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宋人,如何守住心的宁静

2020-10-17 09:11:3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龙文泱 李叶]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

热爱生活的宋人,如何守住心的宁静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李叶

生活在军事上积贫积弱的朝代,宋人的烦恼显然不少。但这个朝代,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上的“黄金时代”。宋人简、净、静、雅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美学,近年来备受人们推崇。

10月15日,原创大展“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首次大胆地将展览内容策划、艺术设计、教育活动融合,目的就是请游客以宋人为镜,静心细品:如何在快节奏、碎片化的纷繁现代生活中,守住心的宁静。

沉浸式体验“宋之风雅”

清幽的光影中,当代简约风式样的庭院场景徐徐展开。古乐悠悠,暗香浮动,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错落有致。好一派雅致生活,进入展厅,心突然就静了。

古琴、陶瓷器、书画、青铜器、银器……入选的80件/套左右的文物均为精挑细选之品,来自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福建博物院等12家文博单位。本次展览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树金介绍,展览紧扣“慢生活”主题,选取了宋代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的9个生活片段进行复原展示。

没有讲解员讲解,但展览说明足够详细。尽可闲庭信步,慢慢体验。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宋代“万壑松风”琴边就有一把琴,你可抚琴自弹。可品茶的桌椅后,就是被制作成动画的刘松年《撵茶图》,它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把“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全部打开,安心感悟生活的美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先忧后乐’;面对生活和仕途的起伏,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树金说,儒家的平和谦恭、道家的清净自然、佛家的明心见性,使得宋朝文人无论得志或失意,都能表现出从容的气度。他们不追求权力与财富,重视生活的品位与情趣,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这些人生哲学无不展现在其生活中。

“宋代的士大夫与山水画是相互成就的,他们理想的山林是天开地阔、环山绕水、苍松掩映,驾一叶扁舟便可与飞鸟同渔。因此,宋代的山水画显得孤清、寂灭、幽远,同时又令人神往。”王树金说,比如“南宋四家”之一马远的《松寿图》。画幅上端,还有宋宁宗赵扩行书七言诗:“道成不怕丹梯峻,髓实常欺石榻寒,不恋世间名与贵,长生自得一元丹。”

诗作更是直抒胸臆。《陆游自书诗卷》中的7首诗,均为其80岁所作,书写极其放松,然笔力遒劲、气势磅礴。诗中描述了其归隐后恬淡自足的村居生活,抒发了对漫长人生路的感慨和超脱。

常州博物馆藏宋代毛笔、扬州博物馆藏北宋“仲举澄泥”铭砚……一组“文房四宝”构建出宋人挥毫泼墨的场景。王树金说,“文房四宝”的称呼宋代已出现,但两宋士人更喜欢的称谓是“文房四士”或“文房四友”。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

清代张潮《幽梦影》提出古代文人慢生活理论:“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王树金说,若问“闲”的正确方式,热爱生活的宋人是绝佳范例。

僧侣饮茶、文人品茶、皇家茶宴、平民斗茶图片,展现了宋朝的全民“茶热”。王树金说,宋代上自帝王下至普通民众,不同阶层对茶事活动的参与及热爱程度堪称史无前例。茶先苦后甜的物性,更与宋朝文人的人生际遇、品性有着天然的契合。宋朝文人流行煎茶,这样最能保留茶的真味。北宋的汝窑青瓷托盏展现了宋人的茶具审美:釉色追求自然纯净,纹饰简洁无华。其中,青白瓷“如冰似玉”备受文人雅士推崇。

品茗雅谈时,暗香浮动,见香却不见烟。王树金指着一组熏炉、铜香匙解释道,“隔火薰香”的品香方式在宋朝盛极一时。即在秸灰中浅埋香饼,隔火熏香,香味舒缓地散发而无烟气。

饕餮纹铜尊、“大晟”铜钟等仿古青铜器,则是宋代统治阶级期望“复古为三代”(夏商周),通过新制礼乐、礼藏于器,重建社会秩序的物证。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