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山顶人家新梦想

2020-08-14 22:33: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永涛] [编辑:潘华]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永涛 肖军 通讯员 周晓鹏

悬置在海拔1300米的山顶,小村常年云雾缭绕。

一条进山公路穿村而过,向两边山脚蜿蜒而下。驻足远眺,但见叠峰夺翠,峡谷幽深,山居人家星点四散。

临近晌午,山顶上溆浦朱家园村的王文生,手持长鞭,哼着小曲儿,赶着吃饱而归的羊群。几只不安分的羊崽蹦跳撒欢。

“搞养殖10年,今年最有赚头。”一只羊崽蹭到身旁,王文生用手拍拍羊背,笑声爽朗。

王文生早年养猪、牛、羊、鸡,缺少经验,又无本钱,总是亏多赚少。

那时山里没通公路,卖头上百公斤的肉猪,得请4人帮忙抬下山,再装上车赶往集镇。刨除各项成本,所赚无几。

几年前路修通了。他的眼睛又放光了。

满目青山碧草,正是天然牧场。

“生平第一次贷款,那个压力大喽!”在乡政府帮助下,王文生获得3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府贴息,无担保抵押,3年到期后,只须偿还本金。

羊棚、猪圈修建完毕,王文生头年购入20只羊、2头母猪。年底,商贩开车直达家门口,猪羊顺利售出,小赚了一笔。

“还清银行贷款,而且,头一回有了银行存款!”2018年,王文生脱贫摘帽,他还记得自己当时对乡干部感慨,“这么快脱贫,实在没想到”。

溆浦沿溪乡乡长杨昌喜介绍,也是在2018年底,朱家园退出贫困村之列,2089人全部脱贫,不落一人。

王文生的邻居,年近80岁的向继生夫妇体弱多病,独女远嫁他乡。居住多年的木房,每逢雨天,屋顶四处漏水,要用多个盆子来接。政府为其实施危房改造,装上自来水,单独建了和城里一样的厕所。又获低保兜底等政策帮扶,两位老人吃住无忧。

村里组组通公路,山门越开越大。不少农户瞄准种养业,铆足劲要干出名堂。

“做事有奔头,才不会觉得累,山里人有的是力气!”王文生扳着手指头告诉记者,夫妻俩今年养了50只羊、4头牛、3头母猪,预计收入15万元。

他迎来最好的年景。

更大的喜悦来自女儿王丽娟。

今年高考,王丽娟理科553分,超过湖南一本大学录取线,即将成为朱家园村17组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王文生早早给女儿备足上大学的费用。他希望女儿将来考取研究生,给弟弟做个榜样。姐弟俩都走出高山,到大城市发展。

“女儿学习努力,从来不让我们操心。”王文生满眼光亮,禁不住大喊一声女儿,“来客人了!”

房屋的前坪上,王丽娟正在洗晒一家人的衣服。

女孩短发齐耳,衣着朴素,并不腼腆。她轻声提醒父亲:“别把话说满了,最终能读哪所师范大学,还说不定呢。”

看来王丽娟已有心仪的大学。

“读完书,还会回家乡!”和父亲想法有所不同,她想学得一技之长后,返乡创业。

女儿的心思令王文生很是迷茫。

可王丽娟认为,家乡青山绿水,发展乡村旅游,规模化种植黄桃、油茶、猕猴桃,需要年轻人回归。将来自己有了“本钱”,恰好可以接过父母手里的活计。

在5公里开外的大山脚下,同村返乡大学生王康成立合作社,建起铁皮石斛中药材基地,带动部分村民入股、就业。

眼前的创业故事,乡亲口耳相传。

故事的细节,以及那些预期的美好未来,已经烙印在王丽娟心里。

相关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