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村中看样板】土地集中流转之后——村级样本30例之湘潭县柳桥村

2021-02-12 07:49: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荣 肖畅] [编辑:印奕帆]
字体:【

土地集中流转之后

——村级样本30例之湘潭县柳桥村

1月15日,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环境优美。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行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荣 肖畅

湖光山色中,夏橙、小籽花生、南瓜、中药材等产业基地绵延数公里。近两年,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声名鹊起。2020年,该村依托产业发展,人均纯收入突破2.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

“计划再用3至5年时间,人均纯收入突破3.5万元、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谈起发展前景,柳桥村党委书记曹铁光信心满满。

这个曾经远离城市、经济基础薄弱的纯农业村,为何有如此底气?连日来,记者深入柳桥村实地调查采访,探寻这里致富的“密码”。

6645亩土地全部流转

“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听说这种事。”谈起2018年3月那场“风波”,74岁的村民马劲成印象深刻。“村里一下子炸开了锅:不种田,咱们吃什么?土地收了,日子还怎么过?”马劲成说。

当年,省里决定在长株潭地区实行种植结构调整,柳桥村被选为湘潭市唯一整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具体工作如何开展?资金如何筹集?5000多个村民的思想工作怎么做?“当时我自己也有点懵。”54岁的曹铁光坦言。

在研究吃透文件精神后,蓄“势”已久的曹铁光心里有了底。“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土地大流转、集约化经营是唯一出路。”曹铁光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柳桥村首先在村干部这一层面统一思想,通过村干部包片包组、党员包户的方式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争取村民支持。

“曹书记带着我们180多名党员分头行动,向村民讲清政策、算清‘经济账’。那段时间,大家上门走访至少2000次以上,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一天下来喉咙都嘶哑了。”村里党员刘少潜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23天,原计划3年调整到位的6645亩土地,就全部流转到村土地流转平台,为整村产业结构调整打下良好基础。

3大片区5大特色

“这是省内规模最大的夏橙连片种植基地,首批种下的果苗再过几个月就能挂果。”2000余亩的夏橙种植基地一眼望不到边,曹铁光站在田埂上说,土地流转后,用来干什么?一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多方考察论证后,柳桥村因地制宜,将土地分为3大片区:南冲片区适宜种植夏橙,傩塘片区种植的小籽花生久负盛名,柳桥片区地势低洼可以养殖龙虾和莲鱼。

“盘子”定下后,柳桥村根据片区特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技术,负责销售,村集体和村民组建合作社参股共同经营,来发展产业。

“当时大家积极性高,全村有20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进来,还吸引10余名在外打拼的能人回乡发展。”曹铁光说,2000亩夏橙、800亩小籽花生、1000亩龙虾养殖基地,柳桥村开启了全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6月,因政策调整等多重原因,大部分经营主体退出,柳桥村发展遇到了难题。

迎难而上,村支两委带头,村干部将退出的土地以400元每亩的价格接手承包。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起百果采摘示范园,开发千余亩中药种植基地,发展订单南瓜(套种)3000余亩,一举走出困境。

如今,柳桥村形成夏橙、小籽花生、龙虾养殖、中草药、南瓜5大特色种植产业群。全村不仅没有荒废耕地,还新开垦2000余亩山地。

1块土地2份收入

将土地全部集中到村级平台并交由几个经营主体运作,村集体和村民利益会不会受损?贫困户何铁球、马新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

今年55岁的何铁球夫妻俩身体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土地流转后,他家不仅每年可获得2400余元土地流转费,夫妻俩在基地务工,每年还有3万余元收入,实现“1块土地2份收入”,再加上承包鱼塘、喂养生猪等,一年下来能赚5万余元。

与何铁球不一样,贫困户马新萍选择“公司+农户”方式增收。2020年,她以合作社为依托,种了8亩小籽花生,花生种子、农药、种植技术等都由合作社免费提供,花生产出后由合作社回收。一年下来,马新萍种植的小籽花生,每亩纯利润3000多元。

村支两委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决定经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时,明确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力争实现“三赢”,即经营者盈利、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付出等方式增收。据统计,柳桥村新产业布局后,800余名农户实现就近就业,其中吸纳贫困户63户近200人,2020年累计发放工资280多万元。

村集体收入,则通过集体积累入股基地获得保障。以占股5%的夏橙基地为例,2023年进入盛果期后预计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每亩纯利润预计超1万元。此外,柳桥村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3年内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示范区,5年内达到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柳桥村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采访手记

干群一心往前冲

刚开始听曹铁光谈发展蓝图时,记者心中满是疑虑。一个个基地看下来、一笔笔账算下来,特别是一户户村民走访下来,我们才相信了他的自信和底气。

从19岁到54岁,36个年头,曹铁光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忘我地开垦脚下这片土地。几天的接触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村里的‘大家长’,‘家长’怎么可能不想‘家人’好呢?”

在村民中,我们听到很多他的感人故事:“肩周骨脱臼了还忍着痛,带我们一起干活,收工后身上贴了13块膏药。”“他把我们装进心窝子,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

村党委成为“领头羊”、党员成为“先锋队”、村民成为“动力源”,只要干群一条心,实干苦干加巧干,众人拾柴火焰高,村产业就会成为“助推器”、村阵地就会成为“加油站”,乡村振兴就不是挂在墙上的图纸,而是看得见的笑脸、听得见的笑声。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村中看样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