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易禹琳 通讯员 董飞
为支持非洲在2030年基本实现粮食安全,近年中国农业援外的步伐不断加快,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10月13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协办的第四期农业援外储备人才英语培训班在湖南师范大学开班。记者在开班典礼上获悉,农业援外,湖南一直走在前。
农业援外,湖南是大省强省
自2001年以来,中国共向亚非37个国家派出81个农业组(58个专家组、20个职教组、3个高级顾问组),专业涵盖动植、水产、畜牧、兽医、水利等10多个领域,共808人次专家参加。
“其中196人次来自湖南,占四分之一,位列各省市区第一名,湖南是名符其实的农业援外大省。”10月13日,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洪志杰在介绍全国农业援外情况时,特别称赞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充足的优秀援外专家储备,为国家援埃塞俄比亚职教组等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0年以来,湖南派出了20批180多人次的教师,约占全国外派教师的40%。
农业援外,湖南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兰定国如数家珍:从1973年至2020年,湖南先后承担了我国援助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44个国家、39个农业项目,派出农业技术人员867人,提供物资设备2.1万吨,为受援国家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万多人次,提供各类农作物良种320多个,推广农业先进技术210多项。
农业援外,湖南不仅是大省,也是强省。早在2012年,在对利比里亚的农业援助中,湖南省以一省之力承担了该国农业援外项目,24名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全部来自湖南省,一举开创了 “南南合作”中国农业对外援助“以省包国”的援外新模式。推广农业新技术92项、农作物新品种27个,实施微型示范项目21个。在塞拉利昂栽水稻,在索马里改造农田,在莱索托建沼气,在几内亚养淡水鱼,在刚果(金)种果蔬……湖南人在非洲大陆上为中国赢得了赞誉。
授人以渔,湖南专家吃得苦霸得蛮
“白天猴子进屋偷米面,晚上窗外狼和野猪叫。电随时断,路随时断……”10月13日,在第四期农业援外储备人才英语培训班上,来自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望分享了她在非洲农业援外10年的经历。
一张张照片展示了埃塞俄比亚艰苦的环境,2003年,同去的一名美国植物学家丢下援助的物品就跑了,而何望却坚持到了2020年(有几年因工作归国),今年8月才从埃塞俄比亚回来,又准备12月再去。 “越艰苦,就越想去改变。”而何望只是众多吃得苦、霸得蛮的湖南农业援外专家中的一员。
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格技术职业教育培训学院,没有挖机,何望带领师生花了4个月,一锄一铲挖出了该国高校第一个标准化鱼池,至今已修建了14个“三合一鱼池”,她培训了3500名学生,示范技术20项,建设了一个综合水产养殖场,建立了一支水产团队,主持编写7本职业教材。她的示范基地,成为埃塞俄比亚全国各地大学生、技术员、农民的培训基地。她的贡献,将使当地的渔业发展少走20年弯路。
“走出国门,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何望笑着说。
人才培训,湖南师大有一套
2018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推进中非合作的八大行动,对未来三年农业援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非实施50个农业援助项目,派遣500名高级农业专家……
“除技术援外,有效服务国家政治外交,成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宣讲中国故事和中国方案的民间使者。”10月13日,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处长王静诠释农业援外专家的重要性。农业专家在受援国,需同当地政府官员、农业技术人员协同工作,开展实地技术示范、能力培训等活动,还需撰写政策规划建议、各类工作报告,必须具备较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写作水平。而现实是,国内农业专家长期扎根基层,实践能力丰富,外语能力不足,制约了优势的发挥。
据介绍,为解决农业援外专家英语基础薄弱的瓶颈问题,从2017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已举办3期农业援外储备人才英语培训班,已培训107人,60多人已参与到各项农业援外工作中去。第四期从200名报名者中,根据援外意识、英语基础、表达能力,并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援外项目的需求,选拔了14个省市的35名学员来参训。记者发现,有5名是湖南学员,其中两名来自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水产养殖和畜牧兽医专业。另3名来自临澧县农业农村局、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中心。
为什么会选中湖南师范大学来实施全国农业援外储备人才的英语培训?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揭秘:该校外国语学院是湖南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201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此次30天的英语培训,安排了优秀的教师团队和全国领先的智能化语音教室,设计了有特色的教学方案,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为满足援外农业专家们“农业外交”的需求,特意安排了外事礼仪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