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助非洲 携手抗疫】携手抗疫,书写湘非友谊新篇章

2020-06-23 00:40: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段涵敏 周月桂 孙敏坚] [编辑:洪晓懿]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段涵敏 周月桂 孙敏坚

6月22日,中国(湖南)抗疫医疗专家组结束援非抗疫工作,经过隔离休整期和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凯旋返湘。跨越南北半 球,穿越旱季雨季,专家组一行12人驰骋万里,与津巴布韦和赤道几内亚两国人民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获赞誉。

“此行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分享的中国抗疫经验在援助国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说起近一个月在非洲的抗疫经历,专家组领队、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祝益民很是自豪。在非洲抗疫的战场上,湖南白衣天使万里驰援,他们不仅是国际抗疫的逆行者和参与者,更是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与守护者。

病毒无法阻挡湖南与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近半个世纪以来,湖南与友善的非洲朋友一道,结伴同行、互帮互助,共同发展;面对新冠疫情,湘非守望相助、团结抗疫,双方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愈加深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非洲抗疫形势日趋严峻,全球共同抗疫刻不容缓,合作方能制胜。

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表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经党中央批准,国家委派湖南省组建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携带湖南省人民政府援助的医疗防疫物资乘包机于5月11日自长沙启程,飞赴津巴布韦执行国际抗疫援助任务。在津执行任务期间,接到增援赤道几内亚的任务,5月25日晚专家组抵达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

(5月11日,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登上飞往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飞机。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唐俊 宋太桓 摄)

(5月11日,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出发的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向送行人员挥手告别。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唐俊 宋太桓 摄

一个月时间里,专家组12名成员发扬能吃苦打硬仗的“医疗湘军”作风,穿行7个时区、奔走2个国家,走访72家机构和单位,指导医院和防疫机构改善分诊流程、优化诊疗方案,捐赠防护物资,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和湖南实践。

在津巴布韦,专家们早出晚归,不惧危险、不畏辛劳,下基层、访社区、进医院,为减少被感染的风险,甚至出门往返6小时不喝一滴水,不进一粒米。赤道几内亚疫情来势汹汹,专家组抵达赤道几内亚后建议将风险等级由黄色调整为红色。在34℃的高温下,专家们穿着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与当地医务人员研究病例救治方案、指导实验室提高核酸检测能力等。

虽然每天挥汗如雨,回到营地脸上已布满口罩的压痕,但专家们似乎不知疲倦,铆足了干劲。应赤道几内亚卫生部邀请,专家组3次与赤道几内亚新冠肺炎应对与监测技术委员会交流。受赤道几内亚总理奥巴马的邀请,专家组一行还乘坐专机,飞抵赤道几内亚大陆巴塔地区,进行抗疫交流与指导;在赤道几内亚国家电视台录制了大众防疫科普视频,引导民众科学防控。

专家组的努力得到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当地时间5月20日,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致信中国赴津抗疫医疗专家组,感谢中国政府以及中方专家对津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举措的坚定支持,感谢中方大力分享抗疫经验和做法,并向专家组致敬。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在接见专家组时表示,中国如同兄弟般提供了雪中送炭的帮助,给津巴布韦和南部非洲的抗疫工作提供重要支持。专家组行程结束之际,姆南加古瓦又专程致信感谢,为专家们签发国家荣誉证书,表达敬意。

赤道几内亚总理奥巴马称赞专家组的到来“给赤道几内亚抗击疫情带来了希望之光”。

(当地时间6月5日,专家组领队、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祝益民向恩圭马递交了专家组根据赤几抗疫实际情况制定的《赤几抗疫国家建议书》)

结合两个国家抗疫的实际需求,专家组编写了长达1.2万字的《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津巴布韦卫生部官员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更是一份拯救生命的技术性文件;赤道几内亚卫生与社会福利国务部长恩圭马称赞专家组是“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抗疫经验传播者,这是留给赤道几内亚的一份“不带走的中国技术”。

令人动容的,还有专家们日记里的感动瞬间。“从没想过会在异国他乡、一所由中国22年前援建的医院里唱响国歌,泪水一下子就盈满了眼眶。”“一群友好的哈拉雷市民看到我们,主动挥手示意,并伸出大拇指为我们点赞,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经此一“疫”,湘非兄弟情谊愈发深厚。

在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还有两支“不走的湖南医疗队”坚守在抗疫战场上。

(视频:援助津巴布韦抗疫物资正装运上机

6月12日,中国(湖南)第17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向当地最大公立医院——帕瑞仁雅塔瓦医院医院捐赠药品和医疗防护物资。队长江志超介绍,由于帕瑞仁雅塔瓦医院被政府定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多数科室停诊,但医疗队的工作没有停。3月以来,应津巴布韦卫生部邀请,医疗队多次到哈拉雷市、卡多马市等地给当地卫生部门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分享中国防控和诊疗方案。

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所在的中塞友好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5月29日,在中塞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3名新冠肺炎患儿顺利出院,其中最小的9个月。”医疗队队长江海波介绍,应塞方医院的邀请,医疗队参与制定中塞友好医院整体预案,设立重症监护病房,确定诊治、隔离处理及心理疏导方案等。

队员们克服停水停电、缺医少药等困难,已在非洲奋战一年。由于新冠疫情,这两支医疗队将延期回国。而在湖南长沙,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和第18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正在培训,等待出征。

时光荏苒,湖南医疗援非的步履已走过近半个世纪。

自1973年始,湖南已派出38批468人次援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医疗队,另派出13批短期医疗队,援非医疗队诊疗患者逾80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20万余台,培训当地医务工作者8000多人次,成为守护非洲人民健康的“东方白求恩”。

(6月1日,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考察一所收治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4年3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暴发,危难时刻,湖南紧急组建40多人的援塞抗疫医疗队,历经50多天的工作,实现了“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

医疗卫生只是湘非友好交往的一个侧面。

1982年,长沙与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这是湖南与外国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更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随着我省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湖南向更多的非洲“小伙伴”发出了“好友申请”。截至今年6月,湖南的非洲“朋友圈”扩大到了9对,其中省级友城3对,市级友城6对。

湘非兄弟情谊真挚,相互支持、患难与共。在中国抗疫最艰难时刻,津巴布韦、肯尼亚、赤道几内亚等非洲国家向中国捐赠了紧缺医疗物资。当疫情向非洲扩散蔓延,湖南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向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向南非北开普省省长、肯尼亚莱基皮亚郡总督等致慰问信。

湘非友谊真诚而实在,不仅关注于当下抗疫,还着眼长远,助力非洲国家复工复产,恢复经济。

非洲西部,“黄金之国”加纳眼下正处于雨季。在加纳北部,湖南隆平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玉米种子已长成了青翠的玉米林。

今年3月,湖南隆平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网上对接实现加纳首单销售,签订了5万公顷种植面积的种子合同,并通过海外分公司及时发货给客户。同时,通过在线培训,为加纳培训玉米种植技术人员。

(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视察隆平高科承担援外项目的水稻试验田。)

“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没有停止对非合作的步伐。”湖南隆平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冯霞辉介绍,隆平高科在非洲的发展以技术援助项目和援外技术培训班为主,近年来先后在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开展援外培训,累计已培训非洲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约3600多人,涉及近50个国家。

与粮食种子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湖南优质产能、技术走进非洲、建设非洲,非洲与湖南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

一大批湘企走向非洲投资设厂,投资合作项目覆盖农业、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对外贸易、建筑业、纺织服装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至2019年底,湖南在非洲投资企业共126家,在非洲合同投资总额10.51亿美元,其中中方合同投资9.34亿美元。

与此同时,非洲的矿产资源、咖啡、红酒、鲜花等也源源不断进入湖南。湘非之间,经贸相融相通,进出口额一路走高。2019年我省与非洲双边贸易额达35.4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左右。

2019年,国家级的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成功举行,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首届中非博览会,中非各界共同签署了84项合作文件,涉及金额208亿美元。

(2019年6月29日,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内人流如织。当天是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最后一天,众多观众摩肩接踵前来展馆参观。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郭立亮 摄)

今年以来,中非经贸博览会带来丰硕的合作成果陆续落地,平台效应逐步显现。目前,湖南正在筹建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库品牌;筹建中非经贸促进创新示范园,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经贸资源集聚区和中非经贸合作机制的试验区;建设湖南-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积极组建中非经贸合作促进会,为促进中非经贸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

一个个湘非合作项目,让湖南与非洲携手并肩,一起编织“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

相关专题:湘助非洲 携手抗疫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