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科技领域崛起“株洲力量”

2020-10-16 09:17:14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廖喜张] [编辑:金灵]
字体:【

关键科技领域崛起“株洲力量”

——“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株洲实践

株洲日报记者 廖喜张

这是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

可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制动盘与闸片在株下线,打破了德、日等国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全球首列应用于机场捷运系统、可自动驾驶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将运行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拥有全球独创的多肽信息压缩技术,为多肽新药发现提供了独有的“种子库”……

这是中国动力谷高速前行的强力引擎——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跃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全省一类地区第一,技术合同交易额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平均值2倍……

近年来,这座承载新中国工业荣光的老工业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把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奋斗的脚步开启“创新节奏”,一批批“株洲创造”正崛起为城市新名片。

从“跟跑”到“领跑”: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株洲问世

7月29日,由中车株机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研制的全球最大功率神24电力机车在株洲下线,以单机功率28800千瓦、牵引力2280千牛的超强动力,再次刷新轨道交通装备的世界纪录。

该机车具备在12‰的坡道上单机牵引万吨货物列车的能力,可拉动超过100节满载铁路货车,整列车绵延接近1.5公里。“重载、高速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总方向。神24电力机车的诞生,将把中国重载牵引推向世界第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表示。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作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这个先后诞生了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等中国工业史上近300个第一的老工业城市,更加深谙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1964年开始,中车株洲所就一直致力于功率半导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08年11月,成功收购英国大功率半导体制造商。在历经9年零6个月,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后,“中国芯”在技术上终于追平了对手,打破了发达国家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并走向了海外。

这是株洲创造突破“卡脖子”环节的又一个精彩征途。

在株洲,类似的创新成果可以组成一个壮观的矩阵: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全球最快的米轨动车组,全球首列虚拟轨道智能列车,全球首个生物医药多肽库,世界最大尺寸的超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0.08毫米的微孔拉丝模芯,等等,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在株洲问世。

从原始创新起步,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步步见证株洲创造的崛起。

从“被动”到“主动”:企业纷纷主动撸袖子挑大梁

作为显示面板所需的关键原材料,高铝超薄玻璃又称高铝超薄电子触控玻璃,长期被美、日、德等国所垄断。醴陵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中国市场终端品牌厂商要求,重新设计建造了一条浮法高端盖板玻璃量产线,于去年7月正式点火。历时5个月,该公司于近期宣布量产0.33mm高铝超薄玻璃,不仅透过率高,而且韧性好,被弯曲成环状也不会折断。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是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向协同”的创新机制,全方位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创新。

梦想召唤,使命催征。从“被动”到“主动”,株企纷纷撸起袖子“挑大梁”。目前,全市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50家,培育各类技术创新平台477家,其中国家级43家、省级228家,稳居全省前列。近三年,全市全社会R&D投入总量增长至87.44亿元,占GDP比重增长至2.91%,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长远看是企业核心技术人才自主可控。近年来,我汇聚了以院士为首的国家级高端人才433名,柔性引进了高层次人才4000多名,评选市级领军人才142名,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324名,组建652人的科技专家服务团,建立800余人的中国动力谷产业专家智库。

通过创新人才的引进,全市创新动能不断提升,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海底观测光纤、生物医药领域的多肽药物研发、新材料领域的液态金属和永磁材料、海洋技术领域的深海机器人等多个技术前沿领先国际国内水平。我市成为中组部在湖南唯一的人才工作联系点,创新人才工作模式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基层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从“量变”到“质变”: 推动产业加速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危中有机,创新者胜。面对疫情冲击,我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在两个市场“斩旌夺旗”,在逆境中强势崛起。

国产首艘装载“中国芯”的近海豪华游轮“大湾区一号”在深圳成功交付,自主研制的自动捣固系统顺利完成首套装车——继高铁、地铁列车之后,中车株洲所的核心系统和部件,又在新领域得到了应用。

发布6款环卫车型,装备了5G技术的无人驾驶环卫车“上岗”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中心大剧院——中车电动、纽恩驰等企业业务范围、市场空间进一步延展。

将航空发动机和直升机传动先进技术,衍生拓展到燃气轮机等高速传动、风电等高端装备传动领域——南方宇航上半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放大优势,中小航空发动机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打造。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我市依托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航发南方公司等龙头企业,切实提升自主可控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系统开发、功率半导体器件、航空发动机研制、先进硬质合金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全面促进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鼓点铿锵,催人奋进。一个个创新驱动的“强磁场”在株洲聚合,上半年,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016.3亿元,增长8.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7.2亿元,增长8.2%,增幅排名全省第一。

繁花似锦春满园,硕果累累压枝低。从内到外,从“量”到“质”,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株洲“高速列车”,正推动产业加速迈上价值链中高端,向着“世界级现代轨道交通城、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中国动力产业自主创新中心”加速迈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