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驻村帮扶工作走笔: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2020-08-17 09:18:26 [来源:岳阳日报] [作者:刘志恒] [编辑:金灵]
字体:【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我市驻村帮扶工作走笔

杨柳村的党员小组会议开到普通党员家中。

□岳阳日报记者 刘志恒

8月13日傍晚,平江县加义镇杨柳村老党员杨倩希的地坪前甚是热闹,这里正在召开村党小组会议。外墙上的党旗格外鲜艳,党员们围绕“党员包组生产自救”的相关工作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以前村里开党员大会,普通党员很少有机会发言,会后就像‘耳边风’,很少能听上心、去落实,如今,党小组会议开到了党员家中,很接地气,大家面对面地交流,气氛活跃,效果很好。”杨倩希开心地说。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亦是如此,与其以“授鱼”之法,送钱送物,不如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传帮带”,激发干部群众的内在动力,为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增加“造血”功能。

2017年,1141支驻村帮扶工作队、2549名驻村工作队员,进驻我市贫困村开展帮扶。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聚焦主责抓党建,以深化“五化”为抓手,提升“五力”为重点,推行“五强五好”举措,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有效地推进了基层治理工作重心下沉,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目前,全市3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成功摘帽;全市贫困人口累计减少38.6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9.46%下降至0.37%。

培养党员干部 筑起战斗堡垒

“‘五强五好’即强堡垒,打造好班子;强素质,锻造好队伍;强支撑,培育好人才;强基础,发展好产业;强引领,完善好机制。”财政部驻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斌樑介绍说。

泊头村曾经是集体经济“空壳村”、矛盾纠纷多发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经过换届选举,顺应民意,完成“一肩挑”工作,消除不必要的两委矛盾,增强村组织凝聚力,强化班子成员责任心。

在工作队努力下,泊头村还创造性地建立起“三人小组”模式。三人小组由党员、组长、群众代表组成,负责本组生产服务和协调工作。

2018年,碧桂园苗木种植基地落户泊头村时,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三人小组”积极协调,上门做工作打消村民顾虑,让项目快速、顺利落户。

“在‘三人小组’协调下,我的2亩地流转到了苗木种植基地。以前靠种地,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元,现在在这里打工,年收入有2万多元。”村民曾鹏飞告诉记者,家门口务工,让他摘了贫困帽。

在刘斌樑看来,如果把一个村比作一辆火车,党支部就是车头,村民小组相当于车厢,群众则是乘客,只有同向共进,三者联动,才能推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三人小组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保障了村民对基层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减少了工作中的各类纠纷。“堡垒”强了,矛盾少了。

如今,泊头村里还建成了农民书屋,开办了农民夜校和惠农政策讲堂。村里的农民运动会、乡村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为传播。泊头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乡风。

根植脱贫产业

筑牢富民之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产业项目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村民就业的长远之计,也是脱贫攻坚的最有力抓手。

平江县三市镇淡江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谷雨烟茶、谷酒、青蛙养殖、中药材种植、优质大米、民宿旅游等产业项目,让村民的财富源源不断。

湖南理工学院驻平江县三市镇淡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梁亭说:“大力发展产业,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这是精准扶贫最大的责任。”

在工作队帮助下,淡江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强化支村委领导村级经济能力,注重产业扶贫利益联结形态多样化,目前共有“股份联结、租赁联结、销售联结、劳务联结”4种利益联结形态,为农户增收。

在谷酒、烟茶等生产基地,淡江村33户贫困户以土地折价入股的形式,每户每年可保底分红1000元,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青蛙特种养殖、原生态稻谷种植等基地共租赁贫困户土地150亩,每年为这些贫困户增加租金收入共7.5万元。茶厂同茶农达成订单采购协议,每到采摘旺季,以不低于30元的价格,优先向贫困户收购春茶。

贫困户徐大华、徐保良等在青蛙养殖基地负责饲料投放、设施维护和供水等日常管理。徐大华表示,每天工价150元,每年有120多天做工,用工收入就达到18000元。

此外,淡江村各合作社经营利润上缴和光伏发电等项目让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扶持致富“头雁”

走向共同富裕

头雁领航,群雁奋飞。市城管局驻杨柳村第一书记吴四兵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升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帮助他们脚踏实地的创业,才能长效稳定高质量脱贫。”

杨柳村从培养致富带头人入手,以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远程教育、职业教育、人社服务平台等资源为依托,把种植养殖大户、实用人才和优秀青年培养成村致富带头人。

古林根因女儿患先天性脑瘫,于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之需照料年迈的父母和残疾的女儿,一直未能出去务工,家庭收入低。

在工作队帮助下,2018年,古林根养了4头仔牛、2只母羊、300只鸡苗、100只洋鸭,当年纯收入达5万多元。去年发展到7头牛、16只羊、800多只鸡鸭,还买了1头母猪,新挖了1亩多水面的鱼塘,2019年,收入达8万多元,不仅还清了欠债,还有了存款。如今,他推掉老房子,建起了两层楼的新房子,靠着养殖业成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

在杨柳村,有古林根、谢爱民、蓝普成等20多名昔日的贫困户蝶变为致富带头人。他们的创业历程也充分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彻底消除了“等靠要”思想。现阶段,全村支持8户养蜂500余箱,近期已产蜂蜜5000多斤,预计全年10000多斤,创收约50多万元;支持7户养猪1000多头,预计创收300多万元;支持7户养羊200多只,预计创收20多万元。

穿梭于岳阳各个村庄,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百姓生活极大改善,群众脱贫攻坚的干劲十足,“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正将百姓奔小康、乡村大振兴的梦想点燃……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