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湖南援疆教师纪事

2020-09-11 09:47:2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杏芬] [编辑:欧小雷]
字体:【

谭海玫老师与古丽斯坦姐弟俩在一起。

曾超光老师在吐鲁番实验中学课堂上指导学生。

任向东老师在帮维族学生家修剪葡萄。

王杏芬

新疆吐鲁番,在一支老歌中为人熟知,歌名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1998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湖南省开始对口支援吐鲁番地区。22年过去,前后九批援疆工作队对吐鲁番地区的大力帮扶,让这美丽的名字与湖湘大地紧紧相联。

在吐鲁番的教育事业中,湖南援疆教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和221团,我分别采访了三位援疆教师,他们的人品与师德,像天山上圣洁的雪莲,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馨香。

活成自己的太阳

一场疾病,让谭海玫加快了圆梦步伐。

她自小体弱,双肾很早病坏,2011年1月又因绒癌早期在长沙湘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病中的她,从没影响过在安仁二中毕业班的历史教学任务,任教班级的历史成绩都居年级前列。

2015年10月,因病情复发,她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书上是“宫颈癌早期”几个字,但她没有流泪,却陷入了沉思。

治愈出院,她着手寻找机会。2016年暑假,机会终于来临,湖南省第八批援疆工作队正在组建,安仁二中有名额分配。她马上找到校长强烈申请。有些理想是不能等待的,想到就要去做。她已47岁,若上天让她活到100岁,剩下的时光也只有52年多一点。

人世一趟,谭海玫不想落下遗憾。她希望活成太阳,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他人。

如愿以偿的她,来到了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托克逊县。这里,年均降水仅7毫米,多风,年均气温13.8℃,极端最高气温为49℃。

13岁的古丽斯坦·艾尔肯,是谭海玫任教的县二中初二学生。大眼睛的漂亮女孩,学习努力,成绩却差强人意。谭海玫骑着自行车,逆风往古丽斯坦城郊的家一趟趟跑。40多分钟车程,全身落满了土。

下土,在托克逊,如江南下雨一般正常。

古丽斯坦的父亲开的士,母亲做家务。四张嘴,全靠一个方向盘养活。父亲准备让古丽斯坦辍学,找个好人嫁了。女孩一听说,着急得成绩直线下滑。

男主人向来家访的谭海玫提出一个条件,继续读书可以,但要寄宿。在托克逊,家距学校5公里之外的学生方可寄宿,寄宿不需要钱,有午餐补助。而古丽斯坦的家,与学校距离不足5公里,如寄宿,要自己承担伙食费用。

每月几百元的费用,谭海玫满口承诺下来。只要能不让孩子辍学,这笔钱她愿意出。孩子住到了学校。中午、下午、晚上,谭海玫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辅导古丽斯坦,经常错过最后一班公交。夜半,月亮照着,风儿吹着,她骑着自行车独自穿过。

因为学校初中部临时撤销,古丽斯坦初三转到了滨河中学。谭海玫并没因此中断对她的资助。她或去学校,或去她家,将生活费及时送到古丽斯坦手中。有一次,她带着探亲的丈夫一起走进这个特别的“亲戚”家庭,让小女孩一家感动非常。古丽斯坦表示高中想考长沙的周南中学,谭海玫丈夫在旁一口应承:“只要考上了,我们负责你的所有费用!”古丽斯坦红着脸,羞涩地告诉谭海玫的丈夫:“湖南妈妈真好!”

谭海玫主动和本校教师结对子,开展“传、帮、带、学”活动,邀请老师们到她的课堂上观摩、学习,并到别的课堂听课、评课,与本地老师们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探讨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体质弱的谭海玫,很难适应托克逊的气候,她依然有口鼻出血、腹胀腹泻、咽喉疼痛、嘴唇裂皮、口腔溃疡和皮肤过敏等症状出现,但她努力克服种种不适,自觉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使者。

她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需要”。

是的,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为了这两个字,她愿在托克逊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父子两代人的情怀

长沙南站外,曾超光见到了来接他的久违的妻子。

这是2017年的6月,在吐鲁番实验中学支教的曾超光回来度暑假。

妻子长相甜美,是曾超光一直以来藏在心底的小骄傲。但他们总是分离,包括儿子。一家三口团圆的日子少之又少。

妻子接过曾超光的行李箱,没走几步,又被曾超光抢了回去。负妻子太多了,他要利用在家的有限时间,无限地照顾她。

停车场找到车,放好行李,曾超光下意识拉开副驾驶门,坐上去。妻子在驾驶位坐下,复又出来,面色有点难看:“超光,我有点不舒服,你来开吧。”说着,妻子手搭车顶,身子竟然滑了下去。

曾超光大惊,立马跳下车,把她抱到后座躺下,发动引擎,风驰电掣向医院驶去。医院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急性病毒性脑炎。

他们整整分别了一个学期呀!常言道小别胜新婚,可仅仅在长沙汽车南站讲了简短的几句话,还没来得及互诉衷肠,妻子就昏迷不醒了。上苍给他开了个玩笑,抑或一场梦魇?守在病床旁的曾超光怎么也想不通。

2001年8月,曾超光第一次援教,是在西藏山南的师范学校。正因为有在西藏援教的宝贵经验,2016年8月,娄底市教育局要从市直学校选派一位生物专任教师赴新疆吐鲁番支教时,娄底一中校长范彦江第一时间想到了曾超光。但13年过去,曾超光已届知天命之年,范校长的心里有点打鼓,担心会遭拒绝。

哪知曾超光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孩子还小的当年,他都能远离家乡,援藏支教,现在,儿子已是西安体育学院的大学生了,妻子更会全力以赴支持。最重要的,他内心深处对少数民族同胞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他愿意去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

9月20日,他风尘仆仆出现在了吐鲁番实验中学,主动要求做了高三(1)班的班主任老师,并担任两个班的生物教学。

民族团结一家亲,维汉一家人,曾超光在工作和生活中牢记这个宗旨。有次晚自习,班上一名维吾尔族学生买尔合巴突然晕倒,得知消息后的曾超光心急火燎赶往学校,及时将她送到医院急诊,并为她付了医药费,把她安置妥后已是凌晨2点。次日女孩父亲来到办公室向他致谢,要归还曾超光代付的医药费,被曾超光拒绝了。维吾尔族汉子眼里噙着泪花,用生硬的汉语夸赞道:“湖南人真好!”

迎黎明、战黑夜,是曾超光的工作常态。付出总有回报,他班上的成绩一直年级领先,每次月考年级前十名,他的学生常常占了6、7席,而前2名则几乎次次出于他的班上。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及与学生的融洽关系,2017年下学期,曾超光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大后方稳定,学生成绩稳步上升,这样顺心的日子还没过多久,就遇妻子突发疾病,昏迷不醒……他该怎么办?

于情于理,丈夫都应守在病床之侧。可是,吐鲁番实验中学毕业班的孩子都在等着他呀!他们是几十个家庭的希望。关键时刻他怎忍心抛他们于不顾?在得知他妻子患病后的第一时间,湖南援疆指挥部领导就打来了电话,并延长了他的假期:“留在湖南陪护妻子,这是大事!”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暑假结束,曾超光按时出现在了吐鲁番实验中学,一如他首次来。不同的是,他的脸上多了憔悴与隐痛。

妻子基本稳定,他把妻子托付给了高薪请来的护工,日薪两百元。教书给他带来的月薪,远远没有给护工的多。但世上总会有些这样的“傻”人,宁愿委屈自己与家人,也不愿辜负国家和孩子们的期望。

时间到了2018年4月,阿克苏阿瓦提县一个乡村幼儿园,一位帅气阳光的23岁大男孩在教80多个维吾尔族小朋友唱国歌。孩子们唱得卖劲,一个个跟着旋律挥着小手;大男孩子教得倾情投入,脸上有着微微的汗珠。

电话响了,接通,是在吐鲁番的老爸打来的:“泽泽,好好干,为湖南人争光!”

从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后的曾泽林,自愿来到遥远的新疆阿克苏。他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教师之家,现在,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且,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

他的母亲,由于急性病毒性脑炎,在老家病床上躺了近一年还没完全康复。父亲为了救母亲,已举债20多万,接下来的治疗费还没着落。如此情形下,父亲曾超光仍然鼓励儿子到新疆支教,鼓励他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他来了,沿着父亲走过的足迹。父子二代相继援疆支教,这首动人的乐章正在由这对父子共同谱写。

曾超光,这个铮铮男儿,心有大愧却无悔!

皓首支边终不悔

任向东年过半百,头顶白发,“皓首戍边”是他到新疆后最喜欢的一个词。这个词带来的庄严感、仪式感,能让他在疲累之时也能迅疾精神一振。

没来疆支教前,他一直在家乡安化乐安镇执教,即便调动,也是辖区之内的几所学校。没有走出过大山的92岁母亲,一直与小儿子任向东住在一起,从未分离过。

2017年2月,由益阳市教育局指派,任向东随益阳市第二批援疆工作组,来到了新疆建设兵团12师221团学校支教。

最初把支教消息告诉老母亲时,母亲心里一沉,脱口就道:“安化这么多老师,怎么偏偏要你去?可以不去吗?”60后的任向东,深谙“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但男儿都有建功立业之梦,这个梦眼看随着年龄增长行将泯灭,却又突然触手可及,他内心的纠结旁人难以体会。

去!当然选择去!

能够去,归根结底还得感谢妻子。任向东的妻子是农村妇女,没文化,却贤惠善良,照顾婆婆如同亲生父母。家有贤妻,他无后顾之忧。

221团是新疆建设兵团驻吐鲁番地区唯一的团场,也是距师部最远的团场。驻地年温差达70多摄氏度,夏季酷热,冬季干燥,春季风沙大,条件异常艰苦。学校就位于团部所在地。

甫至学校,任向东就被直接安排接任初三毕业班政治和初二毕业班地理课程,同时兼任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和文科教研组长。其中地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生涯中,任向东从未涉足,压力巨大。学校师资力量的匮乏,由此也可见一斑。

从接手到毕业会考,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教材版本不同,学生情况不熟……任向东白天走访老师和学生,了解学情,熟悉教材,制定毕业复习规划;放学以后,带着课本资料回宿舍继续工作,一盏明灯经常陪到天亮。

有人劝他这个年纪了,不用这么拼,他说:“我们安化山里人踏实惯了,接手了的事情就要做好。我们到这来,是被寄予了厚望的,绝对不能把工作搞差搞砸!”

努力终有收获,2017年的毕业会考,任向东任教的两门学科成绩达标率创学校新高,获得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2017年下半年到现在,221团学校新增维吾尔族学生30多人,小学6个年级共分布有民族学生61人,国语水平普遍较低,学习交流都存在困难,如何提高他们学习国语的兴趣和能力?任向东费了一番心思,制定了详尽实用的培训方案,分层次由教师们进行系统辅导。学期末还专门组织了民族学生全员参与的系列竞赛,包括汉字书写比赛、课文抽签背诵比赛和现场规定话题的作文竞赛等等,以此检验培训成果。

这一举措效果非常好,相当一批民族学生的国语能力达到了汉族学生的中等水平,口语交际基本没有了障碍,维吾尔族家长们对任向东都心存感激。

课余,任向东积极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57岁的吐尔逊·艾外都力是吐鲁番高昌区艾丁湖乡庄子村四小队的农民,妻子叫米哈尔古丽,两人的儿子今年30岁还没结婚,女儿23岁,在天津科技大学读书。全家主要收入是耕种11亩葡萄,年毛收入约5万元,除掉投入和女儿上学费用,所剩无几。

任向东知道后,经常带着礼物去看望他们,跟男主人一起下地,陪女主人一起做饭,从心理上拉近彼此的距离;吐尔逊妻子生病住院,任向东购买慰问品去医院探望;经常在微信上鼓励他们读大学的女儿优丽吐丝,不忘在她生日和维吾尔族节日时给她发个一两百的红包……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温暖着吐尔逊一家的心。在得知对他们出手大方的任向东其实并非大款,而是一个人赚钱养活全家四口时,吐尔逊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2018年春节,返乡过年的任向东意外收到一条精美的维吾尔手工地毯,原来是有心的吐尔逊寄过来的。朴实的吐尔逊告诉任向东,本来想寄点新疆干果表心意的,但想到干果吃掉就没了,就换成地毯作为友谊的永久纪念。

“需要”,这个词语简朴,没有丝毫华丽的影子,却集聚着巨大能量,能让人产生无穷的动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