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回望初心——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一张画报 一面旗帜——湘鄂赣省《纪念十月革命画报》

2020-07-03 08:05: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沙兆华 颜文展] [编辑:欧小雷]字体:【  
1933年,十月革命胜利16周年。这一年,在湘鄂赣苏区,一场隆重纪念十月革命的活动在有条不紊筹备中。如今,在湖南省档案馆保存的革命根据地档案中,有一张生动的小报,讲述了湘鄂赣苏区筹备纪念活动的盛况,再现了苏区对十月革命胜利的欢呼和振奋。

一张画报 一面旗帜

——湘鄂赣省《纪念十月革命画报》

【红色档案】

1933年10月,湘鄂赣省出版的《纪念十月革命画报》。该画报现存于省档案馆。

颜文展 供图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沙兆华 通讯员 颜文展

【档案故事】

俄国十月革命之于中国,犹如火炬点亮了夜空,给中国革命以指引,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并开始了自己探索和斗争的脚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道出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思想武器和前进道路。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如此激昂地宣告。

1933年,十月革命胜利16周年。这一年,在湘鄂赣苏区,一场隆重纪念十月革命的活动在有条不紊筹备中。如今,在湖南省档案馆保存的革命根据地档案中,有一张生动的小报,讲述了湘鄂赣苏区筹备纪念活动的盛况,再现了苏区对十月革命胜利的欢呼和振奋。

这张《纪念十月革命画报》长37厘米、宽26厘米,是“湘鄂赣省纪念十月革命纪念节筹备委员会”在1933年10月5日印制出版的。全报由左右两个版面共四张漫画构成,由右向左排列,黑白印刷。画报的版一是整版大幅漫画,画面下方是戴着洋帽拿着洋枪的四个小人,身上标注着帝国主义、白俄、国民党;画面上方是冒着工业烟雾的城市,城市的房屋上标识着红五星,房屋下聚集着无数的民众,他们拿着武器,举着标语。漫画象征着十月革命虽取得了胜利,但仍然面临着敌人的武装威胁,广大民众正奋力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画报的版二由三幅大小不一的漫画组成,从右至左、从上至下标识为图一、图二、图三,标题分别为“苏联工人大学课余之学生自习”“纪念十月革命扩大红军一万”“十月革命纪念节群众大会的热闹盛况”。

湖南省档案馆编研展览部副处长张敏说:“画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湘鄂赣苏区的革命斗争形势、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情况,画报作为斗争的武器,激发起民众的革命意识和成长意识。”

“平江风雷起,雄师上井冈”。6月24日,记者来到平江起义纪念馆,重温那一段惊心动魄的斗争岁月,追寻湘鄂赣苏区筚路蓝缕的革命历程。

1928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了《中央对于湘鄂赣总暴动和对平江问题的决议》,强调了湘鄂赣三省以平江为中心实行总暴动,在湘赣边境造成一个割据的局面。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了平江起义,随后成立“红五军”。这支武装起义队伍日后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重要来源,也创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为开辟中国革命新天地贡献了重要力量。

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洪和平表示,“工农武装割据”是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毛泽东曾生动形象地比喻其重要性——“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像人要有屁股,人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

湘鄂赣苏区从1929年起逐步连片成形,到1934年变成游击区,曾连续三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并利用政治建设的成果进行“扩红”。根据1934年2月对红一方面军的统计:红军战士来自苏区的占68.6%,其中主要来自湘鄂赣苏区。

“趁红光,当红军,高举红旗子,创造红世界。”这是当时流行于苏区的响亮口号,纪念画报中就对此有着生动的展示:一群人扛着行李大步流星向前迈进,画外音是“大家到红军中去”“扩大铁的红军一百万”。一声声口号,点燃了当时青年追求解放与光明的热血,时至今日,我们犹能感到那沸腾的热血在流淌……

一张画报就是一面党的旗帜。除了纪念画报,这一时期建立在我省及周边的苏区还出版过《湘赣红旗》《湘赣红星》《列宁青年》《红孩儿报》等一系列刊物。苏区报刊的出版与发行,吸引了许多革命力量,教育了群众,成为党宣传马列主义常识、苏区政策的重要形式,在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增强力量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