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疾控人冲锋在抗疫第一线 为市民筑起坚固安全防线

2020-03-25 09:16:27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杨蔚然 彭放 刘姝] [编辑:刘畅畅]
字体:【

竭尽全力控增量 披荆斩“疾”护长沙

长沙疾控人冲锋在抗疫第一线,为市民筑起坚固安全防线

流调队员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仔细核对调查信息。

2020年初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有这样一群人,肩负“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使命,始终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他们是疫情防控的“急先锋”、流行病学调查的“侦察员”、百姓健康的“守门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沙疾控人!

“预防为主,防得住才能治得完!”长沙市疾控中心主任杨人贵形象地介绍,疫情来袭,医院负责消除存量,疾控部门负责控制增量,二者缺一不可。

未雨绸缪,严阵以待防疫“大战”

早在2019年岁末,针对当时的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长沙市疾控中心“嗅觉”敏锐,提前布局防控工作,先后召开全市多轮疫情防控工作培训会,提升应对能力;全面盘查紧急采购补充应急物资,保障供给;制定全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预案,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1月21日,湖南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在长沙确诊,长沙成为全省最先迎接防疫大考的“考生”,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病毒,长沙疾控人把疫情防控作为“极端重要的核心工作”,长沙市及各区(县)疾控中心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消毒、后勤等队伍24小时待命。

高效处置,坚决切断疫情传播链

如果说疫情是一团火,疾控人的“疫情现场处置”工作就是将大火与周围隔离,扑灭可能迸出的火苗,将火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疫情来袭,全市各级疾控部门召集“最硬的鳞”组建现场处置组,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及外省市协查相关人员开展追踪监测,对聚集性疫情和感染来源不明病例加强分析研判。然而,很多调查对象担心影响生活和工作,往往不愿配合。2月底的一天,市疾控应急处置机动队队员周婧瑜在连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又遭遇了调查对象不配合的艰难局面,这时,周婧瑜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得知她坚守抗疫一线已经一个月没有见到孩子时,调查对象被触动了,终于放下顾虑,积极配合。

“每多追踪一例疑似病例,就可能让几十甚至上百人避免接触病毒,我们多辛苦一分,就能让临床医护人员少辛苦十分,这样的付出值得!”秉承着这样的决心,全市疾控部门50天内出动应急处置机动队7000余人次,追踪密切接触者5200余人。

科学防控,精准发力服务全市防疫大局

作为全市公共卫生检测检验中心,长沙市疾控中心不仅承担着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一锤定音”的确诊重任,还肩负着对全市有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指导的任务。在长沙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人员“四班倒”轮番上阵“捕捉”病毒,帮助一线医务人员作出准确判断,先后检测样品5400余份。微生物检验科不断优化检测步骤流程,使各环节之间高效配合,一批标本从检测到出结果由7小时提速到5小时。

疫情发生以来,长沙疾控人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先后形成20余份疫情会商报告、建议材料,第一时间提交给市卫生健康委、市防控指挥部:建议全市设立发热门诊,公布定点医院及联系方式;外防输入,建议加强对“三站一场”往来人员的疫情监测;内防扩散,率先提出“定点集中、单间隔离”的观察措施……这些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防控决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授人以渔,“硬核”助力复工复产复学

让市民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方法,是发动全民抗疫的关键。防疫期间,全市疾控机构通过官方微信、主流媒体大力普及防疫知识;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回应市民电话5万余人次;长沙市疾控中心联合长沙广电拍摄《长沙疾控教您防疫》系列示教片,其中《企业复工防疫示教片》已在全市各大园区、企业播出,《学校复学防疫示教片》将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播出,为企业复工、学校复学防疫提供“教科书”式技术指导;《地铁公交出行防疫示教片》已在全市地铁、公交车载移动电视播出,降低公共交通工具传播疫情风险;联合长沙晚报创作的《漫话新冠肺炎防控》系列,通过新媒体平台以生动多样的方式进行推广。

复工之初,长沙市疾控中心还组建了7支党员志愿防疫队和专家指导队,在做好疫情防控本职工作之余想方设法挤出时间上门为企业服务,累计对500余家重点企业和商业场所开展疫情防控指导。

严防输入,“重兵”驻守防疫空中大门

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日益严峻,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压力与日俱增。长沙疾控系统紧急选派38人的专业技术队伍24小时驻守黄花国际机场,对有境外旅居史的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严把疫情输入的空中大门。目前已累计排查各类航班100多架次、境外来(返)长人员1400余名,为市民筑起坚固安全防线。

逆风而行 “5+2,白加黑”抗疫

人物名片

龚鹏 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处工作人员

从长沙市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至今,龚鹏一直全力奋战在这场抗疫中。

考虑到父母年迈,怀着对家乡的眷恋,2018年龚鹏考入长沙市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负责免疫规划和疾病防控相关工作。龚鹏参与过H7N9禽流感、聚集性腹泻、麻疹、水痘聚集性疫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

今年1月下旬,长沙市出现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超出预期。”疫情防控紧迫,龚鹏主动取消春节回家计划,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随着省、市防控措施不断升级,长沙市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升级为长沙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指挥部,疫情防控组既要及时学习防控知识、文件精神,做到上情下达,还要和其他工作组做好横向对接,收集汇总有关数据,供上级决策参考。特别是对潜在的密切接触者排查,及时做好对接,控制潜在传染源夯实疫情防控举措。

“抗疫两个多月,头发也没时间剪,是同事花5分钟帮忙剪的。”龚鹏说,抗疫工作处于“5+2,白加黑”的连续作战状态,每天都是凌晨一二时才睡,早上六七时就起床。

作为单身的龚鹏,一个人租住在指挥部附近,以指挥部为家。每每领导和同事问他苦不苦,他总是笑着回答:“我还好,大家更辛苦。”

“本打算年前带女朋友一起回家见家长,今年‘五一’举办婚礼,现在估计可能要推迟了。”龚鹏的女朋友小薇,是长沙某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参加了当地医疗救治预备队,连续上班近两个月了。龚鹏笑着说,感觉与女朋友多了一层“战友”般的情谊。

练就“鹰眼”,全年无休洞察疫情

人物名片

周银柱 长沙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应急办)副科长、主管医师

“柱子,马上把截止到上午10时的最新数据报给我!”

“外省的协查函赶快和区县对接,尽快落实。”

“这两个疑似病例的流调分析马上要出来。”

……

都说“柱子”周银柱有双“鹰眼”,不面对病人,却能识别出真正的“带毒者”;手无利器,却能切断病毒可能的传播渠道。周银柱是一名85后青年党员,她在实践中总能做到无一纰漏。

在抗疫战斗中,她一直默默坚守在防疫前沿,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疫情监测工作,收集、整理、分析、上报和反馈疫情信息,带领疫情信息团队,编写疫情信息以及全面汇总防控资料,为上级科学防控决策,提供参考数据。同时,还负责制定市级防控技术方案,落实疫情防控技术培训。

“从1月16日起,进入‘白加黑’的工作状态,没有休息过一天。”说这话时,周银柱充满了对家人特别是小女儿的内疚。大年三十(1月24日)晚上,她回到家23时了,而这并不是一天工作的结束,她必须在零时以后,整合数据并完成信息报送,要忙到凌晨2时才算结束。

万籁俱寂的夜晚,周银柱要统计前一日零时到24时的疫情数据,这意味着,她必须24小时无间断收集信息。面对全市范围内的海量信息,如排查人群、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其调查信息、样本信息、密切接触者等数据,都将源源不断地汇聚一起。

“不放过一丝线索,力争守好全市的‘防病大网’。”周银柱和她的团队,日夜轮流坚守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医疗机构上报的每一例疑似病例情况,参与疑似病例三级审核;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沟通相应区县订正病例类型,精准掌握全市疾病分布情况;在每天零点后汇总整合信息……都需精准无误。

“这期间,还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新冠肺炎防控指南,研究解决市区两级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疑难问题等。”周银柱说,在涉及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防控难点上,需提出有效建议,为上级相关部门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用好这双‘鹰眼’,就能严防疫情的蔓延!”周银柱说。

消毒专家,日夜奔走于防疫指导一线

人物名片

陈菁 长沙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的消毒专家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消毒成为重要的防疫措施。长沙市疾控中心专门成立了消毒技术指导组,为全社会科学开展消毒防控贡献力量。陈菁与同事主动出击,每天赶赴各区(县)市疾控以及全市车站、汽车站、机场、地铁站、酒店、企业等重点场所,及时开展全方位的消毒指导,日夜奔走于防疫消毒一线。

“为帮助滞留长沙的湖北籍旅客,1月27日晚,长沙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公布了首批疫源地人员定点服务场所名单。”出于职业敏感,陈菁脑海里出现一连串问号,定点服务场所会不会存在疫情扩散隐患?该采取怎样的防控措施?事情紧迫!他马上拨通同事的电话,连夜讨论应对方案,针对疫源地人员定点安置场所潜在的感染风险,陈菁和同事共同制定完成了《长沙市定点安置酒店消毒工作指引》等多个消毒方案及操作指南。

1月28日上午,来不及休息的陈菁又组织中心消毒技术指导组培训,确定人员分组及具体事项,从1月29日起,奔赴全市定点安置场所进行消毒技术指导。随着疫情的发展,针对陆续增加的定点安置场所,消毒技术指导组无一例外进行了消毒指导。

1月28日晚,刚完成消毒技术指导工作的陈菁,又受邀为即将奔赴湖北开展疫情救援的“长沙市蓝天救援队”进行消毒技术培训。长沙蓝天救援队是一支人道主义专业级救援队伍,也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公益民间团队,被人们誉为“蓝天使”。“再忙再累,我也必须为‘蓝天使’进行培训。”陈菁说。

“市民应掌握科学的消毒方法,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才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作为参加过抗击非典疫情的“老战士”,陈菁提出防控疫情建议,把各个场所消毒方法编辑制表,录制视频,通过长沙市疾控中心自媒体、社会主流媒体进行广泛转播。

绝不后退,“这是防控人员的职责”

人物名片

欧阳逸斌 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疾控处工作人员

“自湖南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我就承担起防控办公室疫情防控、综合协调和文字材料工作,参与24小时应急值守,与高新区的健康卫士们昼夜奋战,没有休息一天。”欧阳逸斌说。

“把住疫情防控一线最重要。”欧阳逸斌说,辖区山水英伦、谢家湾重建地等居民小区封闭管理,辖区医疗机构复诊后发热疫情防控,中联环境几十名长期往返武汉运送物资的驾驶员管控和安置,拓维信息1名境外回长人员单位隔离管控,他都需要到现场指导。

当雷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现状况,预检到高新区第一例武汉回长疑似病例时,欧阳逸斌闻讯便赶到现场,指导处置,经多方协调,通过120将疑似患者送往定点发热门诊。

“三诺生物报告疑似病例时,也是我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防控督查和指导,协调13名密切接触者立即转运到集中隔离点。”欧阳逸斌说,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从医疗机构设置预检分诊指导、社区人员摸排督促、居民小区监测点工作指导、城铁站防疫指导、园区企业疫情防控、医院复诊指导、疑似病例处置等一线工作场地,他都到了现场。

作为疫情防控办公室成员,他坚持收集全区疫情防控全面工作动态,坚持整理每日疫情汇报,起草防控工作重要文件20余篇、专题汇报(总结)材料20余篇,处理12345等各类投诉咨询80余个。

同事介绍,有一次有个重要文件必须在第二天党工委专题调度会上下发,当文件定稿时,已是凌晨4时,早上8时,他又准时上班,参与布置会场。综合工作纷繁复杂,时间紧,任务急,欧阳逸斌天天在办公室吃盒饭,常常加班到深夜。

“我既是父亲又是儿子,时常奔走在一线,也有紧张和害怕,但这是我的职责,我绝不会后退半步。”欧阳逸斌说。

全力以赴,90后小伙体重减了10公斤

人物名片

尹梓豪 芙蓉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

“大年三十晚,我是放下水饺碗,来到单位的。”作为芙蓉区疾控人员,疫情发生以来,尹梓豪24小时值班值守,吃住都在办公室。

有人问尹梓豪:“你一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冲锋在疫情最前线,不怕被感染的风险吗?”作为90后的尹梓豪,他干脆地回答说:“当然怕!但疫情当前,没有身份之分,没有编制之分,我相信每一名公卫医师,都会选择全力以赴。”

虽然仅一年的工作经历,流行病学调查经验有限,但尹梓豪认真负责、勤学好问的态度,让他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流行病学调查技能,总能突破疑似患者的心理防线,抓住细枝末节,成功破“案”。

在芙蓉区疾控人员全力防控下,进入2月中旬,疫情逐步平稳下来,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逐步减弱。领导决定调整人员分工,加强消毒力量。尹梓豪再一次主动请缨,他说:“单位三分之二是女同志,还有那么多的二孩妈妈,照顾女同志是我们绅士的天职。”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彰显着小伙子的担当和善良。

尹梓豪被安排在集中隔离场所负责消毒。从消毒剂的选用、配比,待消毒的物品类别、范围、消毒方式等,以及消毒喷雾器的使用,他都烂熟于心。背着15公斤重的喷雾器、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酒店一层一层,一个一个房间,全方位无死角消毒,一次完整的消毒下来要3~4个小时。尹梓豪连续抗疫奋战,体重由90公斤降到80公斤。

从隔离酒店消毒后回到办公室,他又马不停蹄地拿起了电话,做起自己的常规工作。“身为公卫人,能冲锋陷阵,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一种无上荣光。”尹梓豪说。

让人心疼,36小时不停歇的疾控人

人物名片

宁洁 开福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

宁洁,一名90后党员,是湖南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采样参与人员。

“我休息半小时就可以继续加入采样队伍,多一个小组,其他同事就可以少跑几个地方,今天就可以尽早完成任务。”在一次采样、转送样本、报送报表任务中,宁洁不知不觉已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单位领导、同事心疼她,随后她被强制暂停外出采样。面对领导、同事的嘘寒问暖,她的眼眶红了。

在这场防疫战斗中,宁洁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从辖区各医院到密切接触者家中,从定点隔离酒店到集中采样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采样的身影。同事统计了一下,截至2月29日,宁洁带领开福区检验组,共完成2428例标本的采集及运送工作,无一样本出现差错,为病例的筛查与确诊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除了承担日常采样的职责,她还需进行检验人员调度、培训、样本运送、采样病例信息整理、科室内部消毒、医疗污水的样品检测……每日奔波、满负荷运转,凌晨两三点回家已是她的工作常态,但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90后的宁洁,是开福区疾控人积极向上的缩影,更是千万疾控人的写照。”同事评价宁洁说。在疫情来临时,疾控人用担当与坚守,诠释着初心和使命。

尽我全力,“守护人民身心健康”

人物名片

谭昌盛 天心区疾控中心第二机动队队长

“17年前的非典,白衣天使给了我一张安静的‘书桌’;17年后的今天,我该穿上‘战甲’了,坚守在新冠肺炎疫情抗战一线!”在坚守“疫”线的40多个日夜中,总能看到谭昌盛带领队员持续奋战的情景。

1月26日,辖区医院报告首例疑似病例。接到报告后,谭昌盛立即带领队员赶赴医院。为了详细了解疑似患者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以及接触的人群,他进入病房,与疑似患者面对面交谈,同时也给疑似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离开病房后,他又带领队员赶赴疑似患者家中,开展终末消毒,了解疑似患者妻子、孩子的身体状况。“别太担心,您和孩子一定要注意身体,家里要通风消毒。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有问题随时联系。这是我们给您带过来的消毒液……”谭昌盛一边给疑似患者家属留下自己的私人电话,一边叮嘱注意事项。走出疑似患者家,已是凌晨2时多。回到单位,他又继续写流调报告。

“他在单位充分发挥着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的‘钉子’精神。”同事介绍,清晨,单位有谭昌盛整理的函件、统计的数据;深夜,有他联系各方、汇报情况的声音。他还牺牲仅有的休息时间,主动承担2、4、6三个机动队流调报告的梳理、完善工作。

“我做的是守护人民身心健康的分内事。”谭昌盛憨憨地笑着说:“疫情不止,战斗不息,以我所学,尽我全力!”

肩负重托,既当“侦查兵”又做“情报员”

人物名片

胡蓉 雨花区疾控中心传防科科长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陪我啊?我不喜欢妈妈加班……”这是胡蓉两岁女儿在电话里问了好多遍的话。

“从第一例疑似病例起,我和同事便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中。”80后的胡蓉说,她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已有9年。

2019年农历小年前一天晚上,刚吃完晚饭的胡蓉,就收到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居住在雨花区的信息。她立即从家中直奔病例家,和所在社区开展详细调查和处置,一直忙到第二日凌晨。

1月21日,辖区医院收治一例疑似病例,胡蓉又带领机动队员迅速赶到隔离病房。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调查了一个多小时,走出病房的她已汗流浃背,口罩里的湿气变成水滴往下流,但她无暇顾及。

“1月23日早晨,我爷爷突然去世,防疫之战才刚打响,形势极其严峻,作为主力军的我不能缺席。”悲痛之余,胡蓉征得父母同意后,照常赶到单位,继续投入工作中。她对同事说:“爷爷是位老革命、老党员,参加过海南战争和朝鲜鸭绿江和平谈判守卫战,如今爷爷走了,我会化悲痛为力量,传承爷爷的红色基因,赶赴另一个战场!”

胡蓉牵头的“两个重头戏”,是流行病学调查组和密切接触者排查组,既要做好工作精准施策和人员合理分工,又要当好“侦察兵”和“情报员”,白天深入现场调查,晚上加班加点梳理线索、撰写调查报告、核对上报数据,期间还要与上级部门、医院、街道、社区、群众不断沟通协调。常常一整天,她都顾不上喝口水。

据介绍,胡蓉连续奋战抗疫一线50多个昼夜,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110余人次,排查密切接触者500余名,撰写审核调查报告30余万字。

无惧风险 诠释着疾控人的担当与奉献

人物名片

何婷 岳麓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

“这次疫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是动力!”何婷说,自疫情发生以来,她和科室成员日夜坚守在防控一线。

“我们承担了全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送)样的工作,面对全区各定点医院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及各类大量需要采样检测的高风险人群,都需要精心部署。”作为科长,从样本采集、运送、个人生物安全防护、人员分工等方面,何婷必须一一落到实处,既要完成各类重点人群的采(送)样任务,又要让被感染者得到及时确认,尽早隔离治疗。

“何婷是战士,是领头羊,遇到风险大,沟通难的采样工作,每次都是她亲自上,常常一工作就是一整天。”同事介绍,何婷穿着防护服,有时连喘气都困难,可瘦小的她,从没喊过苦,叫过累。连续一个多月的高强度工作,在单位安排轮休时,她依然选择坚守一线。

企业复工复产,全区扩大筛查,新增了巨大的采样工作任务,何婷没有退缩。通过培训基层人员,协调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措施,确保采样到位,检测结果可靠。“很多时候,连洗个澡都要把手机拿进去。”何婷说,作为区防控指挥部的核酸检测联系人,她的私人电话24小时都有人咨询,大到公司,小到个人,“我必须不厌其烦,尽力协调解决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面对每一个胜利,何婷总是淡淡的一句;“这没什么,职责所在,都是应该的。”何婷冲锋在前、无惧风险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诠释着岳麓疾控人的担当与奉献。

消杀病毒 背着重“武器”从30层顶楼到底层

人物名片

邹思伟 望城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

“我年轻又有经验,我不上谁上?”37岁的邹思伟这样说。其实,他的右脚两年前因韧带断裂做了手术,此后每逢春天就会疼痛难忍。谁想到,疫情在这个初春发生。邹思伟主动请缨,担任消毒组组长,负责全区疫点的消毒和指导工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邹思伟带领着谭中柱、熊炜、虢凯等14名“扫毒英雄”24小时随时待命,随时出动,随时进行消杀,分秒必争与病毒赛跑。

“消毒工作,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邹思伟说,接到消毒任务后,要先评估消毒场所的暴露风险级别、面积、布局和性质,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配制消毒液浓度,计算消毒液用量,根据布局来规划消毒路线。

消毒过程中,队员要背负20公斤重的消毒溶液和设备,有时手里还需要提上10公斤重的超低容量喷雾器,还有让人无法忍受的、刺激难闻的味道,长时间接触会导致嗓子疼、眼睛疼。“我们肩上背的不仅仅是消毒液,更是责任和使命!”邹思伟常对同事这样说。

2月5日,邹思伟白天已出队两次,晚上12时,流调组新发现一例病例,等到病例转运已是凌晨1时。在办公室待命的邹思伟,接到任务立刻出发赶到现场。病例住在小区30层,除了要对疫点进行消毒,还要对疫点楼层楼梯间消毒,他忍着脚伤的痛疼,背着重“武器”,从顶楼消防楼梯步行到最底层,对楼梯间地面和扶手进行全面消毒,不留任何死角。脱下被汗水和消毒水浸湿的防护服,已是第二天凌晨5时。

“爸爸怎么还没回家啊,又去打怪兽了吗?”邹思伟3岁的女儿每天晚上都会问妈妈。妈妈回答说:“爸爸是白衣超人,最厉害了,保卫着我们的地球!”

病毒“侦察”巾帼排头兵冲锋陷阵

人物名片

欧新华 长沙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微生物检验技术主任技师

欧新华从事微生物检验及实验室管理工作26年,历经了霍乱、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疫情处置检测。在各种烈性传染病病原体面前,她总是身先士卒,不顾安危,永远冲在战“疫”最前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欧新华所在的科室,承担了全市的核酸检测任务。这个检测,是病例确诊的最关键一步,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感染者下一步隔离、治疗处置。然而,新型冠状病毒毒力、传播力强,检测人员及周围环境安全,不能有丝毫闪失。

“作为病毒核酸检测科室负责人,我的责任是很重的。”欧新华说,从检测方法的建立,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审核,事无巨细均需把关。过程中,她边检测边优化各个步骤流程,从最开始的近7小时,优化到5小时左右,大大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自1月17日,实验室诊断出省内第一例感染者以来,年近50的她,两个多月来没有休息过一天。在疫情高峰期,她负责调整实验室排班,由原来的两班调整为三班,再到调整为四班,工作人员轮番上阵,每天都要等到凌晨三四时最后一批结果出来,审核确认无误后,才休息几小时,第二天早晨,又开始新一轮工作。“我们保证了检测标本不过夜,第一时间出具检测结果,为救治患者赢得最宝贵的时间。”欧新华说。

作为10多年流感网络实验室负责人,欧新华第一时间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有没有合并感染的可能?会不会导致误诊?于是,在中心每日下午5时的疫情防控例行“碰头会”上,她提出,对所有疑似病例的标本同时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方案。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中心领导的支持,但同时意味着实验室工作量的猛增。

“我们辛苦一点,能早一天鉴别诊断出流感,就能让患者早脱离苦海。”在欧新华团队的努力下,实验室在最初460余份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标本中,检出87份流感阳性,流感阳性率接近20%。有患者感叹:“幸亏第一时间诊断我是流感,否则我不知要受多少的身心折磨,也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

冲锋陷阵,为的是守好长沙“东大门”

人物名片

黄云 长沙县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兼青山铺卫生院挂职副院长

“每天有多少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关的密切接触者又有多少?”“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如何隔离?”……疫情突发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通过科学研判、综合分析,能确保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最紧要的关头让我上,这是疾控人应尽的责任。”1月21日,黄云挺身而出,主动申请担任第五机动队队长,做疫情的“侦察兵”。

有人问黄云,害怕吗?黄云说:“疾控工作中,有些同事的工作比我的更危险,大家都从未言苦、言累、言怕。”直面发热异常病人进行询问、采样,危险可想而知。作为队长,他一直独自调查病例,不让本队其他流调人员接触病例。“我必须冲在前面,尽量减少他人感染的风险。”黄云说。

“一小时后,机场这边有一批湖北籍旅客到达,请速来。”

“收到,马上出发!”这样的出勤通知都是突发,很多时候,黄云正在忙整理排查、流调资料,而接到通知后,疾控中心大院内马上就响起了一阵阵匆匆的脚步声,大家拿好应急装备箱,飞速奔向目的地。

机场的人员流动大,为守好长沙“东大门”,黄云在机场都是通宵蹲守。30多个日夜里,为了能第一时间将病毒的传播途径切断,虽然经常只休息了三四个小时,他始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每一项工作。

“我想爸爸了……”听到视频那头儿子的声音,作为父亲的黄云强忍着泪水说:“等过段时间,爸爸就回去接你。”黄云说,从元旦开始,他就一直坚守岗位,原本计划过年能休假回去看望父母和3岁多的儿子,因为疫情只能延后了。

防控紧迫,“让我担任应急机动二队队长吧”

人物名片

张小明 浏阳市疾控中心应急专家库成员,免疫规划科科长、副主任医师

疫情袭来,防控紧迫!或许,我们从张小明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剪影,可以感受到这种紧迫。

“现在疫情防控压力这么大,人手紧张,让我担任应急机动二队队长吧。”1月19日,张小明主动向单位领导请战。

1月20日,他与在浏阳市人民医院工作的妻子商量,“单位安排了应急机动队的任务,这段时间会特别忙,随时要准备出队,你又在医院上班,我想将两个孩子都放到阿姨家去带,你看这样可以吗?”

1月21日,全体机动队员驻守单位随时待命,张小明又给老家的父母挂了个电话:“爸、妈,我今年就不回家过年了。估计这段时间会比较忙,你们自己要保重身体。特别是爸,每天的药一定要记得按时吃,胰岛素一定要记得按时打……”

“莎莎,现在都凌晨了,别让你爸来接了,我开车送你回去。”1月23日,奋战5个多小时,忙完队里处置的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调、采样与初步报告后,已是凌晨2时许,张小明对队员娄莎莎说。

2月11日,在初步调查了无症状感染者彭某某后,为了确保将其所有的活动轨迹全面准确地掌握,在得到调查对象大数据行动轨迹后,张小明带队立即再次现场调查。“彭姐,我还有些信息要与你再核实一下,我们现在通过公安大数据查到,你在正月初四(1月28日)那天上午外出了1个多小时,请你再好好回忆一下,当时有去过哪些地方?接触了哪些人……”张小明说,流调工作做得越细致,就能保障更多人的身体健康。

“刘主任、罗韬、莎莎,我们队现在的主要任务调整了,需要对蓝思科技复工复产期间疫情防控现场做技术指导,刚上传的是我结合国家相关技术方案制定的指导方案,你们先熟悉一下,我们明天早上8点出发……”2月26日晚9时半,张小明在本队微信群中留言。

布局备战,技术型“领导”加管理型“专家”

人物名片

彭智勇 宁乡市疾控中心党总支委员、中心副主任

“我有30年防疫经验,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甲流防控、禽流感处置和洪灾防病等事件。”彭智勇说。而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他充分发挥了技术型“领导”和管理型“专家”的作用,科学、细致、精准支招宁乡疫情防控工作。

去年12月底,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在他心中敲响警钟。30年防控经验让他敏锐感到,提前布局备战,势在必行。

1月17日,他在国家公布第一版防控方案后,立即组织全员进入战备状态。1月20日,宁乡市疾控中心连夜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建立起定岗定责、定时定人、分工明确、衔接紧密的组织框架和工作机制。

1月24日,宁乡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后,中心接收大数据平台反馈的8000余名湖北返宁人员信息,彭智勇采用强带弱、老带新的团队协作模式,优化信息核查组和流调队伍,确保在3天内,精准完成外来人员摸排核实工作。

“疫情发生40多天来,我日夜值守在办公室。”彭智勇结合宁乡疫情动态进展情况和人口流动特点,多次调整中心业务分工,科学研判疫情,撰写疫情风险评估报告,助力防控指挥部精准决策。

“问询不能过于生硬,要善于引导、舒缓对方的紧张情绪。”为了准确摸清本底,克服队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惧心理,他带队参与流行病学调查30余人次,还指导队员如何进行问询。

彭智勇说,指导复工企业落实疫情期间防病工作,重点指导企业做好湖北返宁人员隔离观察、工作场所消毒、员工个体防护和健康宣教,都需精准到位。当企业遇到防疫盲点时,彭智勇随叫随到,前往经开区现场指导和示范培训40余人次。

考虑到恢复生产生活后的疫情监测,他多次与省市对接,积极创造条件,在全省率先启动区(县、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完成上百份病例检测。

本版撰文 杨蔚然 彭放 刘姝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