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楚斌的“楚瓷”

2020-01-10 09:48:52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樊家信

醴陵是“釉下五彩”的发祥地,全国三大瓷都之一。这里人杰地灵,生于斯长于斯的魏楚斌,36岁那年被评为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多年来,魏楚斌在省、国家、国际级博览会上,有多件瓷艺作品获金奖、银奖,连续6年在中国嘉德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参拍。

魏楚斌出身农村,父亲是木匠,维持着家中不富裕的生活。魏楚斌从小喜欢画画,多是临摹连环画上的人物。父亲怕画画影响儿子的功课,曾生气地没收了他一大叠“作品”。1997年,一个机缘,让魏楚斌进了省陶瓷研究所,拜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声贵门下学瓷画。他领悟力强,又苦学苦练瓷画的基本功——“线描”,深得师父喜爱。几年后,陶研所解散。为生计,他办过小工厂,离瓷艺渐行渐远,但最终还是“弃厂归瓷”。他总觉得,自己的天赋秉性就只适宜作个“弄瓷人”。

漫漫艺术前路,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醴陵瓷釉下五彩的工艺,他得前辈的真传,有实践的经验,可谓非常熟悉了,但为了提高中国绘画的素养,他选择重新回到学校,沉下心来到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系专业高研班进修了几年。一位美院教授曾称赞魏楚斌“你对瓷器读得很懂”,但他对“读懂瓷”有着自己广义的注释:一是熟悉理解“制瓷”的全流程,这方面自己是懂,然而“读懂瓷”还应包括理解瓷的特质,如何造型、装饰及画什么、如何画等问题。这方面还大有学问,还要认真地长期地研究探求。

魏楚斌主攻瓷画中的花鸟。“以线造型”是花鸟画的基本功,他咬住“白描”线条下功夫最深。他笔下的鹰、鸡等禽类的羽毛,虎熊等兽类的皮毛,根根挺秀,表现对象柔美中透出健雅,厚重中飘出清逸。他还把自己的感悟写成论文《醴陵釉下五彩线描技法》,发表在专业刊物《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上,受到业界关注与好评。

刘勰《文心雕龙》有云:“望今制奇,参古定法”,这句话于艺术创新很有意义。魏楚斌在夯实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大实大虚,以简驭繁、空灵雅致的风格。他依托醴陵瓷白度高的特征,画面上留白很多,造成一种空灵的气韵,一种禅意的“虚”。而“实”的花鸟,他重彩施色,有时还采用“堆塑”,将厚重的色彩凸出画面,形成一种浅浮雕效果,让表现对象更加栩栩如生。

这里说说他创作的“大球泥”系列。大自然的神秘造化,使湘西雪峰山出产一种罕珍的非金属矿石。它呈球状,白度极高,可制成如薄纸透亮、似美玉温润的瓷器,人称“泥黄金”,瓷界称它“大球泥”,现矿源已濒临枯竭。魏楚斌创作的《萌》《清雅》《雅趣》《墨戏》等“大球泥系列”,绝对是当今瓷艺中的极品。他充分发挥了大球泥的特质,瓷绘留白更多,且着笔少:一小束红果与一只螳螂,一只红蜻蜓,几只小促织凸显其中,大实大虚,高贵典雅,极富禅韵,已臻化境,观赏之,把玩之,尽得美的享受。他还与合作者将洒金、釉下五彩、青花有机地融合于一幅画面中,富丽堂皇又不失典雅。

魏楚斌将自己的商品注册为“楚瓷”,“楚”亦可解为“湘”。人们似可从中体味到其欲领异标新、独树一帜的气概与意愿。

今日热点
焦点图