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欧爱民:强化涉非法律人才培养

2021-01-27 11:47: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鼎峰] [编辑:伍镆]
字体:【

华声在线记者 张鼎峰 报道

人物档案

欧爱民,省政协常委、湘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建言献策

“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后,双方的交往更为紧密,我们亟需培养一批懂中国法律、非洲法律的涉外法律人才。”两会期间,欧爱民带来了关于涉非法律人才培养的提案。

欧爱民说,湖南和非洲的人文交流、经贸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合作硕果累累。近年来,湖南企业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涉及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对外贸易、建筑业、纺织服装和制造业等领域。湖南对非企业在具体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遇到有关的法律问题。在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时,欧美律师费用高,对湖南的了解也不深,并非好的选择。

如何培养涉非法律人才?欧爱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欧爱民看来,既要“引进来”,也得“走出去”。在“引进来”层面,可以对接有关项目,扩大硕博士层次非洲留学生的培养规模,招收对非经贸合作重点国家、具有一定背景资源的非洲生源。在“走出去”层面,实施“2+1”非洲法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国内接受两年法学教育,在非洲接受一年法学教育。立足中非经贸合作现实需求,重点培养对非贸易、投资、劳工、环保、知识产权、调解仲裁等方面法律人才。

此外,欧爱民建议协同组建高校师资队伍,吸收来自政府、企业、协会组织的对非实务人才担任导师,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共建和保障机制,并且共同建设涉非法律实践教学平台,明确对非实践部门的责任主体地位,发挥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平台优势,联合搭建涉非法律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涉非法律人才实践教学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条件。

“可以考虑采取‘订单式’模式。”欧爱民说,针对涉非政府部门、企业、协会组织的需求,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建立高校与对非企业间的法律人才培养评价与反馈机制,提升涉非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加强中非法律教育合作,扩大非洲籍留学生培养规模,将其输送至涉非企业就业,以应对非洲国家用工“本地化”和限制外国人就业政策,提升涉非企业当地经营合规建设的水平。

相关专题:启航,现代化新湖南——两会声音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