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鲍叔齐桓公pick谁容易拿高分?听听老师怎么说

2020-07-08 09:55:15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李楠 孙春霞] [编辑:伍镆]
字体:【

管仲鲍叔齐桓公pick谁容易拿高分

本报邀请多位教师点评或撰写高考作文

春秋时期,三个人,成就了齐国一番霸业,2020年,三个人,成为了一则高考作文题。

7月7日上午,湖南高考作文题出炉:让考生根据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的故事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当下,便把三个古人送上了热搜,那么,pick哪个能得高分?我们又该如何pick呢?本报邀请专家、教师进行解析与作文写作。

题目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潇湘晨报记者 李楠 实习生 孙春霞 长沙报道

强调框架内区间内的实际应用;任务要求非常明确,同时贴近学生实际;从一个人的胸怀入手,可能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7月7日上午,湖南高考作文题出炉,潇湘晨报邀请多所中学一线名师对高考作文题进行解读。

“从材料特点看,可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回归——回归传统文化,具体指向为‘读史使人明智’。”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傅应湘认为。

可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回归

傅应湘认为,桓公遇险“装死逃脱”,足见其机智,为君“任人不避敌”,足见其襟怀宏阔,这些品质与他终成“五霸之首”密切相关;管仲前有“阻击射杀”,尽其人臣之责,无可厚非,后得桓公“重用”,倾心尽力,成就齐国霸业,可谓得其所、尽其才;鲍叔不仅“知人荐能”,且愿“甘居其下”,其家国至上、谦逊淡泊的特点显而易见。

众人一台戏,各有角色,各有戏份,也各有特点。材料内涵丰富,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足够多的立意角度与个性选择。

从写作要求来看,有两点需要留意,一是颇有“情境感”:“班级座谈”“展开讨论”,要求考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思维;二是颇有“应用感”:“对哪个感触最深”“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强调框架内区间内的实际应用,这一点与2019年类似,切实贯彻了高考语文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

作文材料选择反押题反套路

长沙市麓山滨江实验学校高中语文教研组长谢亚宁说,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题有三个特点:

一是“反押题,反套路”。这一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作文材料的选择上,回避了今年一些社会热点事件,选择了春秋时期的人物与故事。得知作文题后,不少老师们惊呼,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转变。

第二个特点是“无情境,不设题”,这一点继续保持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原则。今年高考作文的任务要求非常明确,同时贴近学生实际。设置的情境是班级读书会,要求围绕材料展开讨论,针对三个历史人物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作出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评判,写一篇发言稿。学生写作时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境,增强任务意识。

“角度灵活,立意多元”是第三个特点,学生从三个历史人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各自的闪光点:如齐桓公的宽容大度,管仲的贤明忠心,鲍叔的知人善举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都可以作为作文立意的角度。

“命题者精心选择这个材料,试图在文化传承中达到春风化雨、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应该说这个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谢亚宁说。

从一个人的胸怀入手是很好的选择

作文教育专家、高考作文满分得主、麦田格创始人李卓认为,如果考生熟悉“管鲍之交”,这篇文章的立意一下就出来了。在他看来,以齐桓公或鲍叔为突破口,会比以管仲为突破口容易得多。

先简单了解一下管仲和鲍叔的故事吧:管仲和鲍叔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叔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而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的夺位之争中,管仲曾差点一箭射死公子小白。当公子小白登上帝位后,本来要严惩管仲,但鲍叔力荐管仲,而公子小白(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终成大业。

李卓称,了解这些小故事,几个关键词就出来了:鲍叔——胸怀宽广、包容、无私、懂得欣赏他人;齐桓公——胸怀豁达、知人善任;反而对于管仲,他觉得不太好下笔,诚如太史公所言:“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写他的才能?写他的择友观?都略嫌牵强。所以,从一个人的胸怀入手,可能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当然,其他相关的主旨也是可行的。

李卓表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有这方面的智慧。《论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思想中的“恕”,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同理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禅宗里,无论是“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抑或“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给我们也是无限豁达的一种启迪。道家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也是一种非凡的胸襟与气度?

重点是写出自己的生命体验

李卓称,所以,从材料本身而言,难度是不大的。重点是写出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言稿只是一个壳。里面的内容,讲故事(记叙文、小说)也可以,讲道理(议论文)也没问题,文采飞扬地讲道理谈感想(议论性散文)也很好。有一个发言稿的格式就行,内容才是核心。

湖南高考阅卷组大组长李作霖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说:文学就像一枚硬币,一面是世界,是宇宙,一面是语言,是文字,而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面,那就是我们自己。想清楚了这句话,你会豁然开朗。

对于每个考生来说,自己的这个面很容易被忽视——很多考生总是不自觉地站在了局外,自己的态度、观点、情感都表达得不够充分。写作本质上就是一个观自我、观众生、观天地的过程,从哪里“观”出去?从自己的眼睛,而不是你所认为的那个“智者”的眼睛。所以,对胸怀等主题的理解,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

无论怎样旁征博引,最终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要浮出水面。这是难点之一。

如果核心是议论文,也有一个难点。难在哪里?难在说理。说理是需要一套严密的逻辑的,不同于摆事实。摆事实很简单——人一定要有胸怀,你看那个谁,因为有胸怀,所以那么成功,你看那个谁,因为有胸怀,所以绝处逢生,你再看那个谁,因为没有胸怀,所以一败涂地,人生凄凉。说理不一样——人一定要有胸怀,为什么呢?胸怀豁达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意义?我们从他人豁达的胸怀中获得了什么智慧?我们该如何去修炼自己?

说理的好处,在于逻辑清晰,而穿插其间的“事实”,浓淡适宜就好。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