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回望初心——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丁玲主编《北斗》:一本杂志,一个战场

2020-07-25 08:44:4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字体:【  
1931年5月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确定由丁玲主编大型文学期刊《北斗》。这一年,丁玲27岁。《北斗》诞生于国民党文化高压之下。在左联领导的文艺杂志相继被查封的危急时刻,它犹如夜空的北斗星,引领着左翼文艺运动的前进。虽然只出了8期,《北斗》却是坚持时间最长的左联机关刊物,丁玲更是把一本杂志变成了一个战场,把自己由一名“文小姐”变成了一名“武将军”。

【红色档案】

丁玲主编的文学期刊《北斗》创刊号(影印本),现存于湖南图书馆。 通讯员 摄

丁玲主编的文学期刊《北斗》,现存于湖南图书馆。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晗 通讯员 王明贵

【档案故事】

1931年5月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确定由丁玲主编大型文学期刊《北斗》。这一年,丁玲27岁。

《北斗》诞生于国民党文化高压之下。在左联领导的文艺杂志相继被查封的危急时刻,它犹如夜空的北斗星,引领着左翼文艺运动的前进。虽然只出了8期,《北斗》却是坚持时间最长的左联机关刊物,丁玲更是把一本杂志变成了一个战场,把自己由一名“文小姐”变成了一名“武将军”。

《北斗》创刊的背景

《北斗》于1931年9月20日创刊,1932年7月被国民党查封,共出版8期,由上海湖风书局发行。为寻找这颗“北斗星”的更多印记,记者来到丁玲纪念馆。

7月的常德市丁玲公园,处处都是繁茂的生机和怡人的景色。在公园西南角一组极具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群里,收藏着1000多件与丁玲相关的文物和历史文献,这里便是丁玲纪念馆。

伫立在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图片前,总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接到主编《北斗》的任务时,丁玲不到27岁,也还不是中共党员。这是她第一次面临如此重大而庄严的使命,但她没有犹豫,而是勇敢地接受了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丁玲纪念馆馆长毛雅琴说。

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文坛风雨如晦,蒋介石“清党”“清共”的同时,加强了对文化的禁锢,加大了对进步作家的迫害。1931年2月7日,“左联五烈士”被枪杀于国民党龙华警署。为此,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悲愤地写道:“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在《北斗》创刊之前,左联先后办过多种刊物,但都被国民党政府查禁了,连秘密创刊的《前哨》也被查封。

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再办一个刊物,公开的,就叫《北斗》!

中共中央负责人张闻天约见了急于想去江西苏区参加革命的烈士遗孀——作家丁玲,指示她留在上海参加左翼文艺运动,利用她不太暴露的身份,出任新左联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

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北斗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个90年前成立、仅仅存在了6年的文学团体,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如今,其机关刊物《北斗》原件存世稀少,记者只在湖南图书馆借阅到了20世纪50年代收录的影印本。

《北斗》设有小说、戏剧、诗歌、小品、世界名著、批评与介绍、文艺随笔等栏目,刊载的作品中,有很多热烈反映时代精神的革命之作,雄豪而沉稳。

“接过主编《北斗》的使命后,丁玲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工作。上任伊始,她便给许多作家写信约稿。”毛雅琴说,当时《北斗》的作者不仅有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以及丁玲本人等一大批左翼作家,还有叶圣陶、冰心、陈衡哲、徐志摩、戴望舒、凌淑华和沈从文等非左翼作家,他们有的是左联的朋友,有的则是与左翼文学不无矛盾和冲突的自由派作家。因此,《北斗》创刊号一面世,就给读者留下了作风朴实、广泛团结作家的印象。

在理论创作上,丁玲在创刊号上刊登了署名朱璟的长篇论文《关于“创作”》,系统地描述了新文学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左翼文学的经验教训,并且明确提出:左翼作家必须克服“政治宣传大纲”式的“公式化”和“论文化”倾向,努力具备“正确的观念,充实的生活和纯熟的技艺”。

《北斗》堪称文学创作的花苑,它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上的“北斗星”,为繁荣和发展左翼文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文小姐”变“武将军”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是毛泽东诗词里对丁玲的高度评价。毛雅琴说,从丁玲在《北斗》上连载的中篇小说《水》就不难看出,丁玲的创作思想已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也就是从“文小姐”朝“武将军”转变,从自由主义作家转变成革命阵营中的一员。

担任《北斗》主编期间,丁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频繁参加左联革命实践活动,在和工人阶级相识、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1932年3月,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丁玲入党后,更以一个革命女战士的姿态活跃在文坛上。为了深入接触工农,她经常改变装束,深入到上海纱厂去体验生活。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她坚持到复旦、光华、暨南等大学演讲,并担任左联党团书记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