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养艺,画藏高古

2020-06-05 09:13: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梁瑞郴] [编辑:夏博]
字体:【

楚石作品《罗霄山居图》。

梁瑞郴

近日读楚石的文章和诗联,继而品其书画金石,竟终日沉缅其中不能自拔。或高屋建瓴,或见微知著;或山阴探径,或艺海拾珠……于天地万物间偶有所得,虽介末微尘,也许可窥奥秘,探得秘境。观楚石书画,于尺幅之间,常常沉吟不语,久久凝视,反复揣摩,幸得心会。

楚石多以株洲炎陵为绘画母题,展示的不仅是炎陵山水的雄奇壮美,更是揽万山于一胸,抒发自我感受。一个画家穷尽一生,若能将一方山水的灵魂毕现,可谓不枉也。炎陵,中华民族始祖陵寝之地,罗霄山脉腹地,千嶂万壑,飞瀑湍流,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每一涉足,必起肃然之情;每一凝目,必有遥想之思。炎陵之地,不仅古木森森,邈远幽深,而且人文古奥,高山仰止。楚石揽炎陵山水于胸,撷神而捕之,这正是一个学养充沛的画家所为。

楚石的山水画,穿越时空,古意盎然。他以密林峻石、深沟大壑展示炎陵山水的自我世界。他行走在虚与实、远与近、古与今之间。他的画里,总透出一股厚重的历史感,表现一种肃穆高古、寥廓庄重感,这种感觉,很是贴切炎陵山水的魂魄。林密,石峻,隘险,泉泄,他打破画面留白的窠臼,满幅密匝,山重水复。他不追求写意的效果,而是在写意与工笔之间寻求融合。无论是苍松老藤,还是危石巨累,都毫发毕现。他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的表达,冲淡圆润,以水墨泼洒,以我心观山水,以我笔写山水。

由楚石的画,我想到画家应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种发现,是善于从审美的高度,发掘与众不同的东西。中国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是重要的一环。这种发现,最重要的是画家学养和修为所决定的。画作的优劣、高下,在学养的面前立判。白石老人曾经说自己首先是诗人,然后是书法家、篆刻家,最后才是画家。这种自我评判当然不足最终定论,但白石老人道出了画家最需要具备的素养,说明其在画坛数十年孜孜求索,十分明了学养为一切艺术之母。他衰年变法,我以为不独是技法上革故鼎新,而是创意先行,在绘画中注入强烈的审美意识,主观意识,从而去匠气而走向大师之门。

读过楚石不少文章,其文简练精到,多有会意,尤其是山水游记,善移步换景,由景生情,表面写山水,实则写心境、情境。对株洲先贤的研究,是楚石对书画研究的另一课题。如对茶陵诗派李东阳书法的研究,就拓宽了李东阳研究的范围。李东阳为茶陵诗派的开创者,以文名、诗名著称天下,其书法成就少有问津者。然楚石从书法角度,全面展示李东阳书法成就,尤其是他的篆书成就,深入研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种发人之所未发,尤为可贵。其他如攸县冯子振、茶陵李祁等,他均有专文勘论,这种对地方贤达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其学术上严谨不苟,其文风扎实不华,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文与画的关系,说到底是走多远、攀多高的问题。绘画如果缺少文思、立意、意境,岂不让位于摄影?而能够支撑尺幅千里的画作,唯有学养。楚石正是以文养墨,将学养浸润于画作之中。故他的画,即便是山水画,也让人读出意蕴,见出性格。

楚石成名,起于书法篆刻。他早年问鼎兰亭奖,可谓书法界青年才俊。观他书法,真隶楷行草,均用力甚勤。我们知道,书法一道,对绘画的支持,是有力而切实的,这是常识。中国画与中国书法密不可分,如果溯源,则书为源,画为流。故当今画家,凡书法平庸者,难得在画界成大器者。汉字,从象形发端,原本就是人类的简笔画,点线撇捺,是绘画的基本要素。而楚石在书与画上,相互帮衬,相得益彰,使两者互为利器,可阔步走得更远。

楚石走传统一路,多栖而稳健。以多种学养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创造自己的艺术世界,这种与古人的接通,必然会翻出新的艺术世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