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港的高光时刻——写在城陵矶港环保提质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之际

2020-04-30 08:06: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亚平 马如兰 陈煜 欧阳桥喜] [编辑:欧小雷]
字体:【

百年名港的高光时刻

——写在城陵矶港环保提质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之际

巨型“胶囊”型散货大棚。 刘 丹 摄

岳州关。欧阳桥喜 摄

徐亚平 马如兰 陈 煜 欧阳桥喜

滚滚长江东逝水。岳阳城陵矶客运码头东南侧,清光绪二十七年修建的关房矗立在江边山包上,沉静肃穆,深情注视着港口的前世今生。

大石激水,涛声依旧。4月25日,历久弥新的百年名港迎来高光时刻——城陵矶港环保提质改造项目正式竣工运行。这是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伴随开放号角的吹响、港口发展的兴起,成立于2009年的城陵矶新港区,历经十年栉风沐雨,通过十年接续奋斗,已实现破茧成蝶,一座现代化园林景观式港口正屹立于世人面前,一个开放、创新、绿色的新港区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清时洋关今时港,今月曾经照古人

城陵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襟江带湖,形成长江天然的深水良港。

殷商时期,城陵矶就有港口活动迹象。1899年,城陵矶开埠后,煤、油、盐、米、茶、棉花等源源不断从这里转运,使岳阳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商贸流通中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它几经起伏跌宕。

关房前,湖南省港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城陵矶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显东在讲述历史——1899年秋天,英国人委派税务司马士来到城陵矶,勘察地形,绘制地图,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几个月后,岳州宣布开埠。1901年,3座独特的西式关房建筑完工。“这座老建筑就是3座关房中仅存的‘上洋关’,之前也称岳州关,它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首个窗口。当然,也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湖南进行经济侵略的第一个据点。”尹显东说,“抗日战争期间,城陵矶港基本瘫痪。新中国成立后,港口才显示生机。”

78岁的聂志强在老港工作了一辈子,“城陵矶近代开埠通商时只是一个较原始的港埠,基本建设都没有。”他谈起过去满是辛酸,“1954年城陵矶港的火灾、水灾、冰灾,让百姓多年没喘过气来。”

由于港口基础设施差,装卸效率低,船运公司一听说要靠港就头痛,船要在这里等好几天。因为货运量不大,人们称城陵矶港基本就是“白+黑”,即运出大米,运进煤炭。

基础设施的落后和简陋,无法掩盖城陵矶港重要的战略地位。1956年,城陵矶港第一座正规化码头落成;1965年,长航城陵矶港务局成立;1980年,城陵矶港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线最早对外开放的八大港口之一;1992年,该港5000吨级外贸码头投产。2002年,城陵矶改制并入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并更名为城陵矶港务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并入诚通集团旗下的中国纸业。由于经历太多,隶属关系几经变化,城陵矶港虽一直在发展但始终未能腾飞,港口功能发挥与其地位极不相称。

2017年10月17日,城陵矶新港区收回港口100%股权,城陵矶港重新回归岳阳公共码头序列,踏上了新的转型改革之路。

碧云江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尹显东曾在港口工作20多年。带着老港情结,2017年10月,他回到老港挑起发展重担。他说:“我是从老港走过来的,看到老港经历太多曲折,心里急啊!港口运量大、运费低的优势,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城陵矶港完全可以重振雄风!”

市场优先,管理为重,人才支撑!全新运营机制与管理模式的推行,充分挖掘了老港潜力。2019年,老港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完成利润1500多万元,成为湖南省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中转基地和商品滚装汽车转运中心。

港口的蜕变让一批曾经离职的老港人又回来了!杨智良1980年到城陵矶港务局工作。三年前,他动员儿子从武汉某港口企业回来工作。“我父亲是老港口人,现在港口发展来势好,我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儿子已成家立业,工作待遇不错,连年被评为先进员工。现在有空我也带孙子来港口转转。”杨智良说起儿孙,眼里满是光芒。像杨智良这样一家三代奋斗港口的还有不少。

六十余载砥砺奋斗,老旧的城陵矶港实现了从新中国成立前基本半瘫痪的港口到肩挑手提背扛的小码头到半自动化的大港口、从“白+黑”的小货运到高尖端大物流的全新蜕变。

然而历经时代变迁,港内设备落后,设施陈旧,大量货物露天堆存,污水直排长江,粉尘污染大气。“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环保问题严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湖南(岳阳)段,指示要“守护好一江碧水”。为了响应总书记号召,省委省政府对长江岸线湖南段港口码头作出了“关停并转”的重大部署。2018年底,湖南省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加快优化整合“一湖四水”港口资源,实现全省港口、岸线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随即,省港务集团在城陵矶港投资4.1亿元,启动了破解“扬尘”和“排污”两大环保问题的提质改造项目。

去年3月,城陵矶港拆除泊位3个,退还岸线300米,完成岸线复绿4277平方米,并在同年6月正式动工建设,改建铁路专用线1.63千米,对散货转运线、堆存区进行全封闭改造。

4月25日,城陵矶港环保项目竣工和投产现场,只见天蓝、水清、岸绿,船只迎来送往,港口高度自动化,运行井然有序。随着开机警报拉响,码头前沿桥式卸船机、皮带机徐徐启动,抓斗稳稳下行至船舱,实现项目投产“第一抓”。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平,省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丛培模,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爱武,岳阳市委副书记、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第一书记陈爱林,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张美诚,岳阳市政府副市长杨昆等人现场共同见证这历史性一刻。

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的坚定回应,更是千古名矶、百年老港的高光时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历经百年沧桑变迁,使命引领复兴航向。记者走进城陵矶港,扑面而来的是一座大棚。从栈桥上俯瞰,它宛如一颗巨型胶囊。湖南省港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国兵告诉记者,这是城陵矶老港环保提质改造项目的主体工程,总面积达5.1万平方米,是长江流域首个巨型“胶囊”型散货仓库大棚。

显而易见,“胶囊”最大的贡献是防止了粉尘污染大气。“是的。”徐国兵说,“它具有全封闭、设备新、工艺优、无污染、装卸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使用微动力除尘导料槽、全封闭式作业。从卸船、转运、存储、出货,实行自动化控制,能有效避免粉尘外溢。”

散货堆放,雨污水处理这道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现在,难题不难了。”徐国兵解说道,“我们铺设了一整套管网,把所有作业面上的雨污水收集,集中处理、雨污分流,再循环用于喷淋降尘和绿化,这样,就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彻底解决了老港直排江湖的难题。”

记者绕着港口走了一圈,见证改造后的港口运行过程:货物来到码头后,由码头前沿的3台桥式卸船机从船舶取料,通过1号、2号全封闭微振动皮带机及1号、2号中转站将货物输送至“胶囊”大棚中的3台堆取料机加高堆存;再由堆取料机取料至皮带机,经3号、4号转运站后输送至装车机,进行专列装车发运。专列通过岳阳北站连接京广铁路,可输送铁矿石到省内外各大钢厂,煤炭可辐射至鄂、赣、云、贵、川。“年吞吐能力可达到1000万吨,辐射省内各大钢厂及云贵川等地。”徐国兵说。

城陵矶老港和新港作为港口“一体双翼”,另一翼发展如何?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黄俊均介绍,“现在城陵矶港主要公用码头分为老港和新港两部分,老港主要经营散货、件杂货,新港主要经营集装箱。当前我们正强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将着力打造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将擘画出岳阳的一极蓝图。”

城陵矶新港区作为湖南对外开放桥头堡、通江达海增长极,自2009年设立来,通过建设大港口、促进大物流、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开放,从2011年至2016年短短5年时间,新港区建成运营“一区一港四口岸”,成为中部地区唯一拥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开发区,成功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今,一座现代新港、产业新区已然崛起,正加速融入长江、走向世界。“一体双翼”正带着湖南开放使命在高质量发展中冲刺。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风物长宜放眼量。长江岸线,11.9公里风景美如画;高新园区,千亿电子信息产业正加速集群;产城融合,一流生态环境催生八方活力。

碧空如洗,那是一场春潮促生的绿意无边;汽笛声声,那是追梦一往无前的集结号角;江水悠悠,那是激荡跳跃的奋斗之涛;桥吊巍巍,那是担当自信的挺拔脊梁。今日的城陵矶港云帆高挂、破浪前行,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双引擎,牵引着湖南的开放型经济一路向前、迈向世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