。

未来,矮寨不仅有奇观,还有奇玩。

“4年前我们就在筹备依托矮寨大桥打造一批极限体验项目,预计今年国庆之前推出矮寨极限体验公园一期,共有高空秋千、云中漫步、蹦极等5个极限体验项目,力争打造中国的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在张志看来,矮寨大桥不仅为极限运动项目提供了“基地”,也是湖南高速发展交通旅游融合新业态的起点。

在这里,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正从神秘湘西走向世界。

百姓心声

一桥连接幸福家庭

家门口的景区发展好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就业、创业。

每天早上七点多,龙元斌就从家中出发,沿着小路走上半个小时到达矮寨大桥。他必须在游客到来之前,完成一次矮寨大桥行人通道的巡查工作。

“以前挣钱主要靠务农和打工,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工资稳定又能照顾家里。”龙元斌说,现在景区游客多了效益好了,他当上了领班,每月工资有3200元。

家门口的景区,让龙元斌不用再外出务工。家门口的大桥,吸引了茶商来村里投资,龙元斌和妻子打算把家里闲置的两亩旱地包出去种茶叶。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现在家中的冰箱和冰柜里都塞满了鸡鸭猪肉。

同样回到家乡的,还有矮寨镇家庭村的90后苗族阿妹秧梅开。

“小时候看着很多老手艺人老去之后手艺也失传了,觉得很可惜,所以就跟着奶奶学织布绣花,学做传统服饰。”秧梅开在学校学的也是服装设计,毕业后走出大山在服饰公司上班。秧梅开说,“如果将苗绣的美与现代时装的版型相结合,让这件衣服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穿,是不是买的人就会多一些。”

眼看着家乡文旅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2018年回乡后,秧梅开在村子里找了两个绣娘,计件给绣娘付工钱,村里其他会做衣服的妇女也可以来领衣服,同样计件结付。“村里留守妇女很多,来我这儿拿布料回去做衣服,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也能增加家庭收入。”

秧梅开和家庭村妇女们做的衣服,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3月刚过,今年上半年的订单就排满了。衣服的销路广了之后,秧梅开筹备成立了合作社,帮助村民们销售农产品。在村里长大的年轻人,在外打拼后又回到了村里,带着父老乡亲们一起奔向更幸福的生活。

矮寨奇观旅游区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延伸产业链条,直接、间接带动周边村民从事旅游销售、农家乐、民宿服务达到200多家,直接带动1000人就业,间接带动5000人就业。

“过去,落在悬崖绝壁上的家庭村和幸福村隔着一个德夯大峡谷,现在,矮寨大桥连接了‘幸福家庭’。”德夯风景名胜管理处党工委书记说。

(3月14日,矮寨镇天桥仙居民宿客栈,游客在无边际泳池远眺矮寨大桥美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

前景意义

一桥架起致富之路

矮寨大桥极大改善了当地交通运输条件,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涌动。

2012年3月,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后,交通运输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探索推进“交通+旅游+扶贫”模式,“到湘西,游凤凰,看大桥”成了去大湘西旅游的新理念。矮寨大桥牵引带动了沿线“张家界-芙蓉镇-矮寨”、“凤凰-矮寨-十八洞村-边城”两条精品旅游路线。

通过实施区域联合推进旅游扶贫,矮寨与周边十八洞、金龙等旅游扶贫重点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补、市场共促,其中客源互送率达到80%以上。

临近矮寨大桥的矮寨镇排兄村依托矮寨大桥景区发展“裢带”旅游产业,探索农旅融合模式,发展农家乐108家,农家客栈47家,带动当地400多人就近就业。2019年,排兄村实现了完全脱贫。

距离矮寨大桥十五公里的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矮寨大桥的建成突破了十八洞村的发展瓶颈,以点带面延伸“本土文化+农产特色”产业链。村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通过开网店、组织刺绣培训等方式传播文化、增加收入,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脱贫,更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脱贫。2017年,花垣县十八洞村已退出贫困村。

2014年以来,吉首市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脱贫工程,引导、支持区内外贫困户发展酒店住宿、餐馆、农家乐等,直接、间接带动3万村民脱贫致富,累计直接带动35个贫困村、2857贫困户、1202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湘西州州长龙晓华介绍,“十四五”期间,湘西州将着力开展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美丽乡村、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六大建设”,实现在武陵山区率先振兴、率先崛起,加快创新提质、特色赶超,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西开好局、起好步。

相关专题:矮寨不矮 时代标高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