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陵山深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考察,提出“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6年多来,这个村发生了什么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什么成果,有哪些成功的做法与经验?最近,湖南日报派出记者赴菖蒲塘村,采写了3篇报道,从今天起相继推出,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向莉君 彭业忠 通讯员 唐金生
5月9日,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的柚子园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引来蜜蜂飞舞。
雨过天晴,菖蒲塘村如一幅干净、澄澈的水彩画镶嵌在武陵山深处。一排排样式别致的楼房从干净的村道两边依次排开,层层叠叠。柚子园、猕猴桃园,一片接一片,随山势铺展开去。
路旁党员猕猴桃示范园、党员高产猕猴桃实验园里,一簇簇拇指般大小的果子挂在藤架上。
菖蒲塘村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过去山多、地少、水缺、路烂,全村710户3035人中,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431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时提出“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菖蒲塘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
6年多来,菖蒲塘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党建为引领,在科技、市场、人才紧密结合上下功夫、做文章,发展壮大水果产业,走出了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子。截至去年底,全村人均水果种植面积达1.59亩,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18609元,比2013年增长了3倍,90%的果农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0.59%。
基层党组织主动担责
上午10时许,在王安全家的小院里,两棵嫁接的“米良一号”猕猴桃树上挂满了果子,69岁的王安全拿着剪刀,仔细将多余的猕猴桃剪掉。
王安全是原菖蒲塘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该村产业发展带头人。
上世纪80年代,菖蒲塘村因缺水、少地,村民靠种一点水稻、玉米过日子。“有女莫嫁菖蒲塘,家里只有烂箩筐”,曾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村里面貌,王安全带着村党支部成员,跑浙江、河南、福建,寻找发展门路。发动张胜、田祖华、田宏胜等党员以及丁青青、丁子龙、田春等10多户群众,先后种植西瓜、蜜橘、椪柑、猕猴桃、蜜柚等水果。
“粮食不种种水果,能当饭吃吗?”说起自己当时的想法,村里70岁的老党员梁立金笑了。
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发挥党员示范作用,王安全把自己的田地搞成试种场、母本园。“我搞试种,是看适不适合我们村种,也是让村民看。”王安全说。
经过试种,很快尝到甜头,王安全、丁青青等成了村里首批“万元户”。见村民跃跃欲试,王安全发动村党支部成员带头种,并给村民赠送猕猴桃和蜜柚苗木,让大家跟着种。
当初持怀疑态度的梁立金第一个跟着种水果。2016年,梁立金家种的猕猴桃、蜜柚等扩大到近15亩,盖了楼房,买了小车,成功脱贫。梁立金还带动长坳片区的村民,共种植猕猴桃2000多亩。
村民田小军也种了20多亩猕猴桃和柚子,去年收入20多万元,是2013年收入的5倍。
39岁的村民田茂华脑子活,专门干起了育苗、嫁接的技术活。“量大了,生意更好做,我去年靠销售苗木赚了15万多元。”他说。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改”,靠党组织发动和党员带头示范,菖蒲塘村现在户户有产业、人人懂技术。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就得主动担责、踏实做事。”王安全说,在脱贫攻坚中,菖蒲塘村的党组织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产业,并把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的种养大户培养为党员。现在村里已成立党委,党员发展到106名。在班子队伍中,致富能人、专业技术能手、大学生分别占54.5%、36%、45%。
产业党小组一线带动
下午2时许,在菖蒲塘村供销合作社里,菖蒲塘村党委书记、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祖辉小心擦拭着货柜台。产品展示架上,整齐摆放着猕猴桃果脯、蜂蜜柚子茶等产品。
“大家尝尝,这个蜂蜜柚子茶的主要原料是柚子皮,以前直接扔掉了,我们现在变废为宝。”周祖辉热情邀请记者品尝。
今年38岁的周祖辉,是2014年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是村里年轻人的榜样。
回村后,周祖辉被选入村委会班子。他牵头成立蜂蜜专业合作社,建了猕猴桃果脯、蜂蜜柚子茶两条生产线,与村里果农建立合作关系,收购他们的猕猴桃和柚子。并在2016年成立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设了15家直营店、36家加盟店,年产值达1200万元。
周祖辉告诉记者,村里采取“党委+合作社”“村企合一”等模式,水果等产业的发展后劲更足了。
2016年,菖蒲塘村与周边马王塘村、长坳村、樱桃坳村合并,成立新的菖蒲塘村。并在原有4个村党支部的基础上,创造性成立水果产业、旅游产业、女子嫁接队、周生堂公司4个功能型党支部,以及旅游服务、产业技术服务、柚子产业、猕猴桃产业4个产业党小组,真正把党组织建在精准扶贫一线。村里产业大户、技术能手及回村大学生党员,成了各功能型党支部负责人和产业党小组组长。
周祖辉说,功能型党支部和产业党小组的重要任务,就是带动村民学习技术、发展产业。村里已有很多村民学会了技术,成了致富能手。苗家大姐田香群就是突出的一个,她在猕猴桃产业党小组帮助下,学会了猕猴桃苗木嫁接技术,还成为村里女子嫁接队队长。前段时间,她和队员在永顺县松柏镇、高坪镇搞苗木嫁接,刚刚回到家里。靠种水果、育苗及外出搞苗木嫁接,去年,田香群家纯收入30多万元。
“香群大姐心细、技术好,勤快又能干。”驻村镇干部郭二冬夸赞道。
“我的技术是跟着产业党小组学的,我现在也是入党积极分子了。”田香群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我们就是要把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能人、大户发展成党员。”周祖辉笑着说。
产业互助小组结对帮扶
“这一朵花就是一个柚子,花开得好啊!等过几天长大了一点,我就要开始疏果了。”
5月9日下午,在村里老党员田双全的柚子园里,一朵朵白色的花朵如繁星般点缀在树梢。
“这是新品种黄金柚,比我们现在的蜜柚还好吃些。”田双全指着刚嫁接的两株黄金柚说。
57岁的田双全剪着板寸头,黝黑的脸上眼睛笑成了弯弯的两条线。他是村里发展水果产业的带头人之一,自己种了10多亩蜜柚、猕猴桃,年收入近10万元,还结对帮扶好几户村民。
为了让全村村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菖蒲塘村明确57名党员、28户产业大户、17名致富能人担任产业互助小组组长,共结对帮扶612户村民发展产业。同时,对自我发展有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一党员”,由全村106名党员各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
看着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原在上海打工的贫困村民田儒兵回了村。田双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种植蜜柚和猕猴桃。“田儒兵年轻、好学又勤快,我就把自己的种植技术和育苗技术全部教给了他。”田双全说。
在田双全帮助下,田儒兵流转3亩地种水果、育苗木,很快成为技术能手。2016年,他通过培育苗木,获纯收入9万元,一家人脱了贫。现在,田儒兵种了4亩蜜柚、6亩猕猴桃,还在凤凰县阿拉营镇流转8亩地,培育猕猴桃苗。
截至去年底,菖蒲塘村109户贫困户357人通过产业互助、结对帮扶,摘掉了“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