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伟大时代放歌 为决战决胜立言——湖南日报社“走向胜利”大型主题报道综述

2020-10-29 06:30:2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苏原平 周静] [编辑:刘茜]
字体:【

为伟大时代放歌 为决战决胜立言

——湖南日报社“走向胜利”大型主题报道综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苏原平 周静

为伟大时代放歌,为决战决胜立言。

从7月初至10月底,湖南日报社历时3个多月的“走向胜利”大型主题报道活动,在金色的秋阳中圆满收官。湖南日报社党组、编委会成员带队,组织记者编辑近400人次,全媒体大兵团作战,走遍14个市州、深入110多个贫困村,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记录脱贫攻坚给三湘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报道湖南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发表各类新闻作品近500篇(幅),总点击量达5亿余次。

(8月4日,湖南日报社“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这是一场与伟大时代的深情对话。

从《“首倡地”的答卷》到《百年梦圆》,从《不在世外的桃源》到《牛角山村“牛”起来》,湖南日报记者走村串户,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普通百姓,聚焦新时代的奋斗者、实干家,充分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真情书写贫困户为拔掉穷根、过上好日子的拼搏奉献,真实记录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党和政府带领人民群众为消除千年贫困、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奋斗的非凡历程、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

“走向胜利”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由两个子活动组成。“走向胜利——决战决胜市州巡礼”,聚焦全省市州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由湖南日报社党组、编委会成员带队,分赴14个市州采访报道,以每篇3000多字的篇幅集中刊发。“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则组织湖南日报社旗下各媒体记者走进110余个贫困村,分批次蹲点采访,关注贫困村和贫困户圆梦小康的生动故事。

(8月5日清晨,洪江市黔城镇桃源村锦绣黄桃基地,黄桃挂满枝头,种桃大户詹训瑶(右)和村民一起开心地采摘。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在这个千帆竞发、朝气蓬勃的伟大时代,我们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记录。”为了写好“乡村述说”开篇之作,湖南日报记者周月桂在活动启动前一天赶往洪江市桃源村采访。得知种桃大户第二天凌晨4时就要上山摘桃,她决定跟他们一起上山。当晚住在农家,继续采访深夜还在折叠包装盒的桃农。

宁静的夜晚,黑魆魆的大山,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夜宿农家,次日凌晨跟着桃农上山,周月桂心里想的就是不要错过那些动人的细节,那灯下低头折叠纸盒的身影,那清晨从草尖上碰落的露珠,那正午阳光下劳作的身体发出微酸的汗味……

用镜头拍摄脱贫攻坚的感人瞬间,以笔头记录老村蝶变的点滴变化。大众卫生报记者梁湘茂、湖南日报摄影记者田超、见习记者杨永玲来到新田县新圩镇梧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倾心交流。“真正深入农村,才能体会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坚强。”梁湘茂说。

“搬出大山后的淳朴笑脸最动人。”华声在线记者戴仲辉在桂东县大水村见证了易地扶贫搬迁带给贫困群众的新生活。他真实记录3张让人动容的“笑脸”:帮扶工作队队长肖康华驻村5年,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成功“笑脸”;易地搬迁贫困户李福雄没有被命运击垮,无论逆境还是顺境的不屈“笑脸”;养猪户张福荣凭勤劳的双手致富,喜奔小康的脱贫“笑脸”。

幸福“笑脸”被一帧帧定格,美丽瞬间反映出脱贫群众难以言表的喜悦。“这些平凡的时刻,蕴含着不平凡的感情,折射出一个伟大的时代。”金鹰报记者谭好说,真实记录这个伟大时代,是欣喜、是鼓舞,更是教育!

心中有光,笔下有情。

“乡村述说”聚焦最有典型性的贫困村、最有代表性的贫困户、最有故事的“那个人”,讲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脱贫故事。有养牛、养鸡、养鱼虾脱贫的;有种黄桃、柑橘、葡萄、猕猴桃、罗汉果致富的;有种茶叶、油茶、百合、贡米发家的;有开民宿、农庄、度假村发财的;路修好了,房建好了,媳妇娶好了……每个村一篇主稿、一条视频、一幅图片、一篇手记,文风“短、实、新”,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接连推出。

湖南日报社各媒体融合呈现,各显其能,联手将一幅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

新湖南客户端搭建《走向胜利——湖南日报社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融短视频、高清大图和文字稿于一体,文字凝炼,表达鲜活,可视性强,很多单篇点击量达300万以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和学习强国等近40家主流媒体转发,还被省委网信办组织全网推送,构筑起省、市、县三级传播“走向胜利”的通道,有效提高了传播的覆盖面和到达率。

华声在线网站在双首页要闻区以“专题+系列稿件”形式,重点推荐《湖南日报》刊发的系列报道,学习强国、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凤凰网、百度、今日头条等20余家媒体平台转载。

“记者往前走,点击量往上飙。”一场战役性报道,累计点击量超5亿次。云与端的网络世界,记录着湖南大地迈向富饶美丽幸福愿景的铿锵脚步。

(8月1日,溆水流经的穿岩山森林公园。这里位于溆浦县腹地,近年来逐步建起了多个旅游文化景区。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童迪 摄)

报道刊发后,在所在市州引起强烈反响,市州党报纷纷转载,主要领导高度评价。8月14日,《沸腾的群山——怀化市脱贫攻坚生动画卷》见报当天,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市长雷绍业等分别致电怀化分社社长肖军,称赞当天的报道写得很好,高水平、高质量,大气恢弘。很多读者在新湖南、华声在线、湘伴等新媒体留言,为湖南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欢呼,极大鼓舞了全省人民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力量。

脚板底下出新闻,深入基层“抓活鱼”。

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为抓到“活鱼”,记者们跋山涉水,行程两万余公里,与村民交朋友,用心用情采撷丰富的第一手素材。

(8月19日6时许,冷水滩区黄阳司镇水口桥村,屈冬春将晒好的青蒿打包,准备挑回家。为了避免日晒,防止晒干的青蒿掉叶,村民大多选择凌晨3时至6时收割青蒿。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只有脚上沾有泥土,深入深入再深入,才有可能见到最真切的现场,感受最动人的心跳。”为了采访永州市冷水滩区水口桥村村民收割青蒿,湖南日报采访小分队凌晨3时30分起床,赶往现场,见村民们头戴矿灯,手挥砍刀,一行一行地砍青蒿。“天上繁星点点,地下点点繁星。那是砍青蒿的人,用矿灯照出的光”。

湖南日报记者易博文采访了一户又一户砍青蒿的村民,似乎总有更鲜活、更感人的故事,等待着他去挖掘。湖南日报摄影记者傅聪不停地找角度、找对象,直到拍到村民们伴着晨曦、满挑青蒿归来的照片,才觉得满意。摄像记者刘品贝从各个角度,录制了大量素材。一条稿子,连续2天,3次进村,白天黑夜连着转,记者们以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采访安化县金田社区,为了节约时间,采访小分队临时决定当晚住在山腰一栋百年老木屋。原屋主人已离世,四周悄无声息,只有木门吱呀开关声。张福芳、龚柏威、徐行3名记者难以入眠,干脆起身座谈,回忆当天采访内容,研究次日行程策划,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溆浦县罗子山村,女记者李曼斯踩到蛇吓哭了,擦干眼泪继续赶山路;龙山县五官村,张颐佳、张浩、李健脱鞋走进冰冷的溪流中,蹚水而过;保靖县陇木峒村,邹晨莹、辜鹏博、封锐打着手电筒,走在崎岖山路上,夜访农家;衡阳市石鼓区利民村,成俊峰辞别刚出生的孩子和仍在住院的妻子,用笔和镜头记录当地的脱贫故事……记者们纷纷表示,通过“脚力”的勤快深入、“眼力”的广大精微、“脑力”的深思熟虑、“笔力”的生动呈现,精神得到了升华,对我省精准扶贫的伟大事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年轻记者的成长,离不开老记者“传帮带”。采访小分队采取新老搭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搭配、主报与子报搭配等方式,老中青结合,传承了好作风、好文风,锻炼了队伍。很多年轻记者贴身跟学,收获满满。湖南日报总编室编辑胡盼盼入职一年多,这次跟着老记者完成了两个贫困村的报道。“不仅是一次报道,更是一次学习,收获很多。”法制周报记者王薇深有感触。

“这是一次难得的锤炼机会,大家同台竞技,找差距,补不足。”湖南日报记者李夏涛表示,践行“四力”永远在路上,以后将加强学习,补齐“短板”,多出优稿。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0月29日01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