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12月7日正式开播—— 一场穿越千年的深度对谈

2020-12-07 06:32: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薇] [编辑:夏博]
字体:【

纪录片《中国》12月7日正式开播——

一场穿越千年的深度对谈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薇

12月2日,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发布会。

该纪录片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伯璟)联合出品,湖南卫视、北京伯璟联合摄制,以思想与制度为主线,挖掘从春秋时期开始,对今日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和故事,并通过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再现中国历史群星的个人选择及闪耀瞬间,向大众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8K高清晰度的拍摄也彰显出品方的目标和“野心”,盼望《中国》能够领跑历史纪录片的新道路。

为何要做《中国》这部作品?发布会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为大家解答了疑惑。他认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在这个复杂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追溯历史,梳理文化源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张华立表示,纪录片《中国》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史,它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浓烈的思想感情,是从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文化历史的一种选择。同时,《中国》作为长视频精品路线的一次尝试,在制作上采取了目前纪录片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在叙事上放弃传统纪录片的线性结构,采用从中间打开和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在风格上,不讨好当今长视频的种种流行,强调仪式感,强调伟大的人物及其典型场景。他说:“这是一部有文化门槛、需要历史储备的作品,也是一部能让人汲取能量的纪录片,召唤大众从历史学习,把责任、使命放到实践里面去。在《中国》中,其中的人物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星辰,而在现实中国,他们可以是每一个人。”

《中国》总导演、总制片人李东珅从结构、讲故事的方式及视觉呈现等3个层面,分享纪录片《中国》用影像著史的感受。他坦言,如何讲中国故事、如何构架篇章对创作团队而言是一个考验。在表现方式上,创作者选择不同于以往的记录方式,经过无数次打磨,不断雕刻字句,力求最完美的呈现。此外,这次纪录片还邀请周涛来配音,试图从女性的视角,让女性的声音为这部片子注入更多温暖和温情。

在视觉呈现方面,李东珅表示,《中国》的拍摄是一场艰难的冒险,也是令人激动的尝试。创作团队商量了“假定性美学”的方案,基于大量的中国学、油画审美,把舞台摆在大自然、录音棚里,比如秦始皇回眸的惊涛骇浪,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摄影指导罗攀的共同努力下,最后呈现的纪录片《中国》每一帧都像画一样美丽。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直呼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是这个片子以“中国”命名;第二个“想不到”,是以“快乐中国”著称的湖南电视,一改轻松、愉快的表达,创作了如此厚重、犹如史诗般的纪录片。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沙武田,是纪录片《中国》的学术统筹。他从历史角度分析,认为《中国》讲述历史内在规律和大历史逻辑,关注历史发展的大脉络,点亮引导中国历史大方向的灯塔式的人物,勾勒历史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一部影像大纲式的中国历史。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国学院教授王子今认为,这是一部特别注重以思想创新、文化发明、高质量的精神生产为主线回顾中国漫长历史的纪录片。

著名主持人周涛在《中国》中担任配音工作。她说:“光是配70字左右的宣传片,进录音棚到出录音棚就有整整3个半小时,不断在调试与话筒的距离,以及每一句的表达、气息、停顿、重音等。一切只为了打磨出最完美的精品。对于这次尝试,我感到非常荣幸。”

《中国》的音乐由中日两国艺术家合作完成。其中,日本著名音乐家梅林茂参与了整个音乐的创作。视觉创作方面,邀请著名摄影师罗攀,整个团队以电影级别的标准来建构了纪录片的视觉创作,片花中多个唯美的镜头引起了现场来宾的赞叹。

据悉,《中国》于12月7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时30分,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播出。

相关专题:文艺湘军进行曲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