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2021-01-28 07:00: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祖华 沙兆华] [编辑:印奕帆]
字体:【

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祖华 沙兆华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考察时勉励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让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

近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最坚定的决心、最有力的举措,护一江碧水浩荡东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取得新成效。代表委员们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代表委员访谈

打造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区

省人大代表,岳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一鸥

王一鸥代表。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健 摄

“守护好一江碧水,岳阳责无旁贷。”1月26日,省人大代表,岳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一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岳阳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与发展并重,努力建设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区。

岳阳拥有洞庭湖一半以上的水域面积,湖南境内163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在岳阳。临长江、伴洞庭、纳四水,岳阳市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对全省乃至整个长江流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岳阳把保护环境作为发展基础,出台《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通过禁砂、治岸、拆围、退捕、截污、净水等有力举措,不断改善长江和洞庭湖生态环境,在守好生态红线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王一鸥介绍,针对传统产业比重偏高、石化“一业独大”等现实短板,岳阳对沿江化工企业入驻“零准入”。同时,聚焦12条优势产业链和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引进新金宝、华为、恒大新能源汽车、正威等一批科技创新型、环境友好型的百亿级项目。

王一鸥表示,“十四五”时期,岳阳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在重保护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绿色开发。具体举措上,一是谋大局,把岳阳放到全省发展、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格局中去谋划推进;二是锻长板,用好用足岳阳通江达海的优势,推动开放发展提级领跑。三是补短板,继续做优做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七大千亿产业;四是强动能,科学规划建设岳阳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引领和支撑岳阳高质量跨越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岳阳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王一鸥表示,要把岳阳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建设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任务,突出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产业支撑,加快沿江地区组团布局、融合发展,培育壮大航运物流、石化高端合成材料、大型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力争早见效、见实效,率先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赢的新路子。

把老矿区改造成绿色发展典范

省人大代表,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市长 曾伯怡

曾伯怡代表。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生态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为我们进一步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1月27日,省人大代表,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曾伯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曾伯怡介绍,冷水江锡矿山地区享有“世界锑都”美誉,是我国最大的锑采选冶产业聚集地,锑矿开采已有124年历史。因历史上的无序开采,涉锑企业最多时达226家,土壤中的锑最高超标达200倍,森林覆盖率仅为8%。曾经的锡矿山,满目疮痍、寸草难生,是全省绿色画卷上的一块“伤疤”。

“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作为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以及湘江保护和治理五大重点区域之一,虽然任务艰巨,但我们将坚决扛起这份责任,打造全省传统矿区生态修复样板城市。”曾伯怡说。

曾伯怡介绍,锡矿山区域综合环境治理第一个三年计划已经完成,累计实施66个项目,7400多万吨一般固废全部治理完成,砷碱渣无害化技改及配套填埋场投入运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全部完成。昔日废渣遍布的不毛之地穿上了绿装。目前,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开始,将在坚持治理、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绿色开发。

“在锑矿开发上,我们一方面延长产业链,变原有单一的原矿开采为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控制开采量,做到有序开采。对于老矿区,我们将开发建设湖南唯一的中国地质文化小镇。” 曾伯怡告诉记者,目前,地质文化小镇建设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未来将成为省内外游客的打卡地。

下一步,冷水江市将把新能源开发作为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充分整治利用重金属污染、采矿塌陷、荒山荒地石漠化等区域,采取“光伏、风电+生态治理+复绿+储能”的复合开发模式,拟规划建设940万千瓦绿色清洁新能源基地。

保护美好家园,我们永不停步

省政协委员、益阳市政协主席 刘丽华

刘丽华委员。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黑杨砍了、矮围拆了、养殖退了、纸厂关了、捕捞禁了,‘八百里洞庭’重现碧波荡漾、草长莺飞的如画美景。如今,绿色让益阳大地呈现出勃勃的生机。”1月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省政协委员、益阳市政协主席刘丽华讲述了“一瓶清水”的故事。

因长期无序开采,益阳市石煤矿山环境污染问题一度十分突出。2018年,益阳市多名政协委员深入当地石煤矿山进行抽样检测,呼吁加大整治修复力度,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益阳随即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22家石煤矿山全部依法关闭退出,涉及赫山区、桃江县、安化县等多地。

赫山区泥江口镇南坝村宏安矿业曾是“重灾区”,经过整治修复,如今这里青翠葱茏,“黑山”重新披绿,水质重归良好。前不久,益阳市政协委员汪翔特意将取自宏安矿业区域的一瓶清水带上了益阳市两会上。“一瓶清水”,成为青山绿水家园的最好见证。

以问题为导向,益阳蹚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转型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市政协委员也为擦亮“益山益水、益美益阳”生态品牌不懈努力。刘丽华介绍,为推动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先后5次深入大通湖,专题调研12次、协商8次、督察12次,推动湖区产业升级,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增收。

造纸企业关停后,洞庭湖区125万亩芦苇弃收,导致影响行洪航运等新问题。沅江市探索发展芦苇食用菌,每公斤芦苇可生产0.85公斤芦菇,每年可生产近60万吨芦菇,形成产值60多亿元,吸纳近5万人就业,有望成为湖区的特色产业。此次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刘丽华建议将芦菇产业列入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支持的范围,带动洞庭湖区芦苇产业转型升级。

“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为秀美富饶益阳的明天,保护美好家园,我们将永不停步。”刘丽华说。

湖南行动

书写天蓝地绿水清的“环保答卷”

PM2.5浓度连年下降,湘资沅澧四水水质愈发优良,湖南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答卷”被评为“优”……“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书写了一份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秀“环保答卷”。

2017年,《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污染防治攻坚战在三湘大地全面打响。

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吹响“集结号”,在九大片区、十大重点领域祭出重拳,一批直接威胁长江生态安全的问题得到解决。2017年底,洞庭湖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197万株欧美黑杨全部被清理完毕;2018年以来,洞庭湖区引导造纸企业相继退出,洞庭湖区禁养区实现全面退养;2020年,洞庭湖区域矮围网围应拆尽拆,加快恢复湖洲自然面貌。随着洞庭湖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湖体断面水质的总磷浓度稳步下降,一湖安澜、一江碧水正在呈现。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全省先后实施大气治理项目735个,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均值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水污染防治方面,湘江保护和治理持续开展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流域安排各类整治项目3578个,累计淘汰退出涉重企业1200余家,让湘江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2016年以来,我省累计安排215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总任务达536.55万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126个县市区(含管理区)全部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3万个行政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让万千村落添“颜值”。

相关专题:启航,现代化新湖南——向总书记报告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